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

上传人:hz****0 文档编号:9925295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科技成果切入命题 落实“四层四翼”评价要求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选析胡征善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确实令人回味,给中学化学教学带来太多的思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考命题的主题思想,落实“四层四翼”(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评价要求。现以理综化学第13题和第28题说明之: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

2、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四层四翼”】图解:【解析】根据“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可确定这些元素位于第二或第三周期,根据“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和结构示意图Z原子只共用一对电子可推断:Z为第七主族元素,X为Si元素,因此可推出:W为Na元素,Z为Cl元素,再根据结构示意图中Y原子共用电子对数和阴离子的电荷值可知Y为P元素。P原子有5个价电子,3个单电子中的2个与2个Si原子的单电子形成PSi共价键,另1个单电子结合1个电子使之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该化合物中P原子及其它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P(Y)最高氧化物P4O10对应的水化物是H3PO4或HPO3

3、(偏磷酸)均为中强酸:K1(H3PO4)=7.52103, K(HPO3)=1.010128.(14分)水煤气变换CO(g)+H2O(g)H2(g)+CO2(g)是重要的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721时使纯H2通过过量CoO(s),CoO(s)部分被还原为Cs(s),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s(s)的倾向是CO_H2(填“大于”或“小于”)。(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

4、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填标号)。A.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可知水煤气变换的H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和p(CO)相等、p(CO2)和p(H2)相等。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5、min内的平均速率v(a)=_kPa/min。467时p(H2) 和p(C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489时p(H2) 和p(C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四层四翼”】图解:【解析】第(1)小题:根据相同条件下,H2和CO分别还原COO(s)平衡后剩余H2和CO的质量分数,判断此条件下H2和CO的还原性。剩余的质量分数越大,还原性相对越小。根据题给数据可知CO还原性大于H2。【点评】题给的叙述最好为:“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用纯CO代替纯H2还原COO(s),”。因为强调了“过量的COO(s)”,此处也必须强调是“过量的COO(s)”!【解析】第(2)小题:本题要用“极限法”:假

6、设完全反应,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0,由(1)知:721时CO还原性大于H2,即CO平衡转化率大于50%。设CO平衡转化率等于50%,即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25。所以选C。本题还可用平衡常数来计算: 由(1)知:H2(g)+COO(s)CO(s)+H2O(g) K1=(1.0000.0250)/0.0250=39CO(g)+COO(s)CO(s)+CO2(g) K2=(1.0000.0192)/0.0192=51.08CO(g)+H2O(g)H2(g)+CO2(g) K= K2/K1=1.31 因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故用平衡时的浓度或物质的量或质量分数来计算K,其值不变

7、。设nCO(g)= nH2O(g)=1 mol,生成H2为x mol,故有:K=x/(1x)2=1.31 解得x=0.5337 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2=0.2669 【解析】第(3)小题坐标图看似很复杂,实际上是教材中催化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过程关系图的迁移。要求考生能读懂图给的信息,明确活化能、反应焓变H的概念。水煤气变换的H可由起始点CO(g)+2H2O(g)相对能量0 eV到最后一点CO2(g)+H2(g)+H2O(g)相对能量0.72 eV,确定为Ha,说明a线温度高。平衡逆向移动,d线分压大于c线第一步水煤气变换是放热反应,因721K1,467和489K1,p(H2) p(CO

8、),所以a、b为p(H2),c、d为p(CO)第三步因水煤气变换反应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根据3090 min内生成或消耗的量确定哪两条线属同一反应:a、d线同属一个反应,b、c同属一个反应这里有两个干扰因素易造成误判:(1)易主观武断将a、b线作为同一反应,将c、d线作为另一反应;(2)根据坐标图数据计算反应速率,然后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判断温度的高低。因为反应正逆进行的方向不同,不能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温度的高低。(1)判断气体:根据第(1)小题的结论:721时CO还原性强于H2,对于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且“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CO2)和p(H2O)相等、p(CO)和p

9、(H2)相等”,则当温度低于721时平衡后p(H2)总是大于p(CO),故a、b线是p(H2),c、d线是p(CO)。还可通过推算出结果:平衡时,K= p(H2)p(CO2)/p(CO)p(H2O),因“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CO2)和p(H2O)相等、p(CO)和p(H2)相等”, K=p2(H2)/p2(CO),又因为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467和489低于721,K1,故p(H2) p(CO)。故a、b线是p(H2),c、d线是p(CO)。(2)判断温度:a、b线是p(H2),pb(H2)pa(H2);c、d线是p(CO),pd(CO)pc(CO);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温

10、度低,有利于H2生成,pb(H2)大,b、c线是描述467时的反应,a、d线是描述489时的反应。(3)判断反应:在3090 min内a线减少(4.083.80) kPa=d线增加(1.491.21) kPa,故a、d同属一个反应;b、c同属一个反应,其v(b)=(3.643.30) kPa/60min=(2.211.87) kPa/60min=0.0057 kPa/min。故答案依次为bc ad 【点评】本题“以水煤气变换为载体,要求学生在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推测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变化的影响;归纳与论证能力”。对于CO(g)+H2O(g)H2(g)+CO2(g),H0,约800时建立平衡,其K=1,因此温度是影响CO(g)和H2(g)还原性的一个因素,t800时,H2 (g)还原性较强。本题不愧为压轴题,思考容量大,处理问题需讲究方法分析问题要有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