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835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轮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轮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轮复习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1课时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中 于秀娟一2008年考试大纲要求: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二单元体系构建: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器物)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制度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体验高考:1.(08海南)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2.(08广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3.(08四川)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个

3、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4.(08海南)1920年,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进展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5.(07江苏)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再现基础1。鸦片战后中

4、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 包括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影响。.第二阶段(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包括洋务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张及影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包括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第三阶段(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问题:综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认识。参考: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中国

5、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连.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之一 维新思想课堂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6、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认识。课堂探究2:你如何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参考:(1).维新思想反映了正在成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2).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他们所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基础再现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之二 新文化运动 (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2)兴起:兴起标志、前期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思想阵地与活动基地。 (3)主要内容:提倡_反对_ 提

7、倡_反对_ 提倡_反对_ (4)影响:课堂探究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回答: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口号?如何评价?参考:原因: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服务。评价: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崇尚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课堂探究4:阅读下列材料: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李大钊孔教鼓吹 “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

8、动哪项内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为什么?提出了什么口号?参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孔子和儒家学说。它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打倒孔家店”。课堂探究5: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到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堂探究6: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参考: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探究7:比较孔子和儒家思想

9、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就此谈谈你的认识。参考:不同命运: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认识: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到目的。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存在的某些合理内核,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0、。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体验高考:(07四川)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回答: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主导思想

11、: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综合练习: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

12、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放眼未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