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5693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 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

2、善的良好品质。教学课时:三课时(每框一课时)第一课时: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宽容的原则?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知道“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出自何处?是何意思吗?出示幻灯片引入课题。“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大海之所以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是因为它有宽广的胸怀,因而显得非常伟大。一:出示三个例子正反面说明什么是宽容,并结合片段展开说明宽容的原因。1、正反两个例子结合书本上三尺地和六尺巷的故事导出: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2、小娱与小乐的故事加刘翔因伤退赛的情况,让学生讨论总结引出-宽容的原因:A/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

3、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B/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C/我们都不是“圣贤”,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之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时糊涂做出伤害别人的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二:阅读教材P102103关于小培和小亮之间的故事。 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宽容的意义: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自己远离

4、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三:出示故事:是宽容还是纵容?1、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有一个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自己的右脸也送给他打。-学生讨论: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2、故事1:平时小测验老师为了培养大家的自觉性,采取无人监考的方式。 小李的同桌小孙却经常偷着翻书照抄,对于小孙的行为,小李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小李一次也没有跟老师说,也没有指责过小孙,偶尔小孙侧过脸来瞥一眼小李,小李还主动和他笑一笑。小李的这种态度就是宽容吗?-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3、故事2:李强在路上看见一个人飞快地向自己这边跑来,一边跑一边把一只钱包塞进衣兜;后面有几个人在追赶,一边追赶一边喊:

5、“抓住他,他是小偷!”后面的人追上来,问李强前面那个人往哪个方向跑了,李强想,如果告诉他们,那刚才那个人肯定会被送进派出所,那多可怜呀。于是李强就说没看见。-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是放纵通过学生辩论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是有原则的 :宽容并不意味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四:测测你的宽容度 ?-让同学通过测试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宽容度,以及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宽容。五:配乐散文诗朗诵-宽容修改意见:最后这个环节我先前是教师总结直接结束,现在教师总结后加上书本上的那段散文诗朗诵配乐,结束课程。教学反思:这节课本人觉得各个环节的衔接还算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总结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引导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本人没有掌握好火候,欠妥当,没有调动大部分同学想说要说的积极性。只是小部分同学参与了讨论。学生参与性还需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