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4259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内应力的控制改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力痕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在产品肉厚突变的地方,成型制品在背面通常会有一种叫应力痕的缺陷,而且挺让人头痛的。 我们目前还没有能用什么软件分析可以预测,主要靠经验判断:“ V. U s5 u+ B7 b 1.如果外观面处恰好是弧面,则没关系 .外观面是平面,则必须做一段斜面过渡。对于1.2mm厚度及以下的,如果从薄处向厚处充填,斜面长度比厚度变化 值要做到 5倍。斜面与平面交接处最好以圆角过渡。如果从厚向薄处充填,所处位置应力容易释放些,也要做到3倍。 另外也要看厚度变化情况。 我们接到产品,首先就要和客户检讨这些问题,尽量避免肉厚的突变,客户不好说话的我们也要先偷胶避免这样的情 况。

2、我在深圳工作时行话把这叫烘印,我个人对其产生的原因变不甚清楚,一直想弄清楚,还望高手指点。 偶也想搞清楚应力痕产生的过程,其实用moldflow也可以分析出来,看shear stress这个结果,在肉厚突变的地方你可 以发现厚的地方和薄的地方剪切应力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有时候出现在流动过程中,有时候出现在保压 过程中,偶不知道究竟以哪个来判断。 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究竟剪切应力多大时,实际产品就能看见应力痕了。 也许后续多用实物来对比会有一个参考值。 让产品肉厚变化过度好象是唯一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了哦,其他比如调射速和模温什么的也只能减轻却不能消除。 从塑料成型的工艺知识可以知道,

3、加强筋的厚度不合适,是造成收缩痕的主要原因, 我这的经验是产品不能更改,要不就是改了还不理想,那就只能在注塑工艺上调节了,提高注塑压力训注塑时间。加 长注塑和保压时间, 应力痕最好还是改产品设计,如果不能改,尽量减小保压压力和注射压力,提高模温 应力痕解决方法目前遇到解决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G2 x5 g# L; y* s2 I 结构上:在肉厚过渡区域增加圆弧平顺过渡,减少肉厚差异 |模具上:在肉厚比较薄的地方可以拆入子的地方拆入子,入子上增加咬花,目的是要排气 成型上:主要增加模温来降低 恩!這個問題也出現再我一個產品上 最後也是靠降低壓力與加大澆口的方式來減輕 依小弟理解,是因为板

4、型塑胶件厚度突然产生变化,致使塑胶件薄壁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有从外到内的冷却过程,使 得冷却速率不一致,最后冷却的塑胶层会对先冷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应力,最后我们得到的产品就可以从外观发 现这些内部应力产生的结果既缩水或应痕。5 A. y% b$ c9 z( e. L e* F$ Z g1 X) Z 解决方法很多,采用渐变过渡,圆弧过渡,阶梯结构,或平均肉厚后在需要大厚度的一段加rib,模具方式只能降低 现象,很难根除的,如果是需要喷漆或镜面一点的,很容易发现! 肉厚方面应力的模具解决方法:改善进浇口位置。 尽量先填充厚壁,再填充筋位 最后冷却的塑胶层会对先冷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应力,最后我

5、们得到的产品就可以从外观发现这些内部应力产生 的结果既缩水或应痕。赞同。 我们最近试了一个产品,提高保压压力反而使应力痕加大。 适当的提高模温及料温都对解决应力痕有较大的帮助 模温越高压力痕越明显,调节模温;采用梯度保压。 方法一:設計解決 1.肉厚儘量均勻,肉厚差過渡要均勻緩慢,儘量避免台階式過渡; x“ c9 K, h0 l5 s w 方法二:後製程解決4 g% A0 v, U$ d o/ c1 r% X 1.從模溫及速度,壓力都可以減輕 2.用羊毛氈擦拭可以較好解決 胶位厚度不均匀产生应力痕是材料流动及冷却收缩不均匀造成的,顶针处的应力痕是成型时模具局部温度快速升高造 成的, 针对厚度不

6、均匀处,尽可能改变胶位厚度的比例,减少厚薄变量,厚薄过渡尽量圆顺,使材料流动及收缩时减少应力,在厚 薄过渡处适当改变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以改变材料的流动,等都有改善 针对由于局部过热而产生的应力痕,应想办法修改模具,使期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带走,就有所改善, 改善到一定程度,再与客户进行沟通,使客户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应力痕(限度SAMPLE).采用羊毛毡的办法是可以改善,但 改善过程中易产生不良品(特别需要注意环境污染的问题),且改善后的应力痕也不一致,又增加了工作的人手,相应增加 了加工成本,只能做为一种临时对策,不能做为永久性对策使用. 在有应力痕处增加顶针,在顶针表面增加蚀纹(或做花纹),可能

7、有帮助 表面如果是咬花處理的可以考慮咬花加粗加深,母模溫度加高 應力其實無法完全消除,除了所說的頂針斜銷處出現外,在肉厚不均的地方也極易出現.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可以考慮後製程加工,我們都是成型後立刻用羊毛毡擦拭,效果明顯. 胶位厚度不均匀产生应力痕是材料流动及冷却收缩不均匀造成的,顶针处的应力痕是成型时模具局部温度快速升高造 成的, 针对厚度不均匀处,尽可能改变胶位厚度的比例,减少厚薄变量,厚薄过渡尽量圆顺,使材料流动及收缩时减少应力,在厚 薄过渡处适当改变模具表面的粗糙度以改变材料的流动,等都有改善 针对由于局部过热而产生的应力痕,应想办法修改模具,使期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带走,就有所改善,

