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755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力》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

2、发、讲解相结合。教学器材:橡皮泥、小钢球、弹簧、小车、磁铁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一、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结课外作业什么是力?同学们观察图片,感受力的存在,体会力。今天我们就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含义。实例分析(课件):深入分析课件中图片的关于力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力的理解得出力的概念。学生实验:手推桌子;用力拉弹簧;用力捏橡皮泥;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想一想:(1)以上活动中谁对谁用了力?(学生能容易的回答此问题)(2)要有力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物体?(学生容易发现需两个物体)(3)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

3、时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时受力物体,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回答。小组讨论:根据我们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力的概念。学生回答。练一练:判断下列说法:(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2)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利的作用。做一做:用力捏橡皮泥;用力拉弹簧。想一想:(1)橡皮泥、弹簧有什么变化?(学生易回答)(2)这说明力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做一做:让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换用不同的方式多做几次。想一想:小钢球的运动有何变化?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钢球的运动方向、快慢发生了变化)(3)这说明力还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强调:(板书)力的作用效

4、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补充: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想一想:我们打开门时,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那个位置比较省力?力大了容易开,还是力小了容易开?让三名学生体验打开教室门。小组讨论:影响打开门的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板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观看课件,思考力的三要素对物体作用效果的影响。想一想:(1)力的三要素比较抽象,怎样才能直观的把它们表示出来。阅读教材,看有没有办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办法)(2)力的示意图中,怎样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学生回答。(3)让学生到讲台,画人沿水平方

5、向拉木箱时,拉力的示意图。课件展示。完成课件练习。做一做:全体学生都来体会一下:伸开手指并用力拍桌子,有何感受?(手疼或麻)小组讨论:手对桌子施力,手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为什么手还会感觉到疼?学生回答。引导点拨,得出: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桌子也对手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验一验:让学生用两个分别放了磁铁的小车来验证。想一想:课件中的现象如何解释?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见课件。思考:1.“一个巴掌拍不响。”请说出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物理知识?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说出你的猜想。利用课件图片,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以铺垫。通过课件实例及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再通过想一想、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通过练一练,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同时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评价。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积极协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训练了如何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联系生活学物理,从生活中感受物理。让学生体验通过物理模型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体会这种物理方法。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印象。从切身感受到实验验证,加深了学生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通过这种形式的小结,回顾本节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