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603190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润管理培训讲义.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 第六章 利 润 严可为 讲授,第六章 利 润 第一节 营业外收支 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 第三节 本年利润,第一节 营业外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一)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内容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 其中: 1.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 2.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2)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3.盘盈利得,是指企业对现金

2、等资产清查盘点时发生盘盈,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4.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确认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的营业外收入。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应按照营业外收入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教材例6-1】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

3、益8 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8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 000,【教材例6-2】210年1月1日,财政局拨付某企业3 000 000元补助款(同日到账),用于购买环保设备1台,并规定若有结余,留归企业自行支配。210年2月28日,该企业购入设备(假定从210年3月1日开始使用,不考虑安装费用),购置设备的实际成本为2 400 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 213年2月28日,该企业出售了这台设备,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10年1月1日收到财政拨款,确认政府补助: 借:银行存款 3 000 000 贷:递延收益 3 000 000,210年2月28日购

4、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 2 4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000 在该项固定资产使用期间( 210年3月至213年2月),每个月计提折旧和分配递延收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每月应计提折旧=2 400 000/5/12=40 000(元) 每月应分配递延收益=3 000 000/5/12=50 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 000 贷:累计折旧 40 000 借:递延收益 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 000,213年2月28日出售该设备时: 已计提折旧数额=40 000(10+12+12+2)=1 440 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960 000 累计折旧 1 4

5、40 000 贷:固定资产 2 4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96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60 000,已分配递延收益=50 000(10+12+12+2)=1 800 000(元) 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3 000 000-1 800 000=1 200 000(元) 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收益 1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 200 000,【教材例6-3】某企业完成政府下达技能培训任务,收到财政补助资金150 000元,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50 000,【教材例6-4】A集团为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6、业,享受银行贷款月利率0.6%的地方财政贴息补助, 213年1月,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获半年期贷款10 000 000元,银行贷款月利率为0.6%,同时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一季度贴息款180 000元。4月初又收到二季度的贴息款180 000元。A企业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13年1月,实际收到财政贴息180 000元时: 借:银行存款 180 000 贷:递延收益 180 000 213年1月、2月、3月,分别将补偿当月利息费用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6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60 000 (213年4-6月的会计分录与1-3月的相同。),【教材例6-5】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

7、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00 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教材例6-6】某企业本期营业外收入总额为180 000元,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收入 180 000 贷:本年利润 180 000,【例题5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2010年)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例题6单选题】

8、某企业转让一台旧设备,取得价款56万元,发生清理费用2万元。该设备原值为6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 )万元。(2009年) A.4 B.6 C.54 D.56 【答案】A 【解析】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56-(60-10)-2=4(万元)。,【例题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收入的有( )。(2009年) A.存货盘盈 B.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C.固定资产盘盈 D.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答案】ABC 【解析】存货盘盈最终是要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的出租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盘盈要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科目;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二、营业外支出 (一)营业外支出核算的内容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其中: 1.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2.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3.盘亏损失,主要指对于财产清查盘点中盘亏的资产,查明原因并报经批准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 4.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5.罚款支出,指

10、企业由于违反税收法规、经济合同等而支付的各种滞纳金和罚款等。,(二)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教材例6-7】212年1月1日,某公司取得一项价值1 000 000元的非专利技术,213年1月1日出售时已累计摊销100 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出售时取得价款900 000元,应交的营业税为45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出售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900 000

11、 累计摊销 100 000 营业外支出 45 000 贷:无形资产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5 000,【教材例6-8】某企业发生原材料意外灾害损失270 000元,经批准全部转作营业外支出,不考虑相关税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发生原材料意外灾害损失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70 000 贷:原材料 270 000 (2)批准处理时: 借:营业外支出 27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70 000,【教材例6-9】某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税款滞纳金30 000元,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教材例6-10】某企业

12、本期营业外支出总额为840 000元,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84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840 000,【例题8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有( )。(2008年) A.无形资产处置损失 B.存货自然灾害损失 C.固定资产清理损失 D.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失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应该计入投资收益。,【例题9单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2007年) A.公益性捐赠支出 B.无形资产出售损失 C.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答案】D 【解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应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例题10判断

13、题】企业发生毁损的固定资产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 ) (2007年) 【答案】,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其中,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即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

14、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 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教材例6-11】甲公司212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

15、税前会计利润为19 8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薪金为2 000 000元,职工福利费300 000元,工会经费50 000元,职工教育经费100 000元;经查,甲公司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120 000元为税收滞纳罚金。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本例中,按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工资、薪金支出2 000 000元,扣除职工福利费支出280 000(2 000 00014%)元,工会经费支出40 000(2 000 0002%)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0 000(2 000 0002.5%)元。甲公司有两种纳税调整因素,一是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费用支出;二是已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但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的税收滞纳金,这两种因素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甲公司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如下: 纳税调整数=(300 000-280 000)+(50 000-40 000)+(100 000-50 000)+120 000=200 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9 800 000+200 000=20 000 000(元) 当期应交所得税额=20 000 00025%=5 000 000(元),【教材例6-12】甲公司212年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