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休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6387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休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九章----休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九章----休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九章----休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九章----休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休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休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休克复习提要一. 微循环的组成和生理特点(一) 微循环的概念(二) 微循环的组成(三)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四) 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二、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一) 休克的原因(二) 休克的分类:1. 按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2.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低排高阻型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三、休克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一)休克I期1微循环变化特点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因素 不同器官血管对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的不同反应 参与缩血管作用的其它血管活性物质3.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维持动脉血压 回心血量及循环血量的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2、外周阻力增高 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 代偿的临床意义(二)休克II期1. 微循环改变的特点2.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酸中毒 组胺释放 腺苷和K+的蓄积 内毒素 激活因子XII和激肽释放酶系统 激活补体系统 与中性粒细胞反应,释放炎性物质 其它内源性阿片样物质4.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5. 主要临床表现(三)休克期1. 微循环的改变2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它促凝物质入血TXA2-PGI2平衡失调3. 后果4. 主要临床表现四、休克时血液细胞流变学的变化(一)红细胞的变化1红细胞变形力下降2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比积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纤

3、维蛋白原浓度增加(二)白细胞粘着和嵌塞1壁切应力和切变率下降2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力增加3其他因素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血浆粘度增大五、炎症介质在休克发生中的作用1肿瘤坏死因子2白介素-13组胺4补体5激肽6心肌抑制因子7花生四烯酸8血小板活化因子9一氧化氮 六、 休克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一)休克时细胞的损害1原因2细胞代谢变化物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细胞器的变化细胞膜的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4细胞损害后果(二)器官损害1. 心功能改变心肌抑制因子 概念 作用 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 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使腹腔内脏小血管收缩2肾功能改变 表现 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4、 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增加3肺休克肺概念形态学特征发生机制4脑功能改变5消化系统功能改变6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七、各型休克的特点1感染性休克高动力型感染性休克低动力型感染性休克2过敏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神经源性休克八、 休克的防治原则(一)及早预防和发现(二)积极治疗1.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功能纠正酸中毒2.改善细胞代谢,防治细胞损害3.应用体液因子拮抗剂4.防治器官功能衰竭试 题A型题1.休克早期,血中激素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ACTH增加 B.糖皮质激素增加 C.儿茶酚胺增多D.胰岛素增加 E.胰高血糖素增加2.大面积皮肤烧伤休克病人,在无法测定血压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

5、哪一项指标间接判定血压情况:A.心率 B.呼吸频率 C.颈静脉充盈情况D.尿量 E.体温3.休克时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肌肉血管收缩 B.肠道血管收缩 C.胰腺血管收缩D.肾血管收缩 E.冠状血管扩张4.下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临床表现:A.烦燥不安 B.皮肤苍白发凉 C.脉搏细速D.血压和脉压差正常 E.尿量减少5.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C.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E.微静脉收缩6.判断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下列那一指标或症状是错误的:A.收缩压80mmHg B.脉压差10mmHgC.中心静脉压78cmH2O C.尿量1

6、5ml/hE.皮肤苍白或发绀 7.内啡肽在休克发生中作用为:A.促进组胺分泌 B.促进MDF形成C.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D.抑制心血管系统E.抑制PGI2形成8.休克病人在不能测定心输出量条件下,可以通过哪一种指标间接判定心输出量:A.血压 B.脉压差 C.中心静脉压D.心率 E.动脉血氧分压9.休克期又称: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B.微循环衰竭期C.细胞损伤期 D.多器官衰竭期E.休克不可逆期10.休克期血液淤滞贮积的主要部位是:A.皮肤 B.肌肉 C.肾脏 D.肠道 E.全身都有11.下述那种休克最易导致DIC发生: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 E.过敏

7、性休克12.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全身外周阻力变化趋势是: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D.先降低后增加 E.不变13.休克时促进血小板第一时相聚集的主要物质:A.TXA2 B.ADP C.PAF D.儿茶酚胺 E.C5a14.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细胞比积变化是:A.减少B.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少 E.不变15.休克时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变化是: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E.不变16.休克时常见白细胞贴壁粘着的部位:A.微动脉 B.微静脉 C.前毛细血管D.小动脉 E.小静脉17.休克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是: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

8、.先减少后增加 E.不变18.休克淤血期,下列哪一种变化是错误的: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丢失B.血液粘度增大C.全身有效血量不足,组织液入血代偿D.细胞膜泵功能障碍,组织细胞水肿E.毛细血管血流停滞,血液潴积于某些内脏19.纳络酮治疗休克是阻断哪一种受体:A.-肾上腺素能受体 B.肾上腺素能受体C.H1组胺受体 D.M胆碱能受体E.阿片肽受体20.下列哪一种因素与休克时红细胞聚集发生无关:A.血流速度减慢 B.血细胞比积增加C.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 D.组胺释放增加E.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21.血中哪一种物质增多会促进红细胞聚集:A.脂蛋白B.球蛋白 C.清蛋白 D.纤维蛋白 E.球蛋白2

9、2.下列哪一种物质会引起血小板聚集:A.组胺 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前列环素D.心肌抑制因子 E.PAF23.下列哪一种物质引起休克时心肌收缩力下降:A.肾上腺素 B.组胺 C.前列环素D.心肌抑制因子 E.醛固酮24.休克时白细胞贴壁粘着与哪一种因素无关:A.血流速度下降 B.壁切应力下降C.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D.白细胞膜粘附蛋白增多E.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增多25.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A.内啡肽 B.内皮素 C.降钙素基因相关肽D.前列环素 E.组胺26.心肌抑制因子的化学本质是:A.脂多糖 B.脂蛋白 C.糖蛋白 D.多肽 E.多糖27.休克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的主要部位是:A.

10、肺脏 B.肝脏 C.胰腺 D.脾脏 E.肾脏28.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易引起微血管收缩:A.肾上腺素 B.心肌抑制因子 C.内皮素D.血栓素 E.降钙素基因相关肽29.不符合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是:A.面色苍白 B.心率加快 C.脉压差增大D.尿量减少 E.四肢发凉30.休克初期,组织灌流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31.休克时交感神经一直处于:A.先兴奋后抑制 B.强烈兴奋C.先抑制后兴奋 D.强烈抑制E.改变不明显32.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为:A.皮肤温暖,血压下降,血乳酸盐正常B.皮肤温暖,血压升高,

11、血乳酸盐正常C.皮肤温暖,血压下降,血乳酸盐上升D.皮肤寒冷,血压下降,血乳酸盐升高E.皮肤温暖,血压正常,血乳酸盐正常33.低排高阻型休克特点是:A.中心静脉压上升,血压下降,心博出量下降B.中心静脉压下降,血压正常,心博出量正常C.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下降,心博出量下降D.中心静脉压下降,血压下降,心博出量下降E.中心静脉压下降,血压下降,心博出量正常34.下列哪一种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失液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 E.挤压伤性休克35.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A.创伤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 E.心源性休克36.低动力型休克时中心静脉压变化:A.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