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112456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症诊断和治疗进展(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 剑,肥胖症的定义,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病 因,单纯性: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 疾病的肥胖症 继发性:皮质醇增多症、POCS、胰 岛素瘤、下丘脑性肥胖、甲 减、肥胖性生殖无能症、性 腺功能低下等,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 精神神经因素:下丘脑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 内分泌因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内啡肽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亚太地区肥胖流行病学特点,亚太地区肥胖的患病率较低而超重的发生率较高 超重: 美国 65 加拿大70 肥胖: 美国 45 加拿大30,韩国 (1995年WHO标准)

2、 超重:20.5% 肥胖:1.5% 日本(1990-1994国家营养普查) 超重:男性 24.3% 女性 20.2% 肥胖:南方 城市农村 严重地区 超重:50% 大多数地区 肥胖:10% 太平洋岛国人群体形健壮,BMI较高 肥胖与超重的患病率受地区、种族及文化 背景的影响,在BMI较低时肥胖相关性疾病 的发生率即可增高,一些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BMI25时 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新加坡、香港及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研究: BMI23时与肥胖相关性疾病,如2型糖尿 病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显著上升 低于WHO定义欧洲地区发病率增加的BMI的切点,定义肥胖的切点主要根据,由参照人群得到的统计数据 或

3、随体脂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故推荐在亚太地区超重与肥胖的切点应 低于欧美等国家,香港男性,香港女性,同一BMI水平,亚洲人倾向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腰围,欧洲人群,1998 WHO) 男94cm 女80cm 不同人群中与特定腰围相关的疾病危险性不同 南亚体脂趋于向心性分布 与欧洲数据相比,在同一BMI水平,躯干部的 皮褶较厚,平均腰臀比显著增高 亚洲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发生在BMI较低 和腰围较小的人群 建议男90cm 女80cm,有待修订,肥胖和超重的患病或发生率急速上升,某些太平洋岛国,城市肥胖的患病率 女性56-74% 男性44-57% 中国1982-1992年间 城市超重

4、人口:9.7%14.9% 农村超重人口:6.8%8.4%,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痛风、骨关节疾病、POCS、生殖功能降低、某些癌症等有关,WHO成人BMI标准、腰围及相关疾病危险,分类 BMI 相关疾病危险 体重过低 18.5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 18.5-24.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肥胖前期 25-29.9 增加 I度肥胖 30-34.5 中度增加 II度肥胖 35-39.5 严重增加 度肥胖 25 极为严重增加,亚洲成人BMI标准、腰围及相关疾病危险,分类 BMI 相关疾病危险 腰围 90/80 9

5、0/80 体重过低 18.5 低(但其他疾病 平均水平 危险性增加) 正常范围 18.5-22.9 平均水平 增高 超重 23 肥胖前期 23-24.9 增加 I度肥胖 25-29.9 中度增加 II度肥胖 30 严重增加,肥胖的治疗,包括饮食和体力活动以及日常活动和思想的改变 采取措施纠正摄食过多和体力活动的减少,Treatment option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BMI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 Asian populations Diet Activity Drug VLCD Surgery BMI 23-25 kg/m 2 :

6、No additional risk Increased WC DM / CHD / HT / HL * BMI 25-30 kg/m 2 : No additional risk (consider) Increased WC (consider) DM/CHD/HT/HL BMI 30 kg/m 2 : No additional risk (consider) (consider) (consider) Increased WC (consider) (consider) (consider) DM/CHD/HT/HL ( intensive) ( intensive) (conside

7、r) (consider) KEY: Waist circ u m f e rence 90 cm (men), 80 cm (women) *Specific therapies relating to the risk factor or condition (DM, CHD, HT, HL) may be necessary N O T E : If two or more diseases present eg. hypertension, then an anti-obesity drug may be used.,肥胖的饮食治疗,许多国家都有基于本国经验和数据的膳食指南 在一些亚洲

8、国家,膳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多,而蛋白质少 措施: 通过减少高度精细的碳水化合物,用粗碳水化合物替代,并降低脂肪的摄入来减少总热量摄入 教育患者控制饮食和健康的摄食习惯。膳食治疗的关键在指导患者改变其膳食而限制热量摄入 可以使用非营养性甜味剂,而脂肪的替代品Olestra并不多见,目前不推荐,Principles of nutrition related to obesity * Food selec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available foods which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the Asia-Pacific re