8、 应力痕解决之道 在产品肉厚突变的地方成型制品在背面通常会有一种叫应力痕的缺陷而且挺让人头痛的。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其产 生的原因及你们日常所用的解决对策。 版主提到实处了。我们做手机及手机电池壳这个问题十分突出。 我们目前还没有能用什么软件分析可以预测主要 靠经验判断 1.如果外观面处恰好是弧面则没关系 2.外观面是平面则必须做一段斜面过渡。对于1.2mm厚度及以下的 如果从薄处向厚处充填斜面长度比厚度变化值要做到 5倍。斜面与平面交接处最好以圆角过渡。如果从厚向薄处充 填所处位置应力容易释放些也要做到3倍。另外也要看厚度变化情况。 我们接到产品首先就要和客户检讨这些问题 尽量避免肉厚的突变客

9、户不好说话的我们也要先偷胶避免这样的情况。 我在深圳工作时行话把这叫烘印我个人对 其产生的原因变不甚清楚一直想弄清楚还望高手指点。 通常解决的方法楼上说的很详细了 偶也想搞清楚应力痕产 生的过程其实用moldflow也可以分析出来看shear stress这个结果在肉厚突变的地方你可以发现厚的地方和薄的地方 剪切应力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有时候出现在流动过程中有时候出现在保压过程中偶不知道究竟以哪个来 判断。 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究竟剪切应力多大时实际产品就能看见应力痕了。也许后续多用实物来对比会有一 个参考值。 让产品肉厚变化过度好象是唯一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了哦其他比如调射速和模温什么

10、的也只能减轻却 不能消除。 1. we should make the coner more sharp U6 V3 T v2 1 o Q 2. big shrinkage value and we need to raise the mold temperature 3. the issue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two section sink mark and heat mark 4. the velocity and holding conditon is important to this issue. 从塑料成型的工艺知识可以知道加强筋的厚度不合适是造成收

11、缩痕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加强筋的厚度应不超过塑 件壁厚的0.8倍。 应力痕最好还是改产品设计如果不能改尽量减小保压压力和注射压力提高模温 应力痕解决方法目 前遇到解决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结构上在肉厚过渡区域增加圆弧平顺过渡减少肉厚差异 模具上在肉厚比较薄 的地方可以拆入子的地方拆入子入子上增加咬花目的是要排气 成型上主要增加模温来降低 1此应力产生主要是结构 厚度不均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特别机壳产品其材料的选用有很大的关系通常采用流动性好收缩率小熔点与分解温差 较大的材料再在进胶位和进胶结构以及成型工艺上做优化后有明显改善. 2模具方面增加溢料和开设排气. V 2 a2 C 6 S: z2

12、H0 O 3采用气辅或注压成型. 依小弟理解是因为板型塑胶件厚度突然产生变化致使塑胶件薄壁在冷却的过程中 由于有从外到内的冷却过程使得冷却速率不一致最后冷却的塑胶层会对先冷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应力最后我们 得到的产品就可以从外观发现这些内部应力产生的结果既缩水或应痕。 解决方法很多采用渐变过渡圆弧过渡阶梯 结构或平均肉厚后在需要大厚度的一段加rib模具方式只能降低现象很难根除的如果是需要喷漆或镜面一点的很容易 发现 最后冷却的塑胶层会对先冷却的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应力最后我们得到的产品就可以从外观发现这些内部应 力产生的结果既缩水或应痕。赞同。 我们最近试了一个产品提高保压压力反而使应力痕加大

13、。 在鼠标的按键上有 类似结构. 按键本体厚1.82.0mm 薄的地方厚0.61.0mm. 此件表面喷漆. 经常出现应力痕. 若此结构保留 则无根本解决方法. -改遮盖性较好的漆-Cost -加烘烤释放应力 - 时间制程Cost -加喷溶剂 -Cost -尽可能将薄的地方在允许的范围内加厚-设计 -尽可能将厚薄过渡的距离拉 长 并以圆弧过渡. 模仁表面打光或咬花均可尝试. -喷漆治具不可对零件再次产生应力 注意放置的动作 -调成形条件. 电动机速度过快 常使应力痕恶化 普通油压机选吨位小的. 量产前试样喷漆-常使用 这么老的贴子都翻出来了. 我们 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等到的经验是: 在模具设计方面: 尽量减小产品的壁厚差异.或者在壁厚突变的位置增加圆角过 渡. 合理设置浇口的位置以防止该现象的发生. 在注塑成型方面: 降低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尽量减小保压时间. 尽量使 得产品中的内应力减小. 适当的增加模具温度会使得其有所减轻但不能够完全消除. 对于应力痕的形成机理方面:是 由于产品内部熔胶分子相互拉扯产生的 我们目前还没有能用什么软件分析可以预测主要靠经验判断 1.如果外观面 处恰好是弧面则没关系 2.外观面是平面则必须做一段斜面过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