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建设”汇报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6415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村建设”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村建设”汇报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中共大竹县竹北乡委员会(2010年3月4日)“三村建设”是开启农村党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中共大竹县竹北乡委员会将“三村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载体,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好抓手,破解“三农”难题的好法宝,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在“三村建设”中,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有人办事”;通过加强农村科技知识的大普及,科技成果的大推广,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农村实用人才的大开发,实现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农村“四讲”教育,提高了农村的法制化水平。通过开展

2、“三村建设”,全乡农村面貌实现了“五大变化”:变化之一,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机耕道,完成土地整理1200余亩,完成山坪塘整治23口、渠系维修整治15km、新建沼气池500余口,改水、打井1000余口。变化之二,农业支柱产业明显壮大。新发展香椿4000亩、香葱2000亩、大棚蔬菜1000亩、常规特色蔬菜3000亩。全乡2009年蔬菜销售额占大竹蔬菜批发市场的50%以上,远销重庆、达州和北京、广东、山西等地,全年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约4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人平增收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15元,居全县第一名。变化之三,农民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大力

3、实施“六大工程”,全面落实“四项措施”,美化房屋13余万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23口。通过建立各种长效机制并严格规范执行,规范了场镇和农户集中点的管理,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旧面貌,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变化之四,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深入开展“讲政策、讲法治、讲道德、讲恩情”的农民“四讲”教育活动,编写制作了农民教育“100问”的宣传小册,开展“十佳”新型农民评选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得到提高,群众落后保守的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农村陈规陋习得到很大改观。变化之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加强。通过 “三同”党小组模式的建立和推行,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作

4、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员真正受教育,群众真正得实惠。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宗旨意识提高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更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更浓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农村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实干出成绩,探索出路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竹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用实际的工作落实,实际的工作效果来诠释“三村建设”的真正内涵。一、总体思路以“三村建设”为总抓手,按照“协作联动、整体推进、完善基础、做强产业、文明和谐、富民强乡”的工作思路,大力

5、实施“蔬菜基地工程、配套服务工程、优美人居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党建工程”等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成“达州市十强乡镇”。二、总体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达目标”的要求,力争到2012年建成以香葱和香椿为重点的蔬菜基地1.5万亩,钢架大棚等特色高附加值蔬菜2000亩,农产品就地转化率达75%,蔬菜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以度假休闲为重点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以仓储物流和汽车交易为重点的综合市场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90 %,农民培训率达90%以上,村容村貌改造

6、率达90%,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村支两委班子及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7%以上,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三、具体措施(一)强班子带队伍。一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村级领导班子五种能力:(1)自我提高的能力。重点围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培训,着力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实践能力;(2)先富领富的能力。结合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拔部分优秀农村青年进入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充实班子整体活力。通过培养一批村干部致富典型,树立导向;(3)民主集中的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作用,保证决策的科学性;(4)驾驭全局的能力。培养村干部

7、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抓总体、抓协调、抓全员的能力,促进工作落实。(5)建设队伍的能力。管好班子队伍,带领党员队伍讲团结、讲奉献、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以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党课教育为主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能在建设新农村示范片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化“两发挥两促进”党建主题活动,建设“五好”村党支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托产业或专业合作社建好“三同”党小组,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各支部每年发展党员2名以上,其中35岁以下党员1名

8、以上,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完成双马、大阳、南马村级阵地建设,加强五丰、万家村级组织阵地工程打造。(二)育人才兴科技。一是加强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充分运用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开设专题讲座。创办“农家书屋”,添配农村实用技术、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书籍。二是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上门服务和巡回辅导,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村学习,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全面提高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鼓励和支持乡、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

9、,带领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剩余劳动力转移。四是加强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培育壮大“五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万家专业合作社”,筹备建立“香椿、香葱、黑花生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5000人以上,带动农民18000人以上,合作社年产值1亿元以上,会员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8%以上,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重民主讲法制。一是切实保护村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方式,变事后公开为事前告知,提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抓好农村“四讲”教育。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

10、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学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倡导崇尚科学、诚信守法、遵守公德的良好风气。三是搞好农村社会平安建设。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巩固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大治安防范力度,杜绝重大治安案件发生;严查细管,防止一切安全事故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健全“严打”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追逃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深入推进“8+3”民生工程,扩大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保率达100%;全

11、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四、抓产业促发展一是全力发展蔬菜产业。以竹庞路、五郎路为轴线建成两条蔬菜种植示范带,建成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在双马村培育现代育苗中心500亩,发展钢架大棚蔬菜和新型材料设施蔬菜1000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500亩以上。大力发展香葱、香椿、黑花生产业,打响“中国香椿第一县”品牌,新发展香葱、香椿、黑花生共9000亩。以五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五丰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发展满足普通市场需求的常规蔬菜3000亩。注册五丰蔬菜商标,打响“五丰”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农增收增效。二是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培

12、育休闲农家乐3户,着力打造星级农家乐1户。以万家水库为重点,发展集现代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三是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力争2010年建成郎家坳至五丰至中华至郎家坳的环线公路。力争5户以上的大院落通水泥路。力争硬化入户道路30公里,建生产路42公里。建设桥梁1座、停车市场7个3600平方米。对香葱产业核心区实施坡改梯,整理土地3300亩,其中新增耕地1200亩,土地整形及改良2100亩,新建和改造蓄水池56口、渠道20公里,整治山坪塘1口;大力实施“五改”工程,公路沿线和重点村落的居民用上天燃气和自来水。新建和改造公厕8座、垃圾处理池50个、污水处理池50个、沼气池4

13、50口,生活垃圾回收率和处理率达90%以上。坚持相对集中居住原则,鼓励农民群众住房紧靠大院落建设,集中打造宜居村庄。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整合现有教育资产,巩固发展现有中小学,入学率达98%以上。及时推进村文化室和卫生站建设, 2010年建成乡镇文化中心,新建休闲文化广场7个9000平方米。 五、优机制严考核一是优化领导机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两委整体联动。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抓总,搞好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牵头抓总、村社共推共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宣传机制。乡每年提出“三村建设”分步实施意见,定期召开推进会,各村制定年度“三村建设”工作意见和工作

14、计划。三是优化督查机制。进一步强化职能职责,逗硬督查考核。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四是优化责任机制。“三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将各项规划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完善责任体系,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创”,大力推行“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责任制。五是优化考核机制。年末,乡党委、政府将对各村(社区)、各部门进行单项目标考核,按照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对未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乡党委将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