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0156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初探 内江市安全监管局 袁昌德 唐开永摘要:本文结合四川内江地区近年来在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提出通过“3+2”(即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企业文化、形象标识),系统提升小煤矿本质安全化水平的新思路。关键词:小煤矿 本质安全化 建设一、问题的提出内江位于四川川中盆地东部,煤矿开采始于清末民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市分布有大小煤矿和煤系矿山近千户,但开采方式原始落后,野蛮开采、私挖乱采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经关井压产、资源整合,现有煤矿矿井61对,全市年产煤规模近600万吨,从业人员约万余人。另有煤系非金属矿井23对。内江煤矿安全生产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2、1、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境内煤矿及与煤共生或伴生的非金属(炭质页岩、砖瓦用页岩、高岭土、粘土等)矿藏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境内威远、资中两县威远穹隆背斜构造带的威仁、资威煤田以及隆昌县圣灯背斜构造带,但赋存条件较差,煤层厚度一般在0.50.7m,有的仅有0.3 m。煤矿综采先进技术难以应用推广。2、水患、瓦斯灾害较严重。境内一些煤矿(包括煤系矿山)开采历史较长,采空区“老窑”积水较多,地质情况复杂,水患防治形势一直非常严峻。特别是威远县境内,存在原有煤矿关闭后成片“老窑水”、大型水库船石湖常年性地表水体以及其他季节性冲沟等突出水患。同时,瓦斯灾害严重。市内61对煤矿中有26对属于高瓦斯矿井,约占全

3、市煤矿的42.6%。仅2010年,威远县就发生了八田煤矿矿井透水事故和大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两起影响较大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3、小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三化”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本质安全化程度亟待提高。全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37对(其中一级1对,二级21对,三级15对),约占全市煤矿的60.7%;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矿井达标27对,约占全市煤矿的44.3%;安全高效建设矿井达标29对,约占全市煤矿的47.5%。目前仍有个别矿井机械化水平较低, 在煤系非金属矿井中甚至还有采用多支巷前进式开采、木支护、金属摩擦支护方式等落后的开采和支护方式的,冒顶片帮事故每年均发生多起。管理水平低

4、,以包代管,粗放式管理仍然存在。缺乏技术力量支撑,煤矿经营人员中懂管理懂技术的人员不到40%,受过较为系统的煤矿机械、通风、开采等方面中专以上学历教育的不到30%。矿工队伍素质较低,多为煤矿周边的季节性农民工。全市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虽然基本完成,但小煤矿自身应急机制滞后,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素质和机制发展不平衡,尚未在面上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回顾十余年来内江地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得失,我们认为,通过关井压产、整合技改等一系列宏观政策调控,煤矿安全在“外延控制”方面问题基本解决。近年来,又从外延控制深化到内涵发展,积极推行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促使煤矿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调动和提高煤矿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化外力为内功,通过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安全文化建设,全面系统地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问题,就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何通过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全面系统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灾害防治能力,就成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二、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谓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就是通过技术的、法制的、教育的手段,全面、系统地不断规范和优化煤矿企业行为方式,实现煤矿建设项目论证、设计、施工、竣工、试运行安全设施措施全面覆盖,生产现场人、机、料、法、环要素最优化配置

6、,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全面推进,将安全生产内化为煤矿企业的自知自觉的自我行为,从而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

7、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首先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煤矿资源丰富、赋存条件优良的煤矿大省大市比较,四川内江地区极薄煤层小煤矿资源贫乏、赋存条件较差,安全生产环境恶劣,只有通过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挖掘其潜力,全面系统地优化其安全生产行为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目标。其次是系统科学地解决当前小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树立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管理思想,通过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才能避免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种种弊端,科学的系统的解决目前小煤矿安

8、全生产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由外延而内涵,从量到质的飞跃。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不外乎从技术方面优化生产环境和装备设施、改良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过程;以法制手段建立规程规章,强化生产管理,规范生产者行为方式;从教育方面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培训,增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岗位技能和事故防范意识。这些如果不立足于从系统观念考察,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激发企业作为生命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将安全生产目标内化为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追求和行为方式,才能经久历新,日新

9、月异,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而建立在系统科学理念基础上的本质安全化建设,正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三、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途径和内容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是以煤矿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手段和途径,以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为基本追求和最高目标,因企而异,因地制宜,通过技术的、法制的、教育的手段,正面导向,激励煤矿企业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通过监管部门评价、舆论监督、公众参与,发动全社会积极评价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社会价值目标,在全社会

