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7969732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储油库及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要求 焦荔 2012年4月,监管的必要性,作为特殊经营场所,对环境(空气、土壤与地下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 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对空气和地下水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 公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 油品零售运营商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监管的必要性,加油站对空气的污染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VOC) 城市加油站的油品蒸发是VOC排放的重要来源 油气所含VOC的化学活性非常高,对臭氧生成有较大的促进性 油气本身易挥发扩散且有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一般的污染物大。,德国各地区在进行油气回收前后VOC排放量的变化,监管的必要性,2002年我国加油站VOC排放量为18.8万吨,经济

2、损失7.5亿元(源自清华大学研究数据) 若维持现状, 2030年我国加油站VOC排放量将达120万吨, 经济损失达47.8亿元。,监管的必要性,加油站对地下土壤与水源的污染 地埋油罐由于腐蚀产生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都日益严重,尤其对地下饮用水的污染问题触目惊心 地下水中油罐泄露有毒物质的广泛存在,构成了一种全球恶性肿瘤。由于在成因与后果之间有着很长时间的间隔,这种危险的增长不引人注目,牵牛花,监管的必要性,加油站对地下土壤与水源的污染的特点 危害性大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大 隐蔽性大地下设备腐蚀穿孔造成的泄漏事故不易及时被发现 排放量大美国有调查发现, 约有25%以上的地下储油罐有不同程度的泄

3、漏 累积性强不易从土壤、水源分离出来,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956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环发 号;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2007);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节选)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

4、八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

5、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节 选)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监管案例,美国的案例 1988-2002年间,已经接到的地下油罐泄露事故为422,573起 政府部门每年接到的泄露事件数量不断

6、增加, 1986年启动了对地下油罐泄露状况的调查 65%的登记泄露事件来自加油站 95%的泄露事件涉及在用的设备而不是报废的设备 约有83%的被调查泄露涉及到油罐 登记的表面泄露油罐平均年限为17年,81% 的油罐为钢罐 管线泄露的平均年龄为11年,全美一半以上人口依赖 地下水为饮用水,监管案例,结果显示对泄漏的有效监控需要同时兼顾油罐和管线 登记在册的最常见的泄漏发生在油罐泄漏 (43%-58%) 管线的泄漏大约占20% 到35% 满罐/溢出事故占15% 其余的事故为油泵和其他原因导致,泄漏产生的影响 涉及土壤68% 涉及地下水45% 涉及地上水 22% 涉及空气和其他介质(如地基)中的事故

7、15% 和12%,监管案例,1988年EPA颁布的通用法规 40 CFR280.40 要求使用双壁罐 提供了监测地下油罐和相关管线泄漏的不同方法 检测方法严格 业主和运营商要提供油罐和管线的监测报告 环保机构检测至少3年一次 2004年7月,美国加州实施新标准 要求安装双璧罐,双璧管线和双层人井 在所有的双层隔离空间利用持续压力或真空监测,监管案例,经过五年的试行期,2005年议会通过了布什总统签署的新能源草案 提供了鼓励性的税收政策。 关闭环保未达标的地下油罐 拘留向未达标地下油罐注油的个人 严格监控方圆1,000英尺有饮用水系统范围内所有新安装的地下油罐,监管案例,中国现状 中国油气回收法

8、规发展 2003年,中国第一个油气回收地方标准-北京地标,对一、二级油气回收做出标准限值 2007年8月1日,中国第一个油气回收全国标准 2007年底,北京将颁布新地标 其他城市多数将直接采用国标作为地标,深圳、上海等可能编写地标 2008年,油气回收认证体系建立,监管案例,中国油气回收法规制定的驱动力 2008,奥运会 北京 1042站 2010,世博会 上海 1000站 2010,亚运会 广州 中国油气回收法规特点 欧标与美标的结合体 暂无对油气回收效率的要求 气液比:1.0-1.2 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在即 企业将制定自己相应的企业标准,监督管理方式,主要由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进

9、行日常性执法检查 组织监测站或聘请专业机构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加油站或储油库进行监督性抽测 对明确存在问题的加油站或储油库 按照大气污染法的要求进行行政处罚,监管基本要求,管理要求 1、建立管理制度,确保责任到人 2、建立运维台账和规范,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3、建立年度检测制度,确保油气达标排放 4、建立设施闲置、停用报备制度 5、建立现代化监管体系 将油气回收设施运维管理列入日常工作范围,提高重视程度,市机排处下一步将严抓严打违规违法单位,加油站现场检查内容,油气回收装置的每日检查记录、维护记录是否完善,每季度的自检记录是否完善 加油枪是否带有集气罩并完好无损 加油时加油枪对应真空泵是否正常工作

10、在同轴反向胶管上是否装有抗断阀,加油站现场检查内容,加油站卸油口、潜泵、人工量油口、P/V阀及相关官路连接位置有无油气泄漏现象 P/V阀是否开启 油罐操作井内的油气浓度是否偏高 三次油气回收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卸油过程是否实现密闭卸油,储油库现场检查内容,油气回收装置的现场检查记录、维护记录是否完善,每季度的自检记录是否完善 是否由专人负责检查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状态 是否建立和完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维护制度 油气回收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上装鹤管是否拆除,没有拆除的是否密封 有没有上装加油现象 储油库下装发油管路有无油气泄漏现象 发油过程中油罐车是否存在油气泄漏现象,对加油站的要求(一),加油站建立和

11、完善油气回收系统使用维护制度 加油站全体员工必须了解油气回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情况,设立油气回收岗位,由专人负责检查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状态 加油站每天至少检查油气回收系统一次,并填写日常巡检纪录 加油站每季度需要自检一次,主要检测密闭性、液阻及气液比,并填写自检报告 加油站发现油气回收系统工作异常后,48小时内报备环保局,对加油站的要求(二),加油站取消人工量油采用测漏功能的电子液位仪进行密闭量油,并由专人负责关闭量油口,确保密闭 加油站有停用设备情况的,须将设备封存,并报环保局备案 加油站每年定期委托检测机构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检测,并保存检测报告 日常巡检纪录、自检报告、维修记录和检测报告须归

12、档,保存期两年 对于加油站的其他施工任务,须确保不影响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或确保施工后予以恢复 加油站在日常运营操作时,禁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对油库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油气回收装置使用维护制度 全体员工需了解油气回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情况,设立油气回收岗位,由专人负责检查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状态 每天至少检查油气回收系统1次,并填写日常纪录,确保油气回收设备正常运行,实现密闭装油 汽油添加剂是否按相关要求添加并记录 储油库发现油气回收系统工作异常后,48小时内报备环保局 设备停用时,须将设备封存,并报环保局备案 日常记录、自检报告、维修记录和检测报告须 归档,保存期两年,THE END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