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9764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抗震试卷内容概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结构抗震试题库 名词解释(每题3分1、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辐射出地震波的部位。震源不是一个点,是有一定的深度和范围);2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震中周围的地区称为震中区(极震区)。3 等震线: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4地震系数:表示地震时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5动力系数:地震时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6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7 覆盖土层厚度地下基岩岩面或剪切波速500 ms的土层到地表面的距离8地震反应谱: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Sa与其自振周期T

2、的关系,记为Sa(T)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9 地震震级:反应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度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用M表示,国际通用的是里氏震级。10地震烈度:某一地点地面受地震影响的震动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11 地震区划:是指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资料,在地图上按基本烈度划分为不同的区,做为抗震设计的依据。12 设计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

3、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13. 地基土液化: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砂和粉土受到地震的振动作用,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孔隙水压力增高以及孔隙水向外运动,这样,一方面可能引起地面上发生喷砂冒水现象,另一方面更多的水分来不及排除,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有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液化。14 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15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用Id表示)。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16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

4、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17多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18罕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19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20 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21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只在恢复力作用下维持的振动。其振动的振幅不随时间而改变,振动过程将无限地进行下去。22有阻尼自

5、由振动:系统在振动过程中,除受恢复力外,还存在阻尼力,阻尼力振动过程中不断消耗振动的能量,使振幅不断减小。23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24 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5 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6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27设计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

6、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 28 地震卓越周期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所对应的周期。 2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320强迫振动:在外加的激振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工程中的自由振动,都因阻尼而逐渐衰减,直至停止。实际工程存在大量的持续振动,这是因为外界有能量补充阻尼的消耗,即受到外加激振力。)31地震反应谱: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Sa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记为Sa(T)32结构抗震设计反应谱:是在某地区某类场地上,经过对历史记录的地震动与其反应谱关联性研究,拟合后得出的用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建筑结构抗震试题库

7、 判断题:(每题1分,1 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2 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3 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4、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5、结构延性是结构刚度很小 ( )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 7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8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 ()9、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10 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

8、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 )1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 )12、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 )13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14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15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6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17、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18、砌体房屋震害,刚性楼盖房屋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19、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 ) 20、

9、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21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 ) 22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建筑结构抗震试题库 填空题:(每空 1.0 分1. 地震引起的地振动从 震源 起,以 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这就是 地震波 。2 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波和 横(S)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3 地震时,通常 纵 波向上传播最 快 ,使建筑物

10、首先产生 上下颠簸 ; 横 波次快,使建筑物产生 水平方向摇晃 ; 面 波叠加前两种波中,传播 最慢 , 使建筑物 既上下颠簸又左右摇晃 。4 地震动的三要素是: 地震动的最大振幅 ; 频谱 ; 持续时间 。5 地震动的特点是: 1) 不确定 性; 2) 偶然 性 ;3) 动力 特性。6 地震系数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 地面最大加速度 的比值。7、我国震规的抗震设防原则是 三 个水准、 两 个阶段。.第一水准对应 多遇 地震烈度作用时,结构处于 弹性状态 阶段。第二水准对应 多遇 地震烈度作用时,结构处于 弹性状态 阶段,通过加强

11、 抗震构造 措施,保障结构 延性 。第三水准对应 罕遇 地震烈度作用时,允许 结构进入 强弹塑性 状态。进一步加强 抗震构造 措施,保障结构 延性 。8 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常常包括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 加速度反应谱 和 峰值加速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9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进行 划分。10 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覆盖土层厚度 、 土层剪切波速 和 岩土阻抗比 。11、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Fn,其目的是考虑 高阶振型 的影响。12、抗震

12、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度和 长悬臂 结构, 以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13、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14、地震系数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 地面最大加速度 的比值。15、我国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13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16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 基本 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 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进行抗震

13、设防。1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梁铰机制 、 柱铰机制 。18、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1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20、从抗震角度,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 横墙 承重方案或 纵横墙共同承重 承重方案,避免采用 纵墙 承重方案。21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 基本 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 批准的抗震设防 烈度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结构抗震试题库 简答题,每题56分1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6分)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3分)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其中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1分)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