文档详情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北京市第一七七中学-贾秀玲-马说-ppt

j****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60.50KB
约16页
文档ID:99585552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北京市第一七七中学-贾秀玲-马说-ppt_第1页
1/16

马 说 韩 愈,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不饱,力不足( ) 策之不以其道( ) 才美不外见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请读准划线字的字音:,zhǐ,pián,cáo,lì,shí,dàn,shí,cè,xiàn,sì,sì,我所了解的韩愈: (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留世 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在文学上,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幼年早孤,由哥嫂抚养成人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郁郁不乐,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发出“伯乐不常有”之叹。

我了解的创作背景:,“说”的文体特点:,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爱莲说》:莲——君子 《马 说》:马——人才 “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上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是屈辱地被埋没在平凡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会因日行千里而著称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尚且想要和平常马一样都办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打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1、没有伯乐的赏识,千里马难逃厄运,结果怎样? 2、食马者不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还有哪些更过分的的表现?,3、千里马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面对这样的食马者,文中哪句话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各有什么喻意?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马说》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人才大都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

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分组讨论: 我们课本里有许多和韩愈有同样遭遇的古代文人,请结合具体诗文,谈谈他们面对坎坷,怀才不遇时的态度和做法小结: 不胜枚举的文人却遇挫越勇,积极入仕,孜孜不倦的坚守仕途,尽心辅佐明君治国,救世济民,担当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韩愈虽然没有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怀才不遇,那就做自己的伯乐!,请你二选一,完成这周的周记写作 1、千里马难遇伯乐,就像贤才难遇明君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不胜枚举,请你再列举一到两位,结合他们的诗文来认识他们的内心世界,周记上交流 2、如果有一天,你也陷入怀才不遇的困境,你会怎么做,写出一段文字拓展延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