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6162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原始陶文化中的体现三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毕业论文 专业:艺术设计学 姓名:孙凤菊 学号:200506292从彩陶看中国古代设计中所体现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摘要:从石器到原始陶器,器物从一开始产生,就与科学萌芽、原始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十分紧密的联系。新材料的开拓、新生产方式的使用、制作工艺的提高以及装饰图案和形式的丰富,无处不在诉说着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魅力。另外,陶器作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最直接、最简便的物质载体,我们可以透过陶器,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发展状况,探究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彩陶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设计中所体现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和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几个方面来谈谈科

2、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关键词:彩陶 科学和美 现代设计从石器到原始陶器,器物从一开始产生,就和科学萌芽和原始艺术的发展有直接的、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时代的产物,要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要能够满足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新的要求,就必须用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采用最新的材料、最新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并通过艺术的表现,转化为新的物质产品。原始陶器作为原始社会的时代典型,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一、彩陶工艺中的科学技术和美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在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上不仅表现在材料上,而且在造型、装饰方面的反映也十分突出。造型的讲究和装饰表现手法的改变,每一

3、步都是科学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彩陶则是这种艺术与美的完美结合。人类最初所从事的器物造型,基本上是依照和模仿自然界固有的形态,仿照原来使用果壳加工改造的容器样式,可以说主要采用模拟的手法完成的。主要器物有钵、碗、罐、杯。而这些简单的造型,都是用手工制造出来的。为了能使器物更加坚固,人们通过模拟编织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器物陶器。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以及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逐渐在器物上用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从而产生了彩陶。彩陶的产生是科学技术提高和人们审美意识增强的结果。原始陶器是人类真正意义上创造出来的第一种人造物。而原始陶器造型中最早出现的也是最普遍的造型形式是圆球型和半球形。毕达拉哥认为“一切立体

4、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但球形之所以成为原始陶器最普遍最典型的造型语言形式,主要是由于这种结构更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它能以最小的周边构成最大的容积,最节省材料,更有利于制成型和旋转拉坯成型。从这点意义上来讲,这种造型的出现,显现了先民们的原始科学探索。另外,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应用,丰富了造型语言,增强了形式美感,具有了艺术欣赏性。这种造型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指导下,使器物既有严密的条理和结构,又使器物充满了节奏感和运动感。1、彩陶造型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原始彩陶造型中,还有大量的附件,如盖、耳、鼻、足、座等,这些造型附件的产生和装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器盖的应用,完全是出于为了保护器内所盛之

5、物的干净清洁。器耳为了系绳子的需要而设置的,以便于提携。但安装的位置却有很大讲究。例如,在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尖底瓶(图一),是一种汲水用具,其造型特征底尖、 腹深、口小,而瓶的双耳,安装在瓶 的腹径最大处。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力的平衡原理,使瓶盛水后重心不断变化,仍能保证瓶口不断进水,待水将 要满时,瓶身又会口部自动向上,就是瓶满向上提瓶时,瓶身也不会倾斜。又由于小口尖底瓶的体积小,往上提取既稳妥有省力方便。如果用其他平底类的器物取水,如陶罐陶盆之类的,它不会自动倾倒沉入水中,像我们今天用提桶在深井中提水一样,必须抖动,甚至反复抖动手中的绳索,平底器物才能倾倒装水。两者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汲

6、水器物尖底瓶的优越性和科学性。而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背水壶,是一种背水工具,造型侈口、高颈、圆肩,球形的腹部一侧拍平,在肩部两侧偏于拍平的部位安装两个宽带式系耳。背水时,腹部拍平的部位靠近背部,而且背绳也能贴着人的背部。这样较为省力,人也能感觉比较舒适。无论尖底的设计,还是器耳安置位置的设计,都体现了先民们的科学意识和审美情趣,另外,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器物造型质朴、淳厚的艺术特征。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所以在原始器物造型中动物的形象必不可少。在山东泰山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狗形鬹(图二),其整体构思时将一件具有实用性的器物塑造成狗的形象,在这样的创意指导下,器物造型可爱。器高21.6厘米,长22厘

7、米,其原型似狗,圆面耸耳,耳穿小孔,鼻子拱翘,小口大张,四足粗短,短尾上翘,背部有提手,把手与尾巴之间有一筒形注水口。巧妙地利、巧妙地利用了狗的机体结构,将狗的嘴部做出水口即流嘴,背部的筒形口为进水口,狗的腹部为盛水的容器,狗腿为器物的四足。狗头的后部与进水口之间有一提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原始人们造物的科学意识。彩陶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史上原始时期最突出的品种,它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器物的造型结构反映着人类社会艺术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器物的造型,一方面是为了更方便的烧煮食物,便于储存和搬运粮食和水,如各式盆、罐、尖底器等。另一方面器物造型结构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地理、气候、信仰等的

8、不同,器物造型的形式和风格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体现着科学技术和审美情趣对器物造型的影响。2、彩陶装饰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原始社会,彩陶是一种卓越的创造。原始彩陶的装饰题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题材有些是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反应,有些是先民们生活的写照,有些则是具有原始图腾、族徽符号的意义。原始装饰题材的开拓,对后来器物装饰题材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在力求适应造型、美化造型的同时,还能起到加固陶坯的作用。彩陶的装饰位置,一般都与器皿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他们把装饰纹样描绘在器物的肩部与腹部,以使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更方便的欣赏它。如彩陶盆把纹饰画在盆壁的内侧偏上部位,而不是画在盆底;彩陶罐大都

