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15485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故事叹洛神范文 洛阳,这个十三朝古都,千年帝都,历史赋予它太过丰富的史实和传奇,因此,明艳四射、绻缱暧昧的洛神只能在厚重的历史中静静地沉封了。徜徉洛水河畔,河水依旧滚滚而流,然而,城市的容颜却早已改变,那些熙来攘往的人们,除了对久远的传说热衷于代代留传,还有谁肯于去深究代代留传的因果呢? 时光回到三国,传说曹操攻下邺城之后,其子曹丕将袁绍的儿媳甄宓俘获,曹操遂将其许配给曹丕。但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同时钟情甄宓,于是,两兄弟从女人之争演绎到帝位之争。曹丕继位,甄宓为后,但甄宓却被曹丕另一妃子陷害,被曹丕赐死,年仅39岁,下葬之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甄后逝后数年,曹植在

2、洛水之滨恍惚又见甄宓,遂有感而作感甄赋。后来甄宓之子曹睿即帝位,为了避其母讳才改名为洛神赋。 洛神赋是成功的,历千年而不衰。在洛神赋中,洛神神奇而美丽:“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凤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曹植借洛神之美直抒怀才不遇,政治不能顺达的苦闷;洛神借曹植之笔摇曳生姿,呼之欲出;而洛河则借助人神道殊,不能相恋的故事名噪天下。洛神赋词藻华丽而不浮躁,其排偶、对仗和音律无不整饬、凝炼、生动而优美,思想、艺术成就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相提并论,但人们对洛神赋的兴趣似乎更甚于前两者,原因不外乎洛神赋被后

3、人赋予了暧昧的色彩,人们在惊叹其传神之笔之余,更热衷于其传世之迷。 如果探究历史,曹植的“感甄说”似乎与史实情理难合,不足为信。曹丕17岁时与22岁的甄宓结婚,而曹植比曹丕还小5岁,试想,一个不谙世事的12岁的娃娃怎么可能爱上一个22岁的女人?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此“甄”非彼“甄”。曹植在作洛神赋的前一年,被曹丕封为甄城候。所谓感甄者,所感的不是甄宓之甄,而是怀才不遇的甄城王之甄。而洛神,则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传说中的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洛神赋序中写道:“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但无论是曹植还是曹睿,他们都没有想到,他们先后为该赋起的两个名字,恰好嵌进

4、了甄宓的名字。于是,有人附会,臆想百出,洛神变成了甄宓,牵连出叔嫂恋事。李商隐曾多次赋诗曹植感甄的情节:“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叔嫂私通,在任何时代都不是好名声,真不知道前人是同情曹植甄宓,还是别有用心。 洛神,这是一个艳丽华贵的艺术形象,在曹植的笔下,洛神的容貌、姿态和装束之美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禳纤德衷,修短和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亦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这么浓墨重彩地描写一个女人,赋的铺陈和夸饰功能,几乎把女性美的每一个细部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成功地塑造了

5、一个立体鲜活、风华绝代的美女!然而,遗憾的是,洛神赋传神的描写刻画,让人看到的仅仅是一幅绝妙的丹青,一个沉鱼之貌、落雁之容,看到的是仅仅是作者的主观臆想,而不是真正从女性的角度去分析洛神的喜怒哀乐。 三国时代是一个男权社会,战争和政治都是为男人服务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政客们在官场和战场上勾心斗角,形象无一不是栩栩如生,而有名有姓的女性形象却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也很难闻其言、观其行,更甭论命运性格。“河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甄宓虽贵为曹氏后妃,实为战利品进入曹家。尤其,兄弟之情与权利夹杂在一起时,曹植被逼七步成诗,亲兄弟明算帐的前提下,不管这三角恋情是真是假,也不管这三角恋情的女主

6、角是甄(真)宓还是“假宓”亦或洛神,美丽的女人和一首洛神赋,在当时或后世被政治利用一次,或讥讽曹丕的残忍,或窝囊曹植的风流,把局面被搅合得复杂不堪,也就不足为奇了。 乱世桃花逐水流,甄宓,这个乱世佳人,在几个男人掌心之中转辗起伏,没有人站在她的角度认真思考过,她是否赢得了真正的爱情,是否过得顺心快乐,她的一生都在男人们编写着的历史中和编写着历史的男人中奇异跌宕,淹埋于历史的尘土,这就是被神化的洛神甄宓甚或那种时代女人的悲哀,要么涂抹战争的残忍,要么装点战争的传奇。美丽不是女人的过错,但美丽迷惑于乱世,就既难逃“薄命”怪圈,又事迹往往不祥或被后世无聊之人恣意削润。逝者如斯,千百年过去了,曹植留下了一篇华章,却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甄宓的形象。不管洛神是谁,代表着谁,人们在洛神赋里,看到的只是别人对洛神的想像和记忆,她都始终活在别人的风景里,装饰了别人的梦,而她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苍白单薄,找不到生命的归航。 驻足洛河长堤,雾气氤氲的水面隐约飘逸着洛神轻盈卓约的风姿,扬抑着曹植平平仄仄的遗韵。千载已过,不知这千载名篇里的主人公在化外再聚首,会作何等感想,倒是洛河的足迹与留传,在岁月蹉跎中不断的磨砺与积淀,成就了洛河的文化与韵味,令人俯仰之间,感怀别样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