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604182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高中生物甘肃高考检测试卷【6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011年8月,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犊“织女”,从其乳汁中获得大量的赖氨酸。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克隆技术又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题中赖氨酸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可以是XX也可以是XYB将赖氨酸基因导入牛的卵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也能形成转基因牛C人们只在“织女”的乳汁中才能获取赖氨酸,是因为只

2、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赖 氨酸基因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大量的赖氨酸,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从“织女”的乳汁中获得大量的赖氨酸,说明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是雌性,故A错;在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动物的受精卵中,故B错;由于将赖氨酸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中,因此转基因动物的体细胞中都有赖氨酸基因,但是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故C错;基因工程是人为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定向的改造生物的性状,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

3、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故B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C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

4、分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C【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作为催化剂的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B正确;少量的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不正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4.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图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B在图

5、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C与图中曲线相符的过程是图中的过程a或eD在图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都不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a、e为主动转运,b为简单扩散,c为物质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易化扩散,d为易化扩散;图上侧含有糖蛋白,是细胞膜的外表面,下侧是细胞膜的内表面;细胞分泌Na为主动转运,为e过程;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链,决定不同生物膜功能差异的是蛋白质;图中曲线表示细胞以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外界物质,与图中的过程a对应。5.下列需要载体协助才能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A02、C02BH20、K+C葡萄糖、氨基酸D胆固醇、脂肪酸【答案】C【解析

6、】试题分析:水、气体分子及小分子有机物等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上述选项中A项为气体分子,B项水分子和D项小分子有机物胆固醇均为自由扩散方式,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1970年后,人们才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叫做FT的蛋白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利用斐林试剂对成花素的化学本质进行鉴定B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

7、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C叶片接受光刺激合成成花素这一过程体现了物理信息对生物的影响D能翻译出FT的基因存在于植株的每个细胞中【答案】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应利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A项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B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C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D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A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蛋白质和RNA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

8、性,B错误;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的,细胞内的ATP不是都在生物膜上合成的,如线粒体基质可以产生ATP,C错误;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花生油,颜色呈现红色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答

9、案】D【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是可溶性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来鉴定,水浴加热后呈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成0.01g/mL的CuSO4溶液(即双缩脲试剂B液),双缩脲试剂A液和斐林试剂甲液是相同的,都是0.1g/mL的NaOH溶液),故可用来鉴定蛋白质。脂肪用苏丹染液鉴定呈红色,用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而食用花生油一般呈黄色,所以用苏丹染液来鉴定颜色反应现象明显。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中的糖类主要是蔗糖,它不是还原性糖。考点:主要考查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意在考查学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

10、网络结构。9.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l。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酶H单独酶切得到两个片段:2000 bp和1000 bp,说明酶H在该线性DNA分子上有1个酶切位点;D选项排除。酶B单独酶切得到三个片段:2000bp、600bp和400bp,说明酶B该线性DNA分子上有2个酶切位点;选项A,但看酶B切割,片段长度为:400bp、2000bp和600bp;符合图示。选项B,但看酶B切割,

11、片段长度为:600bp、1000bp和1400bp;不符合图示。选项C,但看酶B切割,片段长度为:400bp、1200bp和1400bp;不符合图示。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图示,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

12、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对于生物,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具有一般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繁殖等,B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特定的功能,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自身的代谢体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

13、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积累K+,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A正确;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需要维持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B错误;海水渗透压较高,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提高细胞液内的渗透压,以防止海藻细胞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液泡积累大量离子,是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具体体现,D错误。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吸收K+的方式,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海藻细胞积累溶质的特点,液泡积累离子的特性。12.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期与期

14、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B期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C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D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前、末、后期;期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条,A正确;期的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B错误;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C正确;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

15、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B即使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也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C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答案】BC【解析】甲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乙地进行的是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为的干扰可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B错误;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