10、树立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标识性的个性形象。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体系如下图所示: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本质安全化建设硬实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象标识软实力激励评价体系政府监管规范社会舆论引导安全价值导向如图所示,在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体系中,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是居于硬件层次的建设手段和途径;企业文化则是生命和灵魂,是将“三化”由外在推力而内化为企业自觉的行为的动力,是企业硬件的升华和软实力的综合;形象标识是企业在全社会的个性化彰显。而政府监管规范、社会舆论引导、安全价值导向,则是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外在的推手和催化剂,是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的外因,通过激励评价体系作用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转化

11、为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并进一步升华为自知自觉的习惯养成和行为方式。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安全文化建设,互相促进,互相融化,共同升华,体现为煤矿企业个体文化价值观尤其是安全文化价值观与全社会安全文化价值观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一体,从而彰显为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最佳状态。所谓机械化,主要是根据内江地区小煤矿极薄煤层生产条件和目前煤矿行业装备发展水平,经组织专门论证,因地制宜推广较为科学的机械开采方式(煤矿综采先进技术由于开采条件限制难以实施),以代替原始落后的人工采煤作业;采用液压支柱支护,以淘汰金属摩擦支护、木支柱支护;采用较为先进的胶带传输系统及

12、标准矿车、防爆内燃机四轮车,淘汰“木船子” 等原始落后的井下运煤工具;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装备主要通风机、主要提升机、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和事故(故障)状态时应急通风、提升、监控监测系统;等等。通过以上的生产装备设施升级和生产工艺的改良,全面系统的提高小煤矿生产安全水平,达到小煤矿人、机、料、环工程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小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度。所谓信息化,就是通过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避险系统等的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煤矿企业、乡镇、县、市、省、国家六级联动共享的安全管理信息网络和平台,充分利用当今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络,将小煤矿现场生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监控实时信

13、息,组合进乡镇、县、市、省、国家安全管理系统网络中,将点上的、局部的信息,及时反射为面上的、系统的信息。实时优化组合,及时反馈处理,实现煤矿企业和政府监管、煤矿企业和技术支撑机构、煤矿企业和舆论监督、煤矿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沟通、互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小煤矿的综合安全管理资源的作用,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小煤矿生产现场各要素的整体优化组合目标。所谓标准化,就是通过小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达标的载体,将国家和政府对煤矿企业的法制性的共性安全生产要求与煤矿企业自身的个性安全生产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标准化的评价评定体系,实现社会对煤矿企业安全价值理念和追求的肯定。通过这种肯定,促进煤矿企业对安全价值的正

14、向追求和负面否定,并逐步养成正确的煤矿企业安全经济和文化价值观,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中的安全文化追求的内驱动力的形成和强化。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安全文化,是前“三化”的结晶和升华,但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积累,而是通过企业自觉的行为方式、每一个成员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安全文化是企业从上到下,每一个成员对安全生产价值的自觉追求,是“安全第一”价值观在企业价值观的内化,是“安全第一”价值观在企业行为方式上的潜移默化,是“安全第一”价值观在企业每一个成员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上的自觉反应,是本质安全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企业安全文化最终彰现为企业作为社会个体,在全社会层面的个性形象标识特征,并被全社会

15、广泛认同。这种个性形象标识特征可能是正向赞誉的,也可能是负面贬斥的。“安全第一”是一种企业文化,同样,“利益至上”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因此,正向的企业安全文化需要激励评价机制的引导、肯定和强化。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全面的系统的企业安全文化激励评价体系,通过政府监管、舆论监督、公众参与,形成最为广泛有力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念的激励评价机制和外在推动力。近年来,煤矿企业积极推进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就是一个综合层面的激励评价。同时,我们还结合内江实际,积极探索采用专家定期综合诊断、安全风险抵押金差别化缴纳、安全生产“红、黑名单”、安全水平状况媒体公开等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激励评价手段,

16、并在宏观政策支持下,积极探讨采用企业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安全行政许可信用准入、政府政策性安全措施资金倾斜投入、工伤保险差别化费率、银行融资差别化对待等手段,引导促进煤矿企业正向追求和养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四、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效果体现近年来,我们在继小煤矿关井压产、资源整合等“外科手术”之后,在作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抵押金等规定动作的同时,在“3+2”建设本质安全化小煤矿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通过小煤矿本质安全化建设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1、现场管理“五要素” 得到最佳配置。通过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三化”共进、“三化”互动,使内江地区小煤矿长期以来存在的开采方式原始落后、生产装备水平低下、安全保障能力薄弱、安全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