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977509 上传时间:2017-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中继间措施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高 泾泾 南南 路路 顶顶 管管 中中 继继 间间 措措 施施 施施 工工 方方 案案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制 2目录一、中继间出现的原因及中继间的原理及数量-1二、 中继间的构造、组成、拆装-3三、质量保证措施-4四、安全保证措施-5五、中继间的使用和注意事项-73一、中继间出现的原因及中继间的原理及数量1、本项目污水工程设计为双排管(北侧为主管,南侧为辅管) ,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 18m 侧分带下,主管埋深在 515.3 米,工作坑开挖深度也超过 5 米,均为深基坑作业施工,且顶管距离长度达到 62 米,地下土质情况复杂,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层为:填土、黄土状

2、土、细中砂、圆砾、粉质粘土。填土 (Q 4ML):黄褐色,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系等,土层厚度 0.4m0.5m。黄土状土(Q 4aL):褐黄色,硬塑可塑,湿 饱和。具针孔及发育,可见小颗料钙质结核及云母片,偶见蜗牛壳,结构松散。土层厚度 4.40m8.30m,厚底深底 5.7m8.0m。细中砂 ( Q4aL):褐黄色,稍密密实,颗料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可见云母碎片,颗粒均匀,级配较差;该层夹粉土薄层。层厚 0.4m2.9m,层底深度 6.1m10.8m。圆砾 (Q 4aL):黄褐色或杂色,中密密实,饱和。该层以中粗砂填充为主;颗粒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等。粉质粘土(

3、Q 4aL):褐黄灰黄色,硬塑可塑,饱和,土质均匀,含氧化铁条纹,粘性较好,含钙质结核,见少量蜗牛壳残片。4水文地质条件2、地下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中间报告实测 2012 年 9 月的勘察结果,实测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 7.9m8.9m,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所测地下水位接近年地下水位的低水期水位。根据调查,耕种灌溉时水位明显上升,旱季抽水灌溉时,地下水位下降显著,夏季阴雨连绵时,地下水位可大幅度上升,故场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幅度建议按 3.0m5.0m 考虑。3、中继间原理:解决长距离顶管的顶力问题主要是考虑如何克服管壁外周的摩阻力。当顶进阻力即顶管掘进迎面阻力和管壁周围摩擦阻力之和超过主千斤顶的

4、容许总顶力或管节容许的极限压力或工作井后靠土极限反推力,无法一次达到顶进距离要求时,应采用中继接力顶进技术,实行分段使实施每段管道的顶力降低到允许顶力范围内。采用中继接力技术时,将管道分为数段,在短与段之间设置中继间。中继间将管道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中继油缸工作时,后面的管段为后座,前面的管段被推向前方。中继间按先后逐个启动,管道分段顶进由此达到见效顶力的目的。采用中继接力技术后,管的顶进长度不在受后座顶力的限制,只要增加中继间的数量,就可延长顶进的长度。中继接力技术是长距离顶管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4、中继间置数量及安装位置中继间安装的数量及位置应通过顶力计算,中继间的数量及其在顶进管段轴线上

5、的位置应根据管道与土层5的摩擦力计算来决定,设备的顶力使用应按设备顶力设计的 70%-80*考虑储备力F=F0+RSL式中:F=总推力(KN)F0=初始推力(KN)R=综合摩擦阻力(KPA)S=管外周长(M)L=推进长度(m)F=200KN+20kpa*6m*18m=2360(KN )采用 8 台 50T 顶镐顶力为 400T,其顶力远大于设计顶力,故中继间内布置一台油泵带动 8 太 50T 小顶镐组成的中继间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全体顶进总长度 50 米,除去 12 米剩余 38 米,摩擦力为:F=F0+RSL=200+20*6*38=4760(KN )工作坑采用一台油泵,320T 顶镐 2

6、台组成的顶力远大于设计顶力,故没有必要加第二组中继间二、 中继间的构造、组成、拆装1、 中继间的构造 ,中继间主要有壳体(钢板制)与千顶组成,千斤顶分布固定在壳体上,安装独立的电、油路系统,壳体(机身)结构强度应符合实际顶力的要求。周边千斤顶分布应该下半部间距小,上半部间距大,中继间与前后管的连接缝不得大于 1.0CM。中继间设备拆装要方便。62、中继间的组成,中继间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水密性,并且要加工精确,安装方便。其主体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短冲程千斤顶组(冲程为 15-30cm)规格,性能要求一致;2、 液压、电器与操作系统3、 壳体和千斤顶固件,止水密封圈;4、

7、承压法兰片;液压操作系统可按现场环境条件布置在管内分别控制或管外集中控制。中继环上午壳体应和管道外径相同,并使壳体在管节上的移动有较好的水密性和润滑性,滑动的一端应与管道特殊管节相接。3、中继间的拆除,顶管到达终点后,应立即开始中继间的拆除工作。拆除的空间由后面顶进设备向前顶进至管口连接。A、中继间的拆除工作事先制定拆除方法,安全措施用交底单形式对实施人员进行指导和教育,保证施工安全,设备完好。B、拆除中继间应事先将顶镐、油路、油泵、电器设备等拆除。拆下的油路与辅助连接嘴用棉丝搽净封堵,拆除零件要保存好。C、拆除顺序:先顶侧、再两侧、后底侧。D、拆除后机器,附件立即返回库房,清洁整理,保持完好

