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190935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8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医方剂学解表剂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论的学习方法 组成 (剂量为参考剂量,三因思想,注意用量比例) 用法 (直接影响疗效的服法是学习重点) 功用或治法 (与病机、主治密切相关) 方解 (病机分析、组方结构、配伍特点、类方比较) 运用 (辨证要点、随证加减、现代运用、使用注意 ) 最重要的是巧记,名老中医龚志贤对青年中医的要求 三得: 记得,解得,用得 四戒: 戒自高自大 戒弄虚作假 戒好体面,不接受病人意见 戒懒惰散漫,江而逊:“救治疑难重症先从自己身上取得经验最好,可惜我不能广患诸疾” (余国俊我的中医之路),解表剂,概述 1.定义 以解表药为主,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的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概述 2.适应病证 表证 麻

2、疹、水肿、疮疡、痢疾初起有恶寒发热表证,概述 3、分类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概述 4、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温服,避风寒。 (3)勿发汗太过,以微汗为佳。 (4)忌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5)疮疡已破、虚性水肿、吐泻失水等勿用汗法。,清代程钟龄把“汗法”列入“八法”之首 病邪在表,及时治疗,治之愈早,疗效愈佳 邪不外解,深入于里,病情加重,或转为他患。,麻黄汤,类,学习意义 典型的组方结构 外感风寒表实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表实证,腠理致密,卫阳被遏,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营阴郁滞,身痛,肺失宣降,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病机:风寒束表,肺失宣降,治法:发汗解表

3、,宣肺平喘,风,寒,方解 君:麻黄:散风寒、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佐:杏仁:降肺气;通腑 使:甘草:,麻、桂相须 麻、杏宣降 (气的运行正常,不仅要通畅,还要维持升降出入的平衡),基本配伍组合,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近代名医恽铁樵(使用麻黄汤的标准) “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更须注 意两点:第一是无汗,第二是口中和。 只要是真确无汗,口中和(舌润,舌质 不绛,口不渴),此方是唯一无二的妙 法,方可药到病除。”,使用注意: 1、表虚、血虚、阳虚者、淋家、疮家禁用。 2、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3、麻黄的剂量 4、体质弱或咳喘甚,用蜜炙麻黄 5、高血压患者慎用

4、6、红汗,红汗可发生在服药前或服药后 1、服药前 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为什么是鼻衄? 2、服麻黄汤后,未得汗出,发烦目眩,乃因阳气内扰,不得泄越所致。剧者则发生鼻衄,邪可从衄而解。,新用 风水(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方加五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病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 某男,50岁,冬季出差,当晚发烧,T39,恶寒重,盖两床棉被仍冷得发抖,周身疼痛,咳嗽不止,苔薄白,脉浮紧。服用麻黄汤原方,1剂后,温覆衣被,遍身汗出而愈。 思考:为什么能用麻黄汤收效?,麻黄汤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要点 无汗或汗出不彻 恶寒重 口不渴或轻微口渴,饮水不多

5、,病案 伤寒阳郁吐血 陶尚文治一人,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医以犀角地黄汤等反剧。陶切其脉反浮而紧,若不汗出,邪何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戴佛延,1979,古方医案选编),表实证仍在; 无里热; 津液未伤,无口干舌燥等表现,附 方,附 方 大青龙汤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组成: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三拗汤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 华盖散 组成:麻黄汤去桂枝,加茯苓、陈皮、苏子、桑白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外感风寒证。,附 方,桂 枝 汤 类 伤寒论,辛温解表,学习意义 风寒

6、表虚证的代表方 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础方,桂枝汤,发热 有汗,脉浮缓或浮弱,鼻鸣,干呕,腠理疏松,恶风,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病机 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风,寒,难点:卫强营弱 阴(营)阳(卫)的关系 内经 (生理)“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病理)“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强(浮越于外),方 解 君:桂枝 助卫阳,祛风邪 臣:芍药 益阴,敛营幻灯片 23 佐:生姜 散邪,止呕 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生津幻灯片 23 使:甘草(是麻黄汤中甘草剂量的两倍),配伍结构,辛 甘 化 阳,酸 甘 化 阴,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汗而有源,滋而能化

7、,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幻灯片 22,补脾和胃、调和营卫,桂枝汤,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阳并调,桂枝汤,思考: 本证已有汗出,为何发汗? 徐灵胎:“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病汗)乃营卫相离,发汗(药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 曹颖甫:病汗也,营卫不和卫阳不能固护 营阴也;药汗,调和营卫而解。,比较病汗与药汗,比较:麻黄汤 相同点:风寒表证 不同点 1、病因 2、主治证 3、治法 4、用药及其特点,对“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理解 1、本方通过配伍,可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当归四逆汤 2、无表证的自汗,伤寒论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排除脏腑其他疾患),时

8、发热,自汗出不愈,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病自解,宜桂枝汤主之。 机理:卫阳郁于肌表,郁热迫津外泄,热随汗而解,须臾热积而热又作。,北京郝万山医案 某男,56岁,每日下午3时开始出现烘热,随后全身大汗,以致湿透两层衣服,病程三个月,前医用滋阴降火、清热降火、益气固表、收涩敛汗等方法,效果不显,特别是用收涩敛汗之后,汗虽不出,但烦热特甚,难以忍耐。 治疗:桂枝汤,嘱其下午一点半左右服药,每日只服一次,连服六剂而愈。三个月后,复发,再用六剂痊愈。,应用 1、桂枝、芍药的剂量比例 2、服用方法 服药后,饮热粥,以助药力 温覆,遍身微汗。 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变化: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9、忌口:高热量或难消化食物,辨证要点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使用注意: 1、表实无汗禁用。 2、忌食生冷、粘腻等物。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正确看待参考书中医家的观点 医林改错:“发热有汗之症,从未见桂枝汤治愈一人。” 王孟英: “改错所云者,乃温热症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仲景之法而不用桂枝汤。”,透疹(湖南名老中医 刘炳凡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 一次出诊天心阁,一对姐妹,同时患麻疹。其姐发热面红,日赤畏光,苔黄纹紫,疹点已现而色红;其妹面白身冷,微微汗出,偎在母亲怀中,苔白纹青,疹点隐隐可见而色淡红。 柳老师处方:姐姐用宣毒发表汤,妹妹用桂枝汤,并且再三叮嘱病家,只能煎服一次桂枝汤(恐

