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19267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研汇编指导教师:戎安 张忠国学生:规划01-1班全体同学日期:2005 .4.12基础资料汇编总目录一 区域环境3 一 地理位置3二 道路交通4 二 历史沿革5 三 自然现状11 一 自然资源11 二 绿化17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7 一 产业经济发展 17 二 行政区划、人口 20 三 市政工程22 四 防 灾25五 环境卫生34五土地利用35六旅游资源37七长城专项调研46附表:附表一 2001年九渡河镇基本情况一览表52 附表二 九渡河镇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一览表(年限不详)53 附表三 九渡河镇各村基本情况一览表(年限不详)54一 区域环境一.地理位

2、置 九渡河镇位于北京市怀柔西南部,北邻渤海镇,东南与怀柔区桥梓镇相邻,西南部与昌平区长陵镇交界、西北接延庆县大庄科乡及四海乡,镇域呈南北向延伸,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77.57平方公里。九渡河镇距怀柔城区20公里,距北京市区6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0。2140。30,东经116。16116。21,镇政府现所在地位于黄坎村,距怀柔县城15公里。 二.道路交通1.外部交通公路交通:怀四路贯穿全镇并由此与境外联系。向南:通达怀柔卫星城直达北京市区并与101、111国道、机场高速路、京承、京张、六环高速路连接。向西:在九渡河村与长九、秦九公路连接,经昌平直达北京。向东:在黄花镇与

3、怀沙路连接通向慕田峪长城。向北:通向延庆县四海镇并与111国道连接。铁路交通:镇域南部有京秦铁路、大秦铁路通过。航运交通:向南通过怀柔卫星城101国道、机场高速路直达首都国际机场。2.内部交通九渡河镇内部交通结构明确,一条怀四路贯穿全境联系各村,全长35.5公里。怀四路是过境路线,同时承担交通、运输、旅游、景观等多种功能,是九渡河镇人流、物流、货物、文化意识流、旅游流的总流线,是九渡河镇赖以发展的总轴线。九渡河镇的内部交通是以怀四路为主轴构成的交通网络。(1)主干路怀四路现状路面宽约78米,柏油路面,通行状况良好,属一级村镇道路,机非混行,两边种有行道树,无人行道,无排水设施。(2)二级路村镇

4、路通向各村的道路,含通向吉寺、红庙、石湖峪、鹞子峪、庙上等各处的道路。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车,路面宽度、质量、通行能力不等。(3)山路(4)旅游路二历史沿革九渡河镇历史悠久,北魏时(公元525)称黄颁谷,金代已形成固定村落,元代发展成较大村落,并置九渡河镇千户所,明、清属昌平州,清朝称九渡河寨,民国初期属昌平县,1945年再单独建怀柔县,本镇属辖区,1958年曾称黄坎乡,黄花城乡,九渡河乡。1996年成立黄坎人民公社、黄花城人民公社。1983年两社改两乡,1998年两乡合并为九渡河镇。九渡河村距现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九渡河镇内黄花城村原是一座古村,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古称黄花镇,在

5、历史上为京师的大北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古城,是明代驻守黄花路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镇内有明代所修建的长城贯穿全镇,总长10.8公里。九渡河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村域面积19.3平方公里。聚落略呈梯形,面积47.1万平方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4条。为九渡河镇第一大村,全区第二大村。明万历年间成村。从桥梓镇一渡河沿怀九河至黄花城,需九涉河水,故名九渡. 村东北有游觉寺,现存两大殿,前殿供奉四大天王,后殿供奉释加牟尼,左右列十八罗汉,有钟鼓楼,据碑文记载:该庙为康熙年间重修。村东有东庵庙,西有天齐庙和白云寺。白云寺前殿设立马童,中

6、殿供奉药王孙思邈,后殿为释迦牟尼。村南狼窝沟有古栗树1株,干径1.9米,树龄约500年,树高25米,列为一级古树名木。村内古槐1株,树龄约300年,干径0.9米,高24米,冠幅20米19米,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黄坎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地。位于镇域东部,东南距县城15公里。村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聚落呈曲尺型,面积30.6万平方米,东西两侧地势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30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一条,沥青路面。明初成村。因村西北有高1014米的黄土梁,村址位于黄土梁东南向坎上,故名为黄土坎,后简称黄坎。地处怀九河北岸,西侧海拔为225.5米高的孤山。村内曾出土辽代砖室墓,内有

7、鸡腿瓶、陶器9件、瓷盘1件、辽代砖数十块。村内有明代建寺庙1座。西四渡河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东南端,东南距县城13公里,西北距镇政府驻地2.6公里。村域面积16.41平方公里。聚落呈集团状,面积19.4万平方米,有南北向、东西向主街各1条。明隆庆年间已建村,因从北宅乡一渡河至黄花城需九涉怀九河,该村为第四道渡口,得名四渡河。因当地念“道”与“渡”音同,遂改成四道河。1980年发现重名,遂把位于山体西侧的四渡河更名为西四渡河。村中有古槐2株,干径1株0.80米,1株1.36米,树龄3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西曾有新时期时代的石斧、石镰等。吉寺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

8、会。位于镇域北部,东南距县城17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3公里。聚落呈带状,总面积24.2万平方米,有东西主街1条,长1000米,沥青路面。明已成村,以村中原有龙王庙1座,又称龙吉寺得名,后简称吉寺。清代曾称“鸡茨村”。村东关帝庙内有古槐1株,树龄约400年,树高12米,村西菩萨庙内有古槐1株,树龄约400年,干径1.14米,均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村小学内有古松1株,树龄约5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南有古井1口,相传为宋将杨延昭的宝马所刨。雁崖吉寺村民委员会辖村。位于镇域西北部,东南距县城1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3公里,距吉寺村1公里。面积0.1万平方米。因聚落南部有一高约50米向前倾斜

9、的岩石,其状如雁,故名,当地称雁崖。团泉村 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17公里,东距镇政府2.6公里。村域面积8.73平方公里。聚落呈带状,面积11.2万平方米,有东西向主街2条,南北向主街4条,明正德年间已成村。因村西有温泉1眼而得名团泉。村西曾有唐代文舒寺,又称温水寺,金、明代都曾重修。现存有明万历四十五年三月立文舒寺碑1座。遗址内又古槐1株,树龄约600年,干径1.32米高20米,冠幅40米30米,为县境内冠幅最大的一株古槐已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古约600年,干径1.32米高20米,冠幅40米30米,为县境内冠幅最大的一株古槐已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古松2株,1株为伞

10、形,树龄约450年,干径0.94米;1株为平顶松,树龄约450米,均列为一级古树名木。局里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南部,东南距县城18公里,东北至镇政府4公里。村域面积5.69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面积10.5万平方米,有东西向、南北向主街个条。明已成村。村内曾设宝钞局,开炉铸钱,故名局里。有明代所建老爷庙、菩萨庙遗址有古柏1株,树龄约3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古槐1株,直径1米,列为县二级古树名木。花木村九渡河镇辖村,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域西部,东南距县城19公里,东北距镇政府5公里。村域面积5.98平方公里。聚落略呈长方形,面积18.1万平方米,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主街各1条。明隆庆年间已建村,初名“花墓儿”,后谐音“花木儿”、“花木”。村西曾有明代建药王庙,遗址内有古松1株,树龄约500年,列为县一级古树名木。村北出土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龙骨。红庙村九渡河镇辖村,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