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795923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左传叙事的文学特色 左传在文学史上对于梦境的描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左传叙事文学特色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左传不仅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也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在叙事中所体现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戏剧性、战争描写的生动性、语言的艺术性和梦境表现的玄妙性四个方面,尤其战争描写的故事性更体现了左传作为伟大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左传叙事文学 左传之所以深受历代学人推崇,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的文学性。正是它的文学笔法才使其生动传神,读来毫不觉得腻烦。本文拟通过对左传重要篇章的分析,探究其叙事在某几方面体现的文

2、学特点。 一、情节的戏剧性 左传描写复杂的历史事件,能够清晰地交待事件的发生发展,契合中国人讲究来龙去脉的审美心理机制;同时善于制造文章波澜,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赋予某些历史人物传奇色彩,使得叙事中富有戏剧性,充满故事性。“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刘熙载艺概?文概)。 如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亡,作者运用优美的文字把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首先过卫乞食,然后在齐谋桑,接着过曹、郑,“皆不礼焉”,而到了楚地是被殷勤优待。一国接一国的不同礼遇错综起伏交叉出现,使得读者的期待视野一张一弛,时刻为作者精巧的叙事吸引。左传在叙事的同时广

3、泛描写了各种人物,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楚灵王从其名字上就可得知他是一个被否定的昏君形象。他野心勃勃,弑君称王,在位时残暴狂妄,穷奢极欲,“楚王好细腰,全国皆饿死”。但从襄公二十六年到昭公十三年中点点滴滴的事例,又可窥见他的另一种性格特点,他胸怀宽广不计前嫌,乐于纳谏,幽默风趣,最后羞惭自缢,塑造出一个丰满立体的真实人物形象。 二、战争描写的生动性 战争描写也是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把战争分出一定篇幅来写,是为了强调作者在描写战争时浓郁的文学色彩。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单单写战争过程,还写战争的起因和结果。对不同的战争做不同的详略安排,剪裁原则依附于主题的表达,此种取舍本身就反映了作者

4、的感情色彩。几次重大的战争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三十年秦晋之战、成公二年齐晋之战、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等都详写了双方在作战前的各种准备和力量的酝酿,不仅交待清楚了战争胜败的原因,还把将士们的音容笑貌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为后来的小说如三国演义等奠定了传统的基础。 “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能事。其记言文渊懿美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虽时代甚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也”(梁启超中国历史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读左传法之二)。 三、语言运用的艺术性

5、左传的语言除了带有历史实录语言的简练准确性,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含蓄蕴藉,形象生动。刘知几总结左传的语言“言尽而旨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时义,不亦大哉”。宣公十二年,晋楚 之战中晋军溃逃时“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的“掬”是捧的意思,先上船的士兵而把争攀船舷的后来者的手指头砍掉,这样砍掉的手指头就留在了舟中,寥寥十几字,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就像电影特写镜头,手指头充满屏幕,充斥着恐怖的气氛,而争舟的恐慌可想而知。同是宣公十二年,楚子围萧,“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中的“挟纩”,以暖

6、如冬日棉衣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士兵对楚王劳军的感动和愉快之情。 另外,左传大量引用当时的俗语、谚语,其典雅的局书面语以及大量引用诗经,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对文献资料的敏锐的洞察力。 四、梦境的玄妙性 左传记载梦例将近30处,是早期典籍中记梦最多最详尽的。刘知几说左传“工牟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史通?杂说上)。其梦境描写或气绝诡异,或优美迷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成公十七年记载鲁声伯之梦:“初,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从而歌之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境界幽深玄妙,哀伤凄婉,富有感染力。根据西方弗

7、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梦是深藏在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最能阐释人的欲望。从这点看来,左传花费大量笔墨写梦境,无疑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从而帮助完成叙事动作具有莫大的意义。“左传记梦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美学价值。其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文化艺术建构。” 左传在文学史上对于梦境的描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被后世小说汲取其优点,增加了梦境反映现实、讽喻现实的新功能(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且也影响到戏曲的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梦是扑朔迷离的,古往今来,文学家可以借助梦驰骋想象,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才能,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借助梦可以完成人生的梦想。梦境的描写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不老的魅力,这也许更是左传焕发迷人光彩的一大重要因由。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 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杨胜朋:左传中的梦境表现及文学成就,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