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基本理论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9806437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兽医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兽医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兽医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兽医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兽医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基本理论(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本理论,特点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藏象学说,独特特点,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也叫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阴阳学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

2、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阴阳学说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相关性:不相关

3、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 普遍性: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可分性: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一)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的阴阳双方时刻都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着。就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兴奋为阳,抑制为阴,兴奋制约抑制,抑制制约兴奋,兴奋与抑制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二)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的互用

4、是指阴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和助长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就人体而言,机体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失常,机体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遭到破坏。,(三)消长平衡,阴阳消长是指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始终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这种消长变化的运动中,维持着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所以说,阴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始终贯穿着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人体在功能与物质消长过程中保持着相对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四)阴阳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

5、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需要指出的是:阴阳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质变阶段。如急性热病中,由于热毒极甚,正气大伤,在持续高热,大汗淋漓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即属于阳证转化为阴证。,理论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脏腑组织,就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病,即心肺居于

6、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若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总之,人体组织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对立统一。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物质而言,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互依存、相互消长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

7、”。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病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临床应用,(一)用于疾病的诊断 诊治方面:用阴阳的属性来分析病情,如以色泽、声音、呼吸、气息来分辨阴阳,还可以脉象部位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浮大洪泽为阳,沉小细涩为阴等。 辩证方面:阴阳是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在临床中首先要分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大到整个病证,小到一个脉证;同样外科分类、诊断也可用阴阳来分:如疖、痛、丹毒、脓肿等多为阳证,感染性结核、肿瘤等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隐痛等症等阴证。,(二)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调

8、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阳偏衰总治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则泻热,阴盛者湿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2)归纳药物主要性能:药物的性能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沉浮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学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性:主要指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其中

9、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淡味或涩味,习惯上称为五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五行学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10、;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相生 木火土金水 相克 木土水火金,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

11、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五行的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失常,影响到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的变化。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累及其子行也不足,导致母子两行皆虚。即所谓“母能令子虚”。如水虚不能生木,引起木行也不足,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临床上常见的肾精亏虚,引起肝精肝血不足,或肾阴亏虚引起肝阴不足而肝阳上亢的病变,即属此类。母行过亢,引起其子行亦盛,导致母子两行皆亢。

12、如木行过亢,可引起火行过旺,导致木火俱盛。临床上常见的肝火亢盛引致心火亦亢,出现心肝火旺的病变,即属此类。,2.子病犯母 子病犯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的变化。子病犯母的一般规律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也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即所谓“子能令母实”,一般可称为“子病犯母”。如临床上可见心火过亢引起肝火亦旺,结果导致心肝火旺的病理变化。子行亢盛,劫夺母行,导致母行虚衰,一般可称为“子盗母气”。如临床上可见肝火太盛,下劫肾阴,导致肝阴肾阴皆虚的病理变化。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一般也可称为“子盗母气”。如临床上可见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亦不足,终致心肝两虚

13、的病理变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这样就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2、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和某些相互联系 如木性可曲

14、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15、,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为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

16、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3、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临床应用,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