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692091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同名1669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简介】1、均衡发展阶段:时间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特点:“平均主义”同步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平均主义”,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把社会化大生产倒退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2、非均衡发展战略及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成就。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开始大转移,在区域经济政策上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舍弃了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同步发展战略,采取了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种非均衡的区域经济战略开始从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

2、等多个方面考虑,改变过去认为强力布局工业产业的做法,首先在东部地区进行改革开放,意图通过东部经济的发展,带动和辐射全国其他地区。非均衡的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东部地区的发展,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益,吸纳了大批在西部农村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东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特区,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的发展,通过示范效应,扩散效应和技术经济合作等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繁荣;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和不同的特色。3、 协调发

3、展相关政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事实证明,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积累能力,比分散投入,平衡增长要大得多,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在短短的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这种区域发展战略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端。东

4、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的拉大;国家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三大区域战略,旨在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

5、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主要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发展差距大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差距继续扩大;经济总量差距拉大;实际投资量差距较大;区域收入差距较大;而且,在新一轮投资增长中,地区差距有拉大趋势,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外向度较高,较早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为帮助这些地区企业渡过难关,采取了一些应激性救助措施,更多汇集东部这些地

6、区,包括保增长所采取的重大投资,也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加上东部地区本来经济实力就比较强,自救性投资规模远远超过中西部的投资。可以预料,经过这一轮大规模投资和产业转移,东部地区无论在经济规模上,还是在结构改善上,都形成新的优势, 【三大区域战略】(一)西部大开发1、战略内容: 1999年6月,江泽民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同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随即,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等重

7、要文件,2006年批准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西部大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增强。2、取得成就:(1) 促进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加快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扩大了国内市场,拉动了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西部大开发不但没有影响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反而为东部地区的加速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随着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会越来越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西部地区为东中部地区提供了大量能源,矿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支持了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西部地区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设备、材料、技术和人才,来自全国各地。西部大开发也给东中部地区企业“西

8、进”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扩大了东中部地区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并增加了就业机会。东中部地区同时也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干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西部开发重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2)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除在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了大的进展之外,还重点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青藏铁路、稀奇东输、西电东送、支线机场、干线公路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工程项目的简称,对西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五年累计,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开工建设6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8500亿元,其中国债投资2700多亿

9、元。交通干线建设方面,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其中,告诉公路5600公里;建设铁路新鲜2824公里,浮现1518公里,电气化铁路1779公里;青藏铁路累计铺轨777公里;建成干线机场23个,在建项目13个。西电东送工程,累计开工项目总装机容量3600多万千瓦,输变电线路13300公里,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工。西气东输工程,仅用不到三年时间,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建成并且商业供气。水利设施方面,建设了四川紫平铺、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内蒙尼尔基等一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115个灌区进行改造,建设了535个节水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陡坡耕地还林

10、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已经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西部中心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顺利进展。3、存在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著改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一是整体经济实力较弱,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东部的41%,人均财税收入仅为东部的23%,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西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四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开发与保护矛盾十分

11、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困难重重。4、相关对策:为了更好的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规划,建议国家给予西部特定地区更多特殊性政策支持,以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力度。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中央财政加大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西新工程”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三是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家的推动下,西部地区能源及化工工业、优势

12、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工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基地、名优品牌和企业集团。四是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加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1、战略内容: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意见确定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进

13、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玻璃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是有化工、煤化工、林木产品神将工、林下产业等资源精神加工和新的接续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资源型城市电力、交通、供水等基础省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扩大老工业基地的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进步,努力在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中培育自主开发能力。2、取得成就

14、:(1)经济得到发展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首先,在工业方面,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其次在农业方面: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量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2)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问题得到改善 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

15、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3、存在的问题虽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仍有许多突出的问题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虽然增长较快,但占全国的比重仍在继续下降,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差距仍在拉大。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改制任务艰巨。再次资源型城市转型艰巨,资源型城市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有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这些人员技能单一,地方吸纳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困难极大;困难群体比重高,不良资产数额较大等,这些问题成了制约东北发展的瓶颈。4、 相关对策为了推进东北地

16、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支持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建设,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二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绝大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制,实施了一批重要企业的联合重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业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积极开展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等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三是大力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不断完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大型石油化工、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先进适用运输设备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一批装备制造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