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3454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卑与超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卑与超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卑与超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卑与超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传播学老师冉华讲课,讲到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包括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霍夫曼,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还有心理学家卢因。老师告诫我们要多读书,要广泛的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文科理科不要分的太清,这些都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接着她就开始带着我们神游了。她的本科专业是文学,于是第一站就是文学,提到了好多人名,三大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于是又到了俄国,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托氏和陀氏,还告诉我们要多读长篇和大部头,里面装着人性的种种和人生的种种。说完文学,她提到了人类学和社会学,PPT上呈现了一个人类进化的过程图,从原猿到森林古猿,从我们的祖母露西,到能人,直立人,智人,以至于

2、最近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这些知识的获取和得到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可是人类的好奇和一些高尚的目标却不断的推动着一些有着执念的人不断探索的,然后她顿了一下,然后表达对于这些人的真诚的敬意。接着,她扯到了经济学,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扯到了理科科学,她没有推荐,只是建议我们平日里多看一些论文,了解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接着转到了心理学这一领域,她就推荐了阿德勒的这一本自卑与超越。2. 老师推荐书,我们来看,这样的过程让我觉得有点像,小时候妈妈喂我们蛋羹,她总是把蛋羹放到嘴里试试温度,然后才给我们吃。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老师都有推荐图书的习惯,这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分享知识的快乐是享用

3、不完的;第二,从书本上获取观点和知识更高效。而老师的任务则是给我们一个框架,给我们观念和思路,就像妈妈帮我们试了蛋羹的温度和味道。最近,我不断的激励着自己去读书。但是原因并不在于我突然顿悟了读书的好处,而在于周遭环境对我的影响,以及我自身的恐惧。首先,整个人类社会,或者至少媒体社会不断地鼓励我们读更多有用的书,通过完成这一心理和身体上的动作,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其次,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也是如此,但是有别于社会,这两者也许更加注重的是能力的获取,知识的增加。正如一个拼命挣钱的人,也许他缺乏的不仅仅是金钱或者是安逸稳定的生活,更是一种安全感和尊重。所以我们读书的原因也许是:读书能够给我一种安全

4、感和尊重感,让我能够接受爱,进而去爱。但是,不幸的是,很可能有另外一种状况,就是说,我们为了排遣孤独和不满,而读书仅仅是更自我的一个对话过程,拿着书,用眼睛看也许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行为。3. 不明就里的读书反倒是有害的,正如一块田里洒满了种子并不一定能结出果实。正如上一段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我担忧着自己的读书成为了符号化的动作,书中的经验和知识不能成为我人生经验的一部分,不能为我增进一点点的幸福,反倒让我成了一个吸大麻的人,沉醉于知识的毒品。我想到了先前老师讲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在幸福的道路上,在品质锤炼的田野中,程度之分是最重要的,保持生活天平的稳定。从小就知道高尔基经常说,读书的时候要像

5、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可是我也听说过,由于选择困难症,死在两堆草料前的那头驴的故事。我现在也有这头驴的困境。所以如果让我梳理一下我在读书时的困境的话,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心态:为了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什么作用,对于读书自己到底怎么看,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又有多少,性格差异的影响又在哪里。第二,选择:面对图书馆的藏书,我像个仓鼠。什么样的书才是有教益的,读书的顺序是什么,知识的框架结构又该怎么形成?第三,读书方法:之前读了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大致上有了一个了解,可是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另外,古人厕上马上读书,可是效果怎么样我觉得堪忧,很难看得进去。这三个问题一时是解决不了的,还是等着我花点时间,走

6、点弯路来摸索吧。但有一点,投入时间和精力,否则不会有收获。正如牛逼的马克思,把大英图书馆坐穿,才能在历史哲学经济社会人类学方方面面开花。4. 先来看作者。阿德勒,第一次了解这个人。做学生的时候投的弗洛伊德的门下,读完了梦的解析,学习了精神分析学说;之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学说,对于弗洛伊德把所有的问题归到童年,归到性压抑有不满,对于夸大梦的作用有不满。于是从精神分析学派走出,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和荣格是同学。看着学者教授之间的撕逼其实还是蛮高兴的,一方面觉得学术之争是高尚的事情,带着光环;另一方面,觉得这些big name就像小孩子一样,争论来的时候不肯让半分,甚至有的时候攻击范围超出了学术,针对个

7、人的人格。不过,这样也许才真实可爱一些,也让大家在枯燥的学术里开开心。就像看一场无聊的技术性的篮球赛,也许中场时的啦啦队美女的乳白的胸和大腿才是重点。从百度百科上了解了一下他的学术的观点: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核心,强调社会意识。人虽然有本能,但是生下来也是社会之物,社会性的因素更大一些。而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叶浩生认为纵观阿德勒抛弃了弗格伊德的性本能和潜意识,把目光转向社会文化环境和外在因素,他注重于儿童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兴趣的研究来强调每个人那是社会的一员,对于社会的兴衰和人类的进化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且认为人们都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意志和愿望。我们不再看到弗洛伊德那种对社会的悲

8、观失望,乃至丧失信心,而是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从而对未来和自己充满信心。”(百度百科)5. 这样的论文性质的书籍,做笔记的方法最好是抄目录。大概的顺一下。由生活的意义讲起,阐述了生命的使命,人的社会性所要求的社会感和爱心,而且基于成长期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强调了对于个人和社会,独立性和合作性的重要性。接着,心灵和肉体的关系。接着,自卑感和优越感的阐述,这大概是这本书里核心的概念,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人会自卑,和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以及什么是比较正确的优越感,怎样摒弃那种不太正确的优越感。接下来的部分,也是弗洛伊德的那种精神分析,可是分析的结果却是不太一样的,他承认了所谓的潜意识的

