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3841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同步写作七上第一单元《观察生活热爱写作》(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上第一单元同步写作,观察生活 热爱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欢笑,有快乐,有感动,也会有泪水,有痛苦,有迷茫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一直难以忘怀吗?或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抒写自己的生活吧。,课题阐释,一、学会观察 观察,就是要求我们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学会观察身边事,熟悉的事。,写作导航,大自然的春花秋月

2、校园的一草一木 文体活动 家庭趣事 社会见闻 多读书、多交谈,大自然中景物的变化特征,它们与季节、时令的关系。 校园草木生长的状态,对校园的美化作用。 家庭趣事的发生、情景、家人的表现。 社会事件中的有关人的表现、大家的认识。 书中的故事、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写作导航,其实在我们身边每天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着,一路上也有无数风景,如l图所见,这都是选自我们上学必经之路上的一幕幕,每天都有,每时都在,只是我们缺少善于观察的眼睛,未曾注意。如,观察上学路上发生的事情,或路上的风景。 1、观察范围要广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涉及班级、学校、家庭,比上学路上的范围更加广泛,也就是说生活的范围很广,我们

3、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点上。 但是,绝不是事事都是作文素材,能写到作文里的事应该是有趣、有意义、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否则也不会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写作导航,2、观察要深入其中 对于事物的观察,要想更深入, 以期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看大白菜是否新鲜,光看表面还不够,很多菜农在菜上洒水“保鲜”,掰开看看,容易看到最真实的一面;鸡蛋是否有假,光摇是不够的,敲开一看,就真相大白了;买西瓜,最保险的办法是探一个洞进去。观察得深入,写文章才能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3、观察要借助联想 观察的时候借助于联想,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把“不会讲话的”当

4、作“会讲话的”合理地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富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人。 写进文中,文章则丰润、深刻。,写作导航,4、观察时要注意捕捉生活的细节。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写作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可以体现人物性格,彰显人物情思。 大家注意观察右图,你能捕捉到什么细节,你再想像一下,这孩子是怎样一个学生?他的家境如何?你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二、如何积累素材,写作导航,留心观察生活,摘抄,多读多记,有灵感时随身记,写作导航,故事二则: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

5、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宋代著名的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的成句,有的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写作导航,积累素材,不仅在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要向书本学习。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说

6、:“写作基于阅读,同学们读得好,才会写得好。” 读书,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鲁迅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写作导航,三、观察引领、指导写作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幅。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

7、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画画是这样,写作也是如此。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才能写出真实可信的事情来。,写作导航,写作时要恰当地表现主观情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意旨。凡是好的作文,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文章不是无情物,没有情意的作品好像是泥胎、木偶、纸花。想到了一些事后,确定自己要写的一件或几件事。想清楚具体情景,整体把握事情的过程,当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对方有什么举动和言语, 把要描述的地方捕捉住,将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意结合起来,写出来的事情才有动人之处。,习作实练,课后请按要求做以下观

8、察,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出来。 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2、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3、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 4、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最有特点? 5、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不同? 6、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观雨日记 4月29日 星期三 狂风暴雨 狂风卷着纸屑,卷着尘土,呼啸而去,如怒吼的狮子。刹那间,乌云密布罩住了天。厚厚的云,沉甸甸地压下来。突然一道闪亮的巨光划破长空,如野兽般撕破阴暗的天空,又如天神震怒,惊天动地。浪涛般的乌云翻滚起来,一浪接着一浪,翻天覆地。顷刻间,雨点如憋足劲的勇士,拼命地砸下来。风助雨威,雨借风势,雨

9、尽情狂泻,下得轰轰烈烈。强有力的雨点,打在墙上,撞击在地面上,反弹回来的不是雨,而是雾。天地茫茫,朦朦胧胧,无边无际,织成了雨的世界,造就了雨的神话。 很快,雨就停了。之前趴在地上的小草挺直了腰杆,天如一块碧玉,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草儿的清香,整个世界沉浸在幽静的绿中。将这暴风雨凝神屏气从头注视到尾的我,此时正如雨后的小草,尘垢全无,风吹不动,任凭这一切撞击着我的灵魂。,佳作展评,5月1日 星期五 小雨 日暮的时候,阳光躲进云层里,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路旁的小草,天暗暗地蔑笑着。 路边的梧桐树摇曳着,雨就这样轻轻地被摇了下来,飞在小草身上,顺着叶片淌下来。嫩嫩的雨点晶莹剔

10、透,像极了珍珠,轻轻地飘在地上。树叶、小草、小花张开了双臂,迎接细细的雨,紧紧地拥抱着,融在一起。雨轻飘飘的像牛毛,亮晶晶的像银针。小草吃力地顶着汇集在头顶的小水珠,虽压弯了腰,仍坚强地挺立着,好威武,好神气! 雨软绵绵的,风轻悄悄的,草儿躺在风的怀抱中,享受着雨的温情,仿佛那细细的雨,能给人以温馨的回忆。路边的小草挥着手,任凭风雨抚摸,微笑着,好精神。 5月2日 星期六 寻雨有感 轰轰烈烈的雨过去了,柔情多姿的雨过去了。又有谁知道它将何去何从呢?,佳作展评,于是我便去寻雨。一缕缕翠绿映入眼帘,噢,那是一株小草,欢快的叶片间夹着一片新绿,尽管娇嫩,却仍风吹不动,雨打不弯。凝望着雨后的小草,我感

11、觉它们融入了我滚烫的心中,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在雨的神话里,我爱小草,更爱它那碧绿的灵魂、有力的双臂。终于,我明白:雨在这株小草的骨子里,在它的血液里。雨流淌在我的心里,流淌在我滚烫的血液中! 【最佳借鉴点】 1. 抓住一个主题,连续记录,学写观察日记。本文是带有主题的日记的一种。这种日记,突破了记录印象最深的事情或感悟的日记格式,围绕一个主题“雨”,作者进行了不同时间不同的雨的记录,构思独特。 2. 抓住特点,学习观察日记。本文围绕“雨”,第一则记录了狂风暴雨,运用多种描写突出了狂风暴雨特点的轰轰烈烈;第二则围绕“小雨”突出了其柔情多姿的特点;第三则总结上文,写雨后感受,有点类似记叙文的总结,

12、但又不同。,佳作展评,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把五彩缤纷的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自己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并在写作中学会做人,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实现作文的回归与超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可写之物、可写之事,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精心打造,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主角。希望你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上好写作课,写好每一篇作文,写作原本就是这么简单。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搜寻过往的时光,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不为写作而写,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与乐趣!,本课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