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8606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计量溯源性、校准间隔与期间核查1溯源性是计量的基本特性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特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法制性四个方面。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必然是反映测量质量(品质)的、适用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评定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否则,所进行的测量的质量就无从判断,量值也就不具备充分的社会实用价值。所谓量值的准确, 即是在

2、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一致性是指在计量单位统一的基础上,无论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该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适应国内, 也适应国际,如,国际关键比对和辅助比对的结果,应在等效区间或协议区间内一致。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量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照这条比较链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 也就是溯源到同一计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 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

3、术保证。如果量值出于多源或多头,必然会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造成混乱。假设我国和美国的测量标准没有溯源到同一国际标准,势必造成两国测量结果没有可比性,致使不能实现互认,从而给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等带来障碍。可见量值溯源是测量数据可信性的基础。“溯源链”应具有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要求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只能占被校准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的1/31/5,具体取值随测量项目确定。例如,一些无线电参数的测量,能达到1/2,已属不易;而时间频率的测量,往往可达到1/10。2计量溯源途径2.1 检定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或其它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

4、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称为量值传递。由定义可知:量值传递是由国家测量基准开始,将其复现的计量单位传递到各等级测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自上而下的量值统一工作。是通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比对等方法来实现的,其目的是确保被测量的量值具有与国家测量标准相联系的特性,即量值传递的证据是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的“可追溯性”证据。在我国,检定是一种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它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因此,检定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计量器具的使用单位而言,检定是一种被动的实现单位量值统一的活动。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应当

5、由哪一级的测量标准对它进行检定,可以根据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所在位置从检定系统表中获知。如果该计量器具尚未被检定系统表覆盖,则被检仪器示值误差应是计量标准示值误差的1/31/5。2.2 校准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是量值传递的逆过程,是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仪器测得的量值能够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实现了量值溯源的测量仪器可称为“可溯源的”测量仪器,不间断的比较链称为“溯源链”。量值溯源是通过溯源链实现的,由测量仪器开始,将其测量结果自下而上追溯到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量值溯源是为了保证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能够与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量值溯

6、源往往是测量仪器使用单位主动向上寻求量值的统一的过程。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是测量仪器的用户的一种自主溯源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准逐渐确立了其在量值溯源中的地位,逐渐成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主要方式。2.3 检定与校准是保证计量溯源性的两种形式了解检定与校准的区别,有助于对量值溯源的认识。检定与校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检定具有法制性,属法制计量管

7、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2、检定是对测量仪器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校准主要是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3、检定的依据是检定规程;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通常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4、检定必须对被检测量仪器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5、检定结果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在强化对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管的同时,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推广校准。2.4 按照检定系统表进行量值传递/溯源计量检定系统表是国家对量

8、值传递的程序所作的技术规定。量值传递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这就确立了检定系统表的法律地位。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是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修订、批准颁布,由建立计量基准的单位负责起草的全国性技术法规。它用图表结合文字的形式,明确地规定了国家计量基准所包含的全套主要计量器具和主要计量特性;从计量基准通过计量标准向工作计量器具进行量值传递的程序;包括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不确定度、允许误差和传递方法等。它反映了测量某个量的计量器具等级的全貌。制定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目的,在于

9、把计量器具的量值和国家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联系起来,以保证工作计量器具应具备的准确度和溯源性。它所提供的检定途径应是最科学、合理、经济的。对量值传递的基本要求是不确定度/准确度损失小、可靠性高且简单易行。一项国家计量基准基本上对应一个计量检定系统表。我国现行有效的量值传递图有93个,其中包括能溯源到SI的量值。我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建立一系列实物标准或标准测量装置,作为测量可追溯性的依据。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可能会改称为“国家溯源等级图”,其定义为:在一个国家内,对给定量的计量器具有效的一种溯源等级图,它包括推荐(或允许)的比较方法和手段。而溯源等级图定义为:一种代表等级顺

