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859907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榜高考2013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1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2012北京模拟)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欧风美雨的影响社会变革的推动服饰质地的不同服装款式的差异A.B.C.D.2.(2012无锡模拟)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3.(2012马鞍山模拟)

2、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4.(2012北京模拟)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5.(2012广州模拟)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

3、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6.(2012南昌模拟)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B.信件C.报纸D.电报7.(2012海口模拟)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

4、历史信息是( )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8.(2012江门模拟)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李鸿章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9.(2012金华模拟)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

5、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10.(2012珠海模拟)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电话B.报刊C.电视D.互联网11.(2012长沙模拟)布拉基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对

6、此评论不妥的是( )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B.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C.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营较为稳定12.(2012合肥一模)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 )打电话坐汽车乘飞机看电影A.B.C.D.二、非选择题13.(2012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

7、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1)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囻”的用意是什么?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8、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作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

9、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材料五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14.(2012苏州模拟)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材料

10、一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郑曦原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材料二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11、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材料三(3)阅读上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高考预测】展望2013年高考,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角度的相关知识:(1)通过各种最新史料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等变迁的表现、特点及原因的分析理解。(2)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联系,特别是与近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相联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对于本单元内容的高考预测点如下:命题角度考题预测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1、2、3、4、5、6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7、8、9大众传媒发展10、11、12一

12、、选择题1.辛亥革命后,一款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开始在中国社会流行,它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正确表明作者观点的是( )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西方化3.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反清革命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倡导婚姻自由4.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3、)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5.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6.右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7.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

14、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 )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徽州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铁路运输加速了徽州地区近代化进程铁路运输推动了人们政治身份的平等A.B.C.D.8.读下表有关申报刊载文章来源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篇80篇37篇比例33%67%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9.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 )A.“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10.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