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

上传人:yikuai****ou999 文档编号:9953745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童话特点。2.认识学习骆驼的精神。二、学习活动(一)课堂导入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去寻宝,在寻宝途中,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互相残杀,大多以失败告终,今天,我们走进骆驼寻宝记,骆驼寻宝能否成功?骆驼寻找的是什么宝呢?(二)阅读文本,把握情节,掌握内容。1.检查课前预习字词情况。2.读一读,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示例(1):以西游记为例。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教师示例(2)以犟龟为例。小乌龟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战胜重重困难,终于

2、看到有史以来最庄严最盛大的婚礼。请学生归纳展示:(1)在寻宝途中,骆驼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绝不放弃,最终寻宝到了宝。修改补充:(2)在寻宝路上,许多动物面对困难中途放弃,只有骆驼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绝不放弃,最终寻宝到了宝。(在对比中突出了骆驼可贵的精神)怎样概括课文内容?(1)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2)人物 经过 结果3.再读一读,阅读课文第15段-19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骆驼寻宝成功了吗?他寻到的是什么宝?在课文中用笔画出来,并用 “不是而是”的句式回答。她笑盈盈地从珍宝盒里取出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奖又拿出一块雕着骆驼肖像的金牌,又拿出翡翠、玛瑙、琥珀、水晶、珊瑚,还

3、有夜光璧、金刚钻、绿宝石和猫儿眼,任他挑选。可是骆驼很有礼貌地一一谢绝了。燕子动了好奇心,他回环来往地低飞在驼峰上空,看了又看,大为惊异:在篮子里面放着的只不过是一些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草、芨芨草和梭梭草、骆驼刺的种子。(1)不是珍珠项链、金牌,翡翠、玛瑙、琥珀、水晶、珊瑚、夜光璧、金刚钻、绿宝石和猫儿眼,而是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草、芨芨草和梭梭草、骆驼刺的种子。(2)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变沙漠为绿洲的种子。(3)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4.三读课文,阅读第14自然段,骆驼遇到了哪

4、些困难?又是如何面对的?请用笔在课文内划一下,并说一说。(1)骆驼来到了冷水滩。 又到了冰凌湖。穿走热风洞。过夹扁谷。最后来到“ 珍宝关 ” (2) 骆驼一路前去,看到一个个走回头路的野兽,可是他并不灰心,相信勤奋刻苦是有希望寻到宝的。 但是他意志坚强,还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只是冷得钻心疼,他鼓足勇气,使劲一步一步地向前走。骆驼全身蒸发着汗水,胃里空了,驼峰瘪了,但,这一切,都挡不住骆驼前进的信心。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气喘吁吁地挤出了谷。5.议一议,讨论总结:骆驼寻宝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他寻宝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他有一颗无私的爱心。(2)在寻宝的道路上,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

5、,面对挫折,她绝不放弃,拼搏向上,勇往直前,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获得了成功。6.四读课文,快速阅读第1-10自然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课文除了写骆驼寻宝,还写了哪些动物寻宝,在寻宝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是如何做的?寻宝动物有狮子、老虎、大灰狼、黄牛、小毛驴他们面对困难,退缩了,放弃了。7.再议一议,这些动物寻宝都失败了,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展示:(1)他们寻宝都是自私的,在寻宝过程中,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勾心斗角,幸灾乐祸,互相残杀。(2)面对困难,他们退缩了,放弃了,缺乏骆驼坚忍不拔、拼搏向前的精神。思考回答:课文的主人公是骆驼,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动物呢?衬托,以其他动物的失败,来衬托骆驼

6、不怕困难、不惧失败,坚忍不拔、勇敢坚强、拼搏向上的精神。7.说一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骆驼寻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身上具有挑战困难、勇敢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要学习骆驼的精神,只要我们具备了骆驼的精神,不断的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8.谈一谈,(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我们已经学过、看过了许多童话,结合影视和本文谈谈童话的特点?(1)童话寓言通俗易懂(2)采用拟人的手法(3)离奇的故事情节(4)大胆夸张和丰富的想象(2)课文中哪些地方更能突出童话的特点?忽然 “ 哗啦 ! ”一声,湖水涌起两三尺高的一股水柱比趵突泉还高,还亮,旋转着,旋转着,忽然变成了一顶白色的

7、珠罗纱帐,从帐里面走出了一位仙女,长得十分标致,姗姗地走过来,像一朵轻盈地腾过来的朝霞。 仙女边说着,边从怀里端出一个光彩夺目的火柴盒般的东西,摆弄了一会儿,说声: “ 变 ! ”马上变得有小箱子那么大了,是一口金色的镶嵌着螺甸花纹的珍宝盒,从中取出一串粒粒比黄豆还大的珍珠。 “ 这个宝,奖给你 ! ”(三)写一写:作业在寻宝的路上,看到许多走回头路的动物,骆驼会怎么想?请把它的心理活动写出来。(注意写出他当时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采用第一人称去写)七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寻宝记听课反思上课之前同学们高声背诵语文课本中的背诵篇目,那朗朗的读书声,让我仿佛回到了初中。课前董娟老师在工作人员没有准备好的情