9、影响,也说明了梦的重要,可是他认为潜意识大致是记忆力,分析那些敌意、死亡、竞争、困惑、被歧视、事故的记忆对于未来产生的影响,来解开患者内心的痛苦;对于梦,他否定了梦的所谓预见性,认为那是无稽之谈,也批评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过度解释。接下来,他的论证主要集中于,在我们知道了孩子来到世上,社会对他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做。家庭,学校教育,青春期,犯罪预防,职业与工作,同伴友谊,爱情婚姻依次论述。总结一下,首先,大背景,生活的意义,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其次,自卑的形成,各种因素对于人心理的影响。最后,在社会的各个子话题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如何做。6. 这本书我很快的能够阅读完,一方面说明了

10、他的作者文笔比较流畅,描述也比较清楚,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书的常识性,许多道理现在都是老生常谈的。先前也想去看梦的解析,看了两章就被吓退回来,太晦涩;精神分析引论也不是人读的,那大概也是弗洛伊德的梦呓。有的评论讲,这本书是心理学入门一类的书,我看没错,读起来舒服。而且,弗洛伊德大概是技术性强的医生,阿德勒对于社会文化的分析倒是正中我下怀。最近经常看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本。在哲学上,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传播学的学派里,有经验学派,有批判学派。一方是实证的,一方是马克思的。一种是较微观的,一种是宏观的。不知道这个区分能不能用到以上两个心理学家身上。另外,也许要提一下荣格,我似乎是更喜

11、欢荣格的,他的很多立论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心理学的书籍阅读计划的下一步不如就是荣格吧。7. 既然我们不像小猪一样生活着,那么,迟早,我们要问一问生活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生活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生活的意义从何而来?又在于什么呢?“事实证明,我们所体验的,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我们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我们有效的解释之后的东西”。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种科学的生命意义。原因就是大家有一种普遍认识,什么比较好,什么比较坏。也就是说,我们会在社会中不断的赋予意义,而不同的意义反过来给予我们生命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既主观,又客观。那么,我们面对的三

12、种使命也就呈现了,人类整体的存续,人类个体之间的和谐,两性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要对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生活的真正意义的标志是,别人能够分享,并且认定有效。这需要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8. 能够克服懒惰写读书笔记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可以根据作者下的断言来分析一下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作者讲心理出问题的人的童年,要么被宠坏了,要被被歧视,长得难看,有生理缺陷,有病都算。倒不是因为这些毛病本身,而是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生活环境施加给他们的影响,这些

13、记忆留在脑海,持续的给现实和未来施加影响。我想了一个例子。小时候,家里面的女性都是比较厉害的人,奶奶,姑姑,其他的女人,都是疯子一般(在我记忆里)。而且自己的两个堂系的大姐姐也给我一种压迫。其中一个还曾经让我和邻居家的一个小姑娘亲嘴,那个时候我才五岁不到吧,内心里充满了恐惧。这也许对于我对于女性敬而远之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生活里的一些经验来印证,那些家里有个大姐姐的男同学,普遍能够跟女生有很正常的交往。当然,知道了这一层原因之后,我应该做出一些改变,那就是,改变自己对于女生的态度,在交往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一些。9. 作者写到,生活的样式和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这一

14、章节的论述比较复杂,但是我能get到的点就是:心灵会对肉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意识会对人的生理和行为产生作用(马哲的意识能动作用)。再换句话说,性格会通过体格来展现。比如我们常见一个懦弱的胖子不会变成斯巴达勇士,而一个瘦弱的勇士也能练就李小龙的肌肉。这都是有性格的因素。比如我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经过锻炼之后,必定在我的表情和动作上有所体现。明白了这一道理的作用后,作者告诉我们:要了解一种表现或病症后的意义,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分析成简单的动作。这里面我看到了一个矛盾,那就是人类同情心对于这一问题的关照程度不同。比如看一部小说,里面有一个罪犯,偷了东西,可是当我们了解他的身世背

15、景,行为的前因后果之后,偷东西这一罪责反倒成了我们怜悯它的理由。而如果现实情况下,怜悯的情况就很少见了,至少大家都害怕这个小偷可能会把手伸向自己。而对于小说中的小偷却万分放心,尽管现实中的那个小偷可能更值得我们可怜并帮助。这样的局面产生有着呈现信息不同,对信息分析程度不同的原因。小说里作者不厌其烦的说明主人公的心理,可是现实中大家对于一个人则彼此保持距离。这也无可厚非,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投入那么大的关注。于是作者发话了:增进人与人的合作能力。10. 自卑感的形成: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很好理解,经常看窦文涛的节目,很羡慕他的口才和机变

16、,也羡慕他的经济社会地位,可是他往往在节目里哭穷,哭自己没有才能,也许有谦虚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他的朋友圈中都是艺术家和大商人 ,自然让他有了一定的自卑感。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我们常说小狗狂吠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作者提到了受限制行为,比如口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犹疑的态度。当然作者也提到“手淫、早泄、阳痿和性欲倒错,也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这一点存疑吧。同性恋是自卑造成的吗?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仔细阅读过文献,也没有真实的接触过这个群体。可是美剧里经常有他们的身影,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同性恋家庭。综上,大致可以总结如下的结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是一种渴望而不得后的落差感。它可以改进我们地位的动力,但是往往副作用大于收益。解决自卑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了解并且认清,之后,面对现实,寻求解决的方法,在社会中合作。或者从另一个维度来讲,提升我们的优越感。11. “追求优越地位,是整个人格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小标题:敌意的记忆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