8、。三、质量保证措施7在安装一次管子的某个部位,把这段一次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区间,在顶进过程中,先确定管底标高,待测量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试顶,待调整各项指标参数后,中继间方可先把管子推进一小段距离以后,在由主顶的油镐推进最后一个区间的管子,每次推进 20-30cm。1、测量在正常顶进中,应每顶进 50100cm 时,测量一次。中心测量:根据工作井内测设的中心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轴线中心偏差。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尺,测首节管前端内底高程,以控制顶进高程,同时,测首节管后端内底高程,以控制坡度。工作井内应设置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之用,经常校核水准点,提高精度。一

9、个管段顶完后,应对中心和高程再作一次竣工测量,一个接口测一点,有错口的测两点。检验频率序号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 范围 点数 检验方法D1500mm1 中线位移D1500mm50 每节 管 1 测量并查阅 测量记录D1500mm 30,402 管内底 高程D1500mm 40,50每节管 1 用水准仪测D1500mm3 相邻管口 间错口D1500mm15%管壁厚,且不大于 20每个接口 1 用尺量4 对顶时管间错口 50 对顶接口 1 用尺量2、纠偏:8当测量发现偏差在 1020mm 时,采用超挖纠偏法,即在偏 向的反侧适当超挖,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施加顶力后,使偏差回归。

10、当偏差大于 20mm 时,采用千斤顶纠偏法,当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用小型千斤顶顶在管端偏向的反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有垫板的管前土壁上,支顶牢固后,即可施加顶力。同时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直至使偏差回归。四、安全保证措施1、沿工作井四周设置 1.2 米高的固定护栏,采用 1.8m 高的彩钢板进行围挡,工作井四周要挂闪光灯和相应的警示标语。2、挖土施工时工作井必须设置爬梯,供人员上下井用。使用的卷扬机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3、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工作井,不得堆放在工作井四周 2 米范围内。4、顶管作业人员必须戴硬安全帽。5、严格遵循土方开挖程序,控制均匀挖土,防止发生偏位,

11、严重倾斜或管涌等现象,做好作业前和施工中的通风换气工作,每次进入管道时,保证管内通风,以免导致人身事故。6、吊车、起重设备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吊车靠近工作井边坡行驶时, 加强对地基稳定性检查,防止发生倾翻事故。吊管下工作井时,注意安全。7、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检查、保养。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认9真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超负荷作业。8、开挖前详细了解沿线管线资料,做好沿线管线保护措施。9、作业人员轮换制。每个作业人员在管内作业时间不得超过 1 小时,避免劳动强度过大引起危险。10顶进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洞口必须有施工人员照应,洞内用不大于 36 伏照明灯照

12、明,每班作业时必须有合格的电工当班。11、利用轴流式抽水泵在工作井设置的集水井内进行抽水, 保持井内无积水,抽水时,施工作业人员不得站立在积水范围内。12、采用卷扬机垂直牵引出土时, 井下不能站人, 工作井上平台的作业人员出土时必须使用安全带。13、管外配备专职监护人员, 密切注意入管作业人员状态, 每一分钟对管内人员进行呼喊, 或用一条绳子每隔一定时间拉一下作业人员, 在得不到安全的反馈情况下立刻采取相应应急措施。14、井上配备相应药品。作业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紧急救援的培训,并进行实地现场考核合格后才施工。15、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有关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各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全部用电设

13、施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五、中继间的使用与注意事项10中继间有时也称中继站或者中继环。是安装在一次管子的某个部位,把这段一次顶进的管道分成若干个推进区间,在顶进过程中,中继间先把管子推进一小段距离以后,在由主顶的油镐推进最后一个区间的管子,每次推进 20-30cm。中继间的供油方式:但因管径小,安装设备完毕后,中继间顶进过程中所挖土方暂时放在前几节管中,在中继间顶进过程中,中继间油缸推到行程后,自己不能缩回,因为他是单作用油缸,待主顶镐推动后,方可拆除中继间的油泵,并将油泵移至管外,即可将存放的土运至管外,测量完毕,再将中继间油泵移至到中继间,安装完毕后方可挖土顶进,如此循环

14、作业。待管子顶通后,中继间分布,分段的拆除,边拆除一段边顶进后区间的管子,预防拆除空间太大造成塌方伤人事故,中继间拆除完毕后管子即可合拢。中继间使用前应事先应事先将中继间安装好,并实验其液压系统与电器系统保持完好。中继间开始顶进时,工作坑的千斤顶要顶在轨道接好的管子上,防止中继间向工作坑方向退移。中继间与前后的管壁接牢,以防中继间因设备布置重量不平衡,在工作中产生旋转。中继间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千斤顶的无油压侧(活塞缸顶头侧)以防油压侧出事故。中继间的工作顺序是:第一中继间顶完后卸油压开始第二中继间顶进,最后开始工作坑千斤顶的顶进,完毕,开始第一轮的循环顶进。中继间采用自动控制时须有专人巡视,发现故障立即断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