8、况下,先让同学们自己背诵语文课本中的背诵篇目,让在座的老师提前感受了语文课堂的氛围,也让同学们提前进入了状态。董娟讲的是骆驼寻宝记的第二课时,她采用了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骆驼寻宝记,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骆驼一起踏上寻宝历程”。这个导入虽然没什么特别创新的地方,但是语言运用得很好,董娟老师没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骆驼是怎么寻宝的”而是用了“跟随骆驼一起踏上寻宝历程”,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进行拟人化的合理想象,董娟老师这样的导入,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童话世界,和动物一起去寻宝了。包括后面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也是运用了童话语言“骆驼寻到了它的宝,那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寻到你的宝

9、了吗”。董娟老师这堂课童话语言的运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每种文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所区别,教师的语言也应该进行锤炼,什么文体用什么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语言,这样才能讲出“语文味儿”。讲童话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在童话王国里寻找快乐;讲诗歌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讲抒情散文我们可以对学生动之以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导入课文以后董娟老师用了一段过渡语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听到这个消息后,各种动物纷纷踏上了寻宝的道路,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些动物,下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根据提示猜动物”),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二个环节看文字,猜动物。董娟老师这

10、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大家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然后让同学们翻开书本,找找文中哪些语句是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通过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分析童话拟人化合理想象的特点。同学们在找的过程中遗漏了骆驼,董娟老师马上提问“那作者有没有抓住骆驼的特点进行描写呢?”同学们马上找出了很多语句并且还从中分析出了骆驼的特点:忍饥耐渴。“正是骆驼的这种忍饥耐渴的特点,作者才让骆驼也加入了寻宝的行列,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两个问题”接下来同学们围绕两个问题:1、骆驼遇到了哪些难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它的艰辛?2、骆驼寻到的是什么宝?董娟老师的这两个问题设计得很好,抓住了骆驼的形象,通过学生自主、合

11、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出了骆驼的形象品质。在概括骆驼的品质的过程中同学们列举了很多成语、词语,比如:百折不挠、不惧艰辛、正直勇敢、大公无私、意志坚定等。我个人觉得学生的这些概括已经很好了,但是董娟老师又让学生在这些的基础上再用更简炼的语言,最后总结出了勇敢、耐性等两个字的词语,这中间的引导花了一定时间,我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学生总结出的答案没有比老师最后得出的两个字的答案差,董娟老师后面环节的设计似乎没必要了。更何况,在这过程中董娟老师板书写了又擦,这在公开课中是忌讳的,板书展示的是教师教学的流程,不能把流程随便擦除。分析完骆驼的形象,董娟老师马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骆驼寻到了它的宝,那通

12、过本文的学习,你寻到你的宝了吗”这里除了刚才前面我提到的运用了童话语言,还有就是语言具有启发性,没有直接点明,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同学们畅所欲言,讲得都很有道理。在我看来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当编剧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创新。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同学们又深入理解了童话内容,初步学习了童话的创作,尤其是童话中动物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的运用。在指导写剧本的过程中,董娟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或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而是提问学生“让我们自己写剧本,你觉得怎样让骆驼的形象更生动,更形象?”同学们说了很多,比如第一集寻宝路上应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第二集勇闯四关

13、中可以添加一些细节描写,第三集珍宝关得宝中应该对骆驼进行语言描写,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接下来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剧本,每个小组选一集,大概花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董娟老师让同学们一组一组上台去表演自己写的剧本。表演总共花了15分钟,加上之前的写剧本,这一环节用了22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节课总共45分钟,董娟老师在这一环节就花了22分钟了,将近一半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不是欠合理?更何况,这部分只是作为拓展延伸,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另外从学生的表演过程来看,很明显这是提前排练过的,表演的迹象很明显,学生不可能在7分钟的时间写出那么长、那么好的剧本,更何况连表演都要花15分钟,7分钟又怎么可能完成剧本

14、创作呢?公开课应该展示真实的课堂,供大家一起观摩、探讨,而不是表演课。在学生提前排练过的情况下,这一环节还花费22分钟,那么如果是真实的课堂,这一环节是不是花更多时间呢?语文课似乎上成了表演课。我觉得,一堂课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和教学重点的安排相适应。让学生当编剧写剧本,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是由于董娟老师没有操作好,反而成了整堂课的败笔。最后,在郭沫若的一首诗骆驼中结束了整堂课。总上所述,我觉得董娟老师的这堂课有很多创新和值得我借鉴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我引以为戒的地方。优点有以下几点:1、过渡语言设计得很好,衔接自然,过渡自如,这是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需要学习的地方。2、分析骆驼形象

15、,问题设计得好,没有提过多繁琐的问题,仅用两个问题就把骆驼的形象全部包括在内了,仅仅围绕两个问题展开。3、创作剧本的设计是亮点,剧本写作指导方法巧妙,不是从老师口中说出,而是巧妙引导,从学生口中得出。4、整堂课教师语言运用得好,很有童话色彩,仿佛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5、课堂民主,教师征求学生意见,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足的地方归纳为:1、拓展延伸部分的剧本创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表演迹象明显,给人感觉课堂不真实。2、教师的点评语言不合理,几乎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都说“太好了”,“太好了”使用频率过高,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不同的点评。3、在对骆驼的形象进行归纳时,学生给出的四字词语或者成语已经够简练了,且完全正确,教师没必要花时间引导学生用更简练的二字词语概括,应该尊重学生的回答。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