9、gion . * Distribution of food intake should be as even as possible throughout the day and meals should not be skipped as a weight control method. * Meals should be adequately sized so that snacks are not needed between meals. 2 0 - 3 0 % or less of the total dietary energy should be from fats and oi

10、ls. * Carbohydrates should account for 55-65% of total energy. * Protein should not exceed 15% of total energ y. * Fresh fruits, vegetables and wholegrain foods should be encouraged. * lcohol intake should be restricte . Depends on a country s current fat intake eg. some Asian countries may need to

11、lower fat intake to 20% but in some Pacific Islands, 30% may be sufficient .,体力活动,单独使用体力活动治疗肥胖,3个月降低45Kg是适度的 根据年龄和文化氛围制定体力活动建议 强调增加日常活动如走路和爬楼梯 肥胖患者不必要参加剧烈活动,低中度活动足够,7000卡热量的消耗可减重1Kg,减肥药物的禁忌症,儿童 曾发生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者 妊娠和哺乳妇女 正在使用其它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的患者,极低热量膳食(VLCD),VLCD指商品化的包装食品,提供日常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必要矿物质以及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电解

12、质丢失 VLCD通常允许400800卡/日,可导致迅速的体重减轻,1.0-1.5kg/周。且主要是脂肪减少,而负氮平衡很轻。 但是并不改变摄食习惯,或导致长期的体脂减轻 尽管VLCD时短期体重减轻迅速。停用此方案后普遍体重增加 所以强调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维持体重减轻的重要性,在使用VLCD前应健康摄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极低热量膳食(VLCD),VLCD减重有效,可以用于严重肥胖,或需要快速减重的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一年低热量膳食(1200卡/日)导致的体重减轻与VLCD有同样效果 尽管有效,应有医学指导,以及体重管理计划,手术,胃部分切除对BMI40的患者有效。 胃的结扎(胃形成术)、

13、胃空肠短路手术导致 呕吐, 应定期随访 吸脂术不适于均匀性肥胖,可由于局部肥胖者,常用减肥药,1.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 2.非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 3.中药,1.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1.1 影响儿茶酚氨类药物(苯丙胺类:苯特明) 促进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 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 阻断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抑制摄食中枢使食欲下降 副作用:易激动、失眠、头晕、欣快感、心率 加快、血压升高、头痛、出汗、恶心呕吐、 腹泻等,1.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1.3 影响5羟色胺类药物(氛氟拉明),促进5羟色胺释放 抑制神经末梢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 增强饱食中枢的利用 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

14、性 副作用:口干、乏力、抑郁、胃肠道反应 由于其肺动脉高压和肥厚性心脏瓣膜病变在全世界范围召回,1.4 同时影响儿茶酚胺、5羟色胺类 药物 (西布曲明-诺美亭、可秀、曲美、澳 曲轻),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摄取 促进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降低血糖、血脂 副作用:兴奋、失眠、出汗、便秘、恶心等,有死亡病例 血压不能控制和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心衰、心率失常 及脑中风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孕妇、哺 乳期妇女及准备妊娠的妇女等,都不宜使用,其它中枢性食欲抑制剂,瘦素leptin 瘦素受体激动剂 饱满素satiltin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2. 非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2.1

15、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赛尼可): 减少脂肪摄入 2.2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 2.3 二甲双胍 2.4 激素类(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2.5 胃肠动力调整药:大黄制剂、脂必妥(红曲) 2.6 腺苷受体拮抗剂:麻黄碱、咖啡因、茶等能刺激脂 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 2.7 3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增加白色脂肪组织的 脂解和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降低脂肪蓄积 2.8 脂肪替换品:Olestra,赛尼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非中枢神经作用的减重 药物 选择性抑制胃肠道的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 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淀粉酶、胰蛋白酶、糜 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活性 可减少膳食中30的脂肪吸收,3. 中药,L o n g - t e rm goals for obesity therapy Criteria Treatment success Reduction of excess weight 5-6kg or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