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认同感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5659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群体认同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群体认同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群体认同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群体认同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群体认同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群体认同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群体认同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群体认同感摘要: 当代社会群体认同感缺失是导致社会浮躁的主要原因。重新建立社会认同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建立价值秩序。关键词:群体认同干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秩序一、 群体认同感的重要现实意义现在许多刊登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开头都会写“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千篇一律的第一眼确实让人感到乏味无聊,但是这么些相似的文章却都能登载在媒体上,通过各种途径让我们看到,却也是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一个现实,社会在变浮躁是现实,充满着骚动和不安。而在这股大浪潮裹挟下的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想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群体隔绝开

2、,或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骑着咆哮的摩托车,穿着奇装异服在深夜暗黑城市森林中咆哮而过的青年男女,想向世界证明他们的青春张扬,放荡不羁;一掷千金拍下某件艺术品,但实际上对它一窍不通的土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并不存在的所谓眼识;某个城市想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城市中别树一帜,花费亿元打造一个只有装饰作用的雕塑,或是在郊区收拾出一块地皮,想着建设世界第一高楼;两个城市之间为了历史名人的故乡名号而争得不可开交卢梭的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当下社会心态,“在我感受到的所有事物中,没有一样能够抓住我的心,但它们却扰乱了我的情感,使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应当归属的对象。”不管是个人还是城市

3、这个群体,都在用所能想到的方法,所能利用到的资源来标榜自己的不一样。这些行为,不仅是社会心理整个都浮躁的真实真切的反映,也是群体认同感缺失的直观表现。所谓群体认同感,最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的一种感觉。就单从这点来开,人们拼命的想把自己独立出来,就是群体认同感的缺失。为什么要强调群体认同感,在于它对当今这个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前面的例子来看,大多数人们浮躁的行为就是为了让自己能显得跟这个群体不同。我们设想,如果一个人具有群体认同感,还会存在这些行为的出现吗?认同自己是一个群体里的成员,就会以这个群体大多数成员所遵守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以他们所具有的评判好坏善恶的

4、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方方面面,到底什么样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样是真正的个性张扬,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有品位,什么才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城市精神,这些也就都有了统一的答案。这样的话,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出现频率就会大大降低。其次,群体认同感能减轻身处这个群体里的焦虑和狂躁。可以确信的是,导致大多数人进行伤害的原因是身处一个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社会,却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自己的悲伤和深深的孤独。伤害无非两种,性格暴烈的人会选择向外释放伤害别人,就是犯罪,性格内敛的人会选择自己独自承受,受不了了就选择伤害自己,就是自杀或是自残。但是不管哪种事情都是相当恶劣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时候并不是来自某个

5、人或是某个团体的刻意排斥,而是这一部分人由于自己的恐惧或是害羞不敢将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但是一个人一旦重新有了社会认同感,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群体里,群体带来的亲近感让他开口说出心事的难度降低,感受到的孤独感就会减少很多,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怒压在心里,也就不会做出伤害的事情来。再次,群体认同感能将群体中人的力量凝聚起来,集众人之力达成一个宏大的目标。人总是更愿意为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来尽力的。认同自己是一个群体的部分之后,出力的事都是跟自己利益相关的,那么也就不用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因为是让自己变好的事情,所以就能够尽心尽力了。这样说似乎过于露骨,但是看看实际中的例子,不管是以前的大锅饭,还是现在的

6、多方合作办事,如果没有跟自己的利益相关,高投入,低效率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增强团体中每一个人的群体认同感实际上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简单有效的方法。二、找回群体认同感需要建立价值秩序那么,如何让人找回群体认同感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价值秩序。价值秩序不是指某个价值观念,而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整个价值体系和价值结构。而价值秩序的形成,需要一些核心的价值观念作为支撑。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建立价值秩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立什么样的价值秩序的依据。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个人来说,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其实就是对国家这个群体的认

7、同感,具体表现在支持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外交问题上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关心国家事务及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等等方面。敬业就是要始终对自己的职业怀有崇敬之心,每做一件事都要精益求精,高质量的把它完成。作为一名老师,就要始终把教书育人的责任放在心中,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就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耐心细心的处理重复枯燥的工作总之,敬业就是将自己这一行业的准则铭记在心,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为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更多价值回报,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至于诚信,从大到小听过的有关诚信的故事感动了

