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318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第1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思维?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怎样的?幼儿思维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幼儿思维的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一、思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什么是思维?它对人们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当生物学家在某个地区发现了一些海洋化石后,他们能够分析推测出这个地区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是海洋,或者是离海洋很近。实际上,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从日常生活中作一个简单的判断到解决复杂的问题,都要用脑子想一想,人能够从一种情况推想到另一种情况,而且对事物的特点作出判断。这些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幼儿也是如此。当幼儿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时,就表明幼儿处于积极的思

2、维活动中。幼儿已不满足于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他们还想知道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想知道为什么天上能下雨,雨水是从哪里来的还想知道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要能知道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关系,就需要思维了。思维是人的重要心理过程。(一)思维的概念和思维的基本特点1思维的基本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1)思维与感知觉思维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它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的

3、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与感知觉有着联系,幼儿时期这种联系尤为密切。人的思维是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如果没有大量的感知材料,思维就无从产生。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更不可离开感知觉的发展。(2)思维与语言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中的词都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联系的概括。如,“车”一词就是对各式各样的车的概括。词是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此外,思维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借助于言语活动来实现的。在幼儿的思维发展中,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思维的特点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1)思维是对事物

4、间接的反映思维与感知不同,它不是直接对事物作出反映,而是间接地反映事物。例如,我们早晨起来看到屋外地上都是湿的,我们就知道昨天夜里下过雨。这时并没有看见下雨,我们只是通过潮湿的地面,间接地知道昨天夜里下雨了。由于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所以人可以推测未来,了解远古,透过表面现象知道事物的本质。世界上许许多多无法直接感知到的事物,都是通过思维去认识的。(2)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反映 思维不像感知觉那样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具体的事物,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我们判断昨天夜里下了雨,是因为我们多沃见到这样的现象,认识到下雨后的共同特征就是屋外都是湿的。这就是人通

5、过思维对下雨这一现象的概括。任何科学概念、各种定义、定理以及规律、法则等都是通过概括得出的结论。如植物生长需要空气,这不仅仅是指树、草,而且是指所有的植物。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从各种植物的生长条件中分析概括而来的。(二)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幼儿在生活中同其他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只有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才能很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认识他周围的事物,对各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与推理,从而把握事物。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面特征,而能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幼

6、儿看一幅画,看见了许多树,而且看见树上的叶子都是黄色的,地上也有许多黄叶。幼儿根据画面就知道画的是秋天。这是幼儿通过思维活动认识到这一现象的本质。再如,幼儿进行分类活动时,他要对各种东西进行比较,区别其相同与不同,要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这实际上也是幼儿对某一类事物的概括过程。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思维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认识方面,它还渗透到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思维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幼儿的情感深刻化;使幼儿通过对情况的判断,做出决定,并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制力;对他人需要的理解,使得幼儿学会同情、关怀、谦让、互助;对自

7、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幼儿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总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使幼儿的整个心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两岁左右的孩子思维水平与三岁左右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同;三岁左右的孩子考虑问题又明显地与六、七岁左右的孩子不同。(一)直观行动思维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

8、概括。处于这种思维水平的孩子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例如,当手里有一个娃娃时,他就会想起抱娃娃并玩娃娃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以后,他的游戏也就结束了。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这个思维阶段的孩子,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如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这个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行动没有事先的计划和预定的目的,也不会预见行动的后果。(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的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

9、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例如,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遵守规则等活动时,主要是依靠在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角色、规则和行为方式的表象。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幼儿阶段只有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三、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

10、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在幼儿期的每一个年龄段,其思维特点是不同的。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其自身的行动。这时期幼儿的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他们所开展的游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玩具和活动环境。玩具作为幼儿游戏的物质前提,在这一时期体现得最为突出。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还有小碗、小勺和小杯等物品,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还给娃娃喂饭喂水。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其自身的行动。这时期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与他们的动

11、作相伴随。在幼儿园小班初期的绘画和游戏活动中,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入幼儿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的思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具体性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幼儿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交通工具”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而“小汽车”这个概念较为具体,所以幼儿掌握“小汽车”这个概念

12、比“交通工具”要容易。幼儿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刚入园的幼儿都没有反应。但老师如果说:“明明,把杯子放到柜子里去吧!”这时明明就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讲,“小朋友”这个词是不具体的,每个幼儿的名字才是具体的。典型的幼儿思维过程是,具体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例如,听故事的时候,幼儿头脑中必须有故事人物的形象,才能理解故事。再如,让幼儿算一下2加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如果说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幼儿经常提出的问题中,也可以看到

13、他们常常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考。如,幼儿问风是谁吹的?月亮是谁把它挂到天上去的?(2)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等。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3)经验性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比如幼儿把热水倒入鱼缸中,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老师说了喝开水不生病,小鱼也应该喝开水。再如,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任务,说:“假装这里有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

14、,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了,野兽会来的。”幼儿回答说:“我不会去那种地方的。再说妈妈总是和我在一起的。”幼儿是从他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去思维的,而不是按老师的逻辑推理进行思维。(4)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如他们认为太阳公公能看见小朋友们在玩。他们还提出许多拟人化的问题,如“风是车轮放出来的吗?”等。(5)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阿姨,那里面

15、也有咖啡吗?”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思维常常具有片面性。如,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不一样多了。见下图。(6)固定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在美工活动中,小朋友都在等着教师发剪刀,可是发到中途剪刀发完了,教师又去拿。另一位老师给他们拿手工区的剪刀,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这时他们的老师回来说:“没有剪刀了,你们就使手工区的吧!”,可是这几个小朋友仍然不愿意用手工区的剪刀。上述这些特点都是幼儿思维具体性

16、和形象性的不伺表现。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幼儿各种思维活动中都有表现。但是在不同的年龄,表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幼儿初期,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但到了幼儿晚期,不少幼儿开始能够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行初步的认识。如一个小实验,要求幼儿用杠杆想办法去拿用手直接拿不到的糖果。实验设置了三种条件,即三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可以直接摆弄杠杆,用直觉行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式是看着图画中的有关物体,依靠具体形象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三种方式是,要求幼儿只凭借语言抽象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结果如下:表71 各年龄幼儿三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百分数比较从表7.1中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