9、装饰在罐体的肩部,而彩陶钵大都装饰在钵的内侧。都特别注意视线的接触面。从纹饰的装饰位置,他们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把握了科学的尺度。装饰纹样根据器皿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在口缘部位多为斜面,为了表现这种外倾斜的力度,多采用锯齿纹进行装饰;在腹部的下段,器体一般向内收缩,多采用垂幛纹;而在腹和肩的主要部位,则主要采用较大的圆圈纹、葫芦纹、网格纹等进行装饰。在装饰布局上,注重装饰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注重了不同视角的视觉效果。例如,彩陶罐从侧面看,是一种有变化的连续图案,而从俯视的角度看,则构成一个圆适合图案。他们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这些图案构成手法,大大丰富了装饰艺术

10、效果。尤其是几何纹样的应用,显示出了造型的丰富、线条的流畅、色彩的鲜明和对图案组织结构的把握。这些装饰手法,使得装饰效果既严谨,又充分显示了器物的造型结构。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与艺术相结合,让我们领略先民们聪明智慧的一面。原始陶器,在装饰上还运用了一些形式美的法则,如各种对比法,又动静的对比、曲与直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产生了丰富多变的装饰效果。在装饰构成中,主要采用了均衡、对称的手法,很好地处理了变化与统一的关系,使彩陶艺术在呈现出一种粗犷、稚拙、流动的艺术美时,又具有了一种秩序、条理、和谐的装饰美。这对于现代装饰的影响和启示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形式法则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这些形式

11、法则是历史的沉淀,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成果。另外,色彩在彩陶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彩陶装饰中主要采用了黑、白、红、橙四种颜色,这四种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装饰上非常醒目,装饰出来的艺术效果浓重,为形成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装饰色彩美奠定了基础。3、彩陶烧窑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制陶工艺的技术也在提高。这一时期采用了封窑技术和轮制,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陶器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普遍流行地下式的横穴窑、竖穴窑。从无窑到有窑,虽然仅仅是陶坯已不再“裸烧”,但对烧成工艺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飞跃。首先,封窑技术的应用,室内温度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

12、陶器的烧结质量,烧成的陶器具有坚固的形态和坚硬的质地。其次,可以通过陶窑在烧成过程中调节不同的烧成气氛,如还原气氛或氧化气氛,从而使陶器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黑陶的烧制,就是通过控制烧制末期的窑内空气和温度制成黑陶。陶窑的改进,改变了窑内火焰的走向,提高了烧成的温度,充分利用了火的作用,使陶器在高温下和不同的窑内气氛内,获得了良好的质地和多样的外观风貌,同时也获得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使我们了解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更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轮制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制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原始陶器产生的早期,当时的制陶工匠用手制成型,或用手捏成型,或用泥条盘筑法

13、成型。这里,手的操作技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手指的向内或向外倾斜或垂直不变,都会使器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早期原始陶器的造型多为球形、半球形,是因为粘土在人的手中,很容易被团成球形。这说明原始陶器造型设计语言的最初产生,完全是由粘土的可塑性和人的双手本能性所决定的。尽管原始社会制陶设计语言很原始、很单纯,制作出来的陶器结构简单,形体单调且不规范,表面粗糙,但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有很高的审美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先民们发明了轮制,制陶工艺由手工的泥条盘筑法到轮制,是技术上的一大革新。这项技术的运用使得器形浑圆工整,器胎的厚薄均匀,大大提高了制陶、烧陶的成功率,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造型设计

14、语言,使得陶器更具有了艺术性。这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陶器发展的作用。二、中国古代设计中所体现的科学和美的结合无论从彩陶的造型还是装饰中,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古代设计中人们造物的科学意识及美观念,而且我们还能从彩陶中看到古代设计中所体现的科学与美得结合。其实,中国古代器物设计能看出科学与美结合的例子很多。如汉代的灯具、隋唐的金银器、明清家具等等。提到汉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汉代灯,因为它的设计和丰富的样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的“树影灯”(图三),高82.9厘米。总体造型为树形,中间为一树干直立于灯盘之上,干上有十四条分支,每枝顶端有一灯盘,与主干

15、顶端的灯盘共有十五个,它们围绕主干排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在照明效果上,考虑了灯光照射的不同角度,在充分考虑了实用性的基础上,又不失美观性和科学性。树影灯盘下以三虎为足,显得雄悍有力,既达到了稳固灯盘的效果,又避免了头中脚轻。特别是在设计上,灯盘可以拆为八节,节间榫形各异,连接牢固吻合,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科学性。作为我国古代金银器十分发达的隋唐五代时代,金银器无论是装饰品,还是日用器皿,功能以实用为主,实用和审美相互融合,造型和结构上体现着合理的功能性和科学性。如,碗,多为六曲、六棱、八曲、八棱,杯,多为高足,环耳,盘,有圆形、花瓣形、桃形。唐代金银器在艺术造型方面,不仅注意外轮廓的变化,而且

16、往往精美流畅。其中造型最为精巧的是熏球香囊(图四)。在上下两半球上透雕精美纹饰,以便香气向外散。在其内部设有两个同心圆机环,机环有轴以承托香盂,无论球体怎么转动,香盂都能仍旧保持平衡。熏球香囊在追求华丽的外观艺术效果的同时,在设计上又很好的把握了科学的尺度,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明式家具设计十分简练,干净利落,没有多余冗赘的东西,形象率真,讲究实用,不仅如此,而且结构合理。明式家具很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家具关键部分的尺寸都依据人体的各个部分的尺度来加以考虑,富于科学性。这一时期的椅子最能体现这点。唐宋椅子的靠背都是平直的,没有曲线,使用起来很不舒服,而明代的椅子根据人体脊柱的特点设计制造与之适应的椅子靠背倾角和曲线,使人产生舒适之感。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体结构,将平直靠背改造为曲面的,给我们带来舒适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设计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魅力。明式家具在注重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讲究造型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