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952061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导学案1.了解新诗,培养阅读新诗的能力。2.理解本诗的意象、意境、内容。3.掌握本诗的主题与写作艺术,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学习中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1.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2.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

2、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整体赏析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二)内

3、容探究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解读:句

4、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啊啊!力哟!力哟!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

5、。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三)诗歌形象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6、”。 (四)诗歌主题这首诗歌描述了“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图景,新兴生产力必将战胜落后生产力,中国这个“巨人”伟大的创造力将会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写作艺术 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

7、对“力”的赞美之情。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是什么?探究: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属于浪漫主义范畴。2.读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你受到怎样的启迪?探究: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并作简

8、要分析。答:_【答案】一个巨人的形象。分析:巨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要不断的毁坏旧世界、旧文化、旧事物,不断的创造新世界、新文化、新事物。【解析】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想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2.“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简要赏析这句诗。答:_【答案】“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

9、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解析】欢呼巨人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答:_【答案】(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2)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解析】(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

10、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5题。浪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概括,也可以具体;可以描绘实景,也可以虚拟想象。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

11、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解析】(1)考查对意境的分析。据意象的特点可做分析,大雨、滔天的浪、一片汪洋写出了海景的壮阔。(2)此句是个设问句,作者在担心小小的渔船在汪洋的大海中不知飘向何处,表达了词人的关切之情。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答:_【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是由于都是望眼前的大海。【解析】解答此题应根据词中的设问句“知向谁边?”与时间跨度句“往

12、事越千年”两句来寻找答题区间,然后再将词中原句用合理的语言表述出来。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答:_【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何为“主旨”,任何人写作总有其目的,都是为传达某种思想,表达某种情感,表现某种理趣。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其次,应明确“主旨句”常常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主旨句常常出现在作品(诗词)的起首或结尾部分。再次,“主旨句”在性质上大都是抒情或议论的句子。4.从表现的内容看,上阕都描写了壮阔的景象,下阕都评古论今,而重在论今。两词都运用了评古论今的手法,但沁园春雪具体描绘实景,而本词是概括描绘虚景。4你觉得这首词和作者的沁园春雪在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答:_【答案】从表现的内容看,上阕都描写了壮阔的景象,下阕都评古论今,而重在论今。两词都运用了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