10、续服伤阴助热)。次日姐妹俩均出齐疹子,桂枝汤的应用概括 1、调和营卫 风寒感冒,荨麻疹(遇风加重),过敏性鼻炎等 2、调和气血 风寒阻络,经络不通所致风湿痹痛等 3、调和阴阳 加龙骨、牡蛎用于阴阳俱虚,阳不固阴所致遗精、带下多、自汗、盗汗等,附方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芍药汤,九味羌活汤 类 张元素方,录自元王好古此事难知,辛温解表,学习意义 1、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之代表方。 2、分经论治理论之代表方。,病机分析,九味羌活汤,外,风寒,湿,里,蕴热,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苔薄白或微黄,功用 发汗袪湿,兼清里热,方解 君:羌活 臣:防风 苍术

11、佐:1. 细辛 白芷 川芎 2. 生地、黄芩 使:甘草,配伍特点 1、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九味羌活汤,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黄芩 太阴经:苍术 少阴经:细辛 厥阴经:川芎 防风为风中之润药,走十二经。,1、要点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2、剂型 3、用法 寒邪较重,热服,服后饮热粥 寒邪较轻,温服,服后不必饮热粥。,九味羌活汤,运 用,随证加减: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痹痛甚剧,加独活、威灵仙;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内热不著,生地、黄芩减量; 里热

12、甚者,加石膏、知母。,外感发热误用九味羌活汤1例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第9期) 2002年3月4日,家父友人之子16岁患疾,发热头痛、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因家父适逢外出,邀余往诊,辨风寒证,予九昧羌活汤。一夜后反身热更甚,咽痛甚,体温40。再邀家父往视,事毕返家陈述其情,言其有咽红肿痛之症,已予辛凉解表之银翘散加昧。服液后,两日热退三日病愈。 总结:咽红而痛之风热外感,误用本方,导致助长热邪,身热更甚,教训尤深。 提示用九昧羌活汤必细察有无咽红而痛者,头痛病案(张德超治验) 李某,男,36岁,患阵发性头痛2年余,每于感寒或遇阴雨天加重,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西药疗效欠佳,中药迭

13、用祛风清热、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显,询其始病之由,乃冒雨当风受寒之后,头痛反复发作,伴头昏重,有紧束感,舌苔白稍腻,脉弦缓,予以九味羌活汤加藁本而愈。,使用注意 生地、黄芩用量不宜过大 根据病情轻重而选择急汗、缓汗 风寒表热及阴虚内热勿用 注意与大青龙汤比较,比较:大青龙汤和九味羌活汤 相同:表寒内热 不同,小青龙汤 类 伤 寒 论 ,辛温解表,释名 吴昆(明): “青龙者,东方木神,二方以发散为义,故名之” 张秉成(清): “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浴隐于波涛之耳”。,主治 外寒 内饮(肺脾虚弱),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痰多而稀

14、,舌苔白滑,具有内饮的望诊特点 水色:面部或下眼睑青黯 水斑:面部对称性的色素沉重 水气:面部虚浮,眼睑轻肿,治法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解 君:麻黄 桂枝 臣:干姜(生姜?) 细辛 佐:五味子 白芍 半夏 使:甘草,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小青龙汤,1、使用要点 喘甚,加杏仁平喘,旋复花祛痰降逆 2、水肿 加五皮饮 3、鼻炎 (小辛香),小青龙汤,运 用,使用注意 1、白芍、五味子用量不宜过大 2、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化饮平喘的重要结构, 3、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不宜使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2) 实验结果: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的平喘作用与全方的平

15、喘作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幻灯片 66,比较: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相同:痰饮停肺 不同,病案 姜佐景医案,治张明。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无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名案选新注,治病因时而异,然有病则病受, 不能无条件为时令所拘,脱离辨证,王文鼎治验 陈某,女,40岁,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加重,病由反复咳嗽不已导致喘息不得卧,用抗生素、激素喘息未平,曾服小青龙、定喘等不应,请王文鼎老师会诊,曰:患者恶寒咳喘,汗出夜间为甚,多泡沫痰,痰稀,苔薄滑,边有齿印,此为寒饮,小青龙汤,2剂而愈 麻黄根 30g 桂枝9g 白芍18g 半夏12g 干姜、细辛、 五味子各6g

16、甘草6g,已用小青龙无效,为何王老用之收效? 王老答曰:“初病表实用麻黄,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剂量可用30克;初期桂枝、白芍宜等量,病久渐虚,须白芍倍桂枝,意在收敛”,止嗽散 医学心悟I类,病机: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表邪未尽,微恶风发热,咳嗽咽痒,舌苔薄白,脉浮缓,方义分析 君:百部、紫菀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臣:桔梗、白前 一宣一降 佐:荆芥 疏散余邪 陈皮 理气化痰 佐使:甘草 合桔梗利咽止咳 调和诸药,:,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理解医学心悟卷3:“治诸般咳嗽” 1、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为主 2、若有兼证,必须化裁,辨证要点: 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白,使用注意 1、注意有无肺虚、肾虚兼证 2、注意活血药配伍(当归、桃仁、地龙) 3、干咳甚,加知母、贝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