10、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标准之间的关系。2.5 量值溯源途径的选择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仪器的具体应用,合理选择溯源途径。既可以依照我国的计量检定系统表(见图1)选择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方式,也可以依照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图(见图2)选择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方式。实验室实现量值溯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6种: 1、依据计量法规建立的内部最高计量标准即参考标准,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的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定期检定,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2、工作计量器具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溯源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溯源至有资格、有能力的校准实验室。3、工作计量器具,需要时,按照国家量值溯源体系的要求,溯

11、源至本部门本行业的最高计量标准,进而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4、必要时,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可直接溯源至工作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 5、当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量时,只要可能,标准物质必须追溯至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6、当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则应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或通过比对试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提供证明。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方法一等标准(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允许误差)国家基准(复现的量的范围)(不确定度)检定方法二等标准(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允许误差)检定方法名称(测量范围)(误差)名称(测量范围)(误差)名称(测量范围)(误差)计量器

12、具检定系统框图图1 我国的计量检定系统表图2 中国量值溯源体系图3 实施量值溯源3.1 制定测量设备量值溯源计划实验室应制定测量仪器量值溯源计划,列出用于检测/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例如某些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清单,确保这些设备在投入使前都进行校准。溯源计划应明确区分,哪些是可以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的,哪些是溯源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物质(如硬度、粗糙度、标准物质等),绘制量值溯源图或用文字说明。对于不属于前两类,而是按约定的方法和协商标准实施追溯的(如标准录音磁带,布料耐磨性测量等),应予以说明。实验室在制定量值溯源计划时应考虑

13、:1、设备送检计划:列出送检设备清单(一般为强制计量器具)、检定机构(应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周期或检定日期等。2、设备校准计划:列出校准设备清单、校准机构(一般选择通过认可的实验室或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周期或校准日期等。3、设备比对计划:当测量仪器无法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实验室之间比对或参加能力验证。也可以用两台同类设备比对的方式,检查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体而言,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实施计划(设备检定、校准周期表)的内容可包括:设备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检定/校准周期、最近检定或校准日期、下次检定或校准日期、设备放置地点、设备使用人、检定/校准机构和制表人及制表日期

14、等。在选择检定/校准机构时,尤其要关注该机构是否具有所开展项目的能力。即,一是该项目是否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已完成计量建标考核;二是其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被检/校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实验室可通过严密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按照满足“校准或比较链”规定的要求自主选择溯源校准机构,甚至可以是国家标准和国际基准。如果溯源到其他国家的校准机构,宜选择直接参与或通过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框架下,签署MRA(互认协议)并能证明可追溯至SI国际单位制的国家或经济体,或是APLAC、ILAC多边承认协议成员所认可的校准实验室。3.2 不同测量仪器有不同的溯源要求测量设备在不同的检测/校准项目

15、中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作标准器、有的用作辅助设备;有的显示数据用于得出检测/校准结果,有的用于提供或监控测量条件;有的用于测量,有的用于监测等等。对于不同用途的测量设备,有不同的溯源要求。对应用于检测的测量仪器,当校准所带来的贡献对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时,可以不校准,而采用核查。对用于提供或监控测量条件的测量设备,例如向测量设备供电的普通交直流稳压电源,如果电源特性对最终的检测/校准数据没有影响,或者作为工具使用的万用表可以不进行校准,而采用核查。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测量设备(例如数据用于得出检测/校准结果)和对测量不确定度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例如某些高稳电源),应进行校准。对这样的测量仪器应制定详细校准计划,规定校准时间、溯源路径、校准周期,并且需要对校准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要求做出判断。其中,有的测量设备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将检定分为首次检定和随后检定两种形式,前者是测量仪器在投入工作(即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的检定,以判定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法定要求;后者是判定测量仪器使用后是否保持了主要的计量特性。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用于检测/校准的测量仪器,即使在进入实验室以前已有出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