8、我们一次又一次,从古时商鞅立木为信到如今感动中国的“诚信老爹”吴乃宜,无论什么时代,诚信的人都是最受人尊敬的。诚信的含义很简单,就是说到做到,绝对不为自己开脱责任。虽然有如此简单明了易于解释,而诚信确实一个最容易说出的词,但是却又最难做好的事。友善侧重于与人交往的方面,友善要求言语得体,语气温和,表情和蔼,也是一个比较难达到的目标。而且友善是没有对象的差别的,不能因为交流对象的身份不同而有所改变。友善的待人处事态度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友善的人总是能收获更多的友情。价值秩序在个人这一层面来看,就是崇尚人类自古就有的优秀品质,并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将它从单纯的字面存在转化为具有实际反映的现实存在。都

9、所有人都亲身实际的去践行这些的时候,群体的步伐大小就一致了,步伐频率就统一了,群体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整个社会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即财富充裕,力量强大。财富充裕才能使人生活舒畅,力量强大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阻止动荡的发生。民主的反义词是独裁。民主即所有的决定都应保证有社会群体里的一部分人参与,而不是一个领导一拍脑门想出了个方案,不经过任何人进行可行性评估,不听取任何人的参考意见就直接开始施行。文明是对全体公民素质提出了要求。说话用礼貌用语,反映问题,提出反对意见要寻求合理的途径,陈规陋习要改变,注意公共场合的卫生等等。这些问题在教育的初级

10、阶段,也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讲得比较多,所以也做得比较好,到这个时候应该把这些作为合格的公民应该做到的重新强调起来,在我们心里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和谐是针对整个社会的氛围来说的,公共场合没有人高声喧哗,人们之间偶尔出现的小摩擦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等等。和谐就是整体以一个相同的步调行进着,在各种问题上大家都保持着一样的节奏。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参与同一首大合唱,中间任何阶段出现一个不同的音符,不在同一个高度的音调都不符合和谐的要求。价值秩序在社会这一层面来看,就是在每个人对于社会事务的发言权均等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整体的公民素质,创造一个步调统一,节奏一致的社会前进趋势,最终实现个人的

11、财富充裕,社会的整体力量强大。见证到自己在社会进步中做出的贡献,自己的努力在社会成就中所占据的份额熠熠生辉,个人的社会认同感会相比参与之前增进很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看,应该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不仅是指身体上的自由,更是指精神上的自由。一个国家在总的价值观相同的情况下,要允许有跟主流思想不同的思想存在。如果没有各种思想的激荡,整个国家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有如此多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其中蕴含的各种思想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并能处理现在的各种问题中展示它们独特的魅力,与当时出现百家争鸣多的盛况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12、。只有各种思想交流融汇才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平等就是权力的平等。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权力的平等,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均等,城市和农村的老人有同等标准的养老制度,社会各个阶层公民基本权力的平等等等都是平等的内涵反映到实际中所应解决的问题。公正是指不管是国家还是政府下属的相关仲裁部分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仲裁人的社会公民在仲裁相关问题的时候都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实事求是的给双方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很多时候,人情世故,法理之外的感情都会影响一个人对于事情的决断,所以做到公正的评判每一件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制的要求用“

1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能简洁明了的概括。政府要尽快完善健全法律体系,细巨无漏。执法部门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走,不能徇私枉法,对于任何人都不能因为私心而做出差异性的对待,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在什么事上,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必须追究到底。价值秩序在国家这一层面来说,就是要让公民的思想自由,权力平等,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对国家发展有益的建议能被采纳。在处理各种纠纷或是裁决问题时,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或是社会都能保证坚持公正的依照法律进行处理。只有每个人感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受到的对待,享有的权利跟其他人没有差异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认同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才会有群体认同感。价值秩序说到底就是社会统一价值评判标准,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有一致的看法,这样争吵隔阂都会减少,社会也就能给人以归属感,给人以认同感。参考书目:【1】 何志敏. 论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2】 袁贵仁价值学引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 白长华 浅谈人的自我价值 中外企业家,2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