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97603782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文言一刻教师版61-64(去、劝、却、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文言一刻第61课(教师版)1个实词(去)+特殊句式“判断句”+1个断句(孟尝君)一、 实词1看视频,掌握“去” 去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上面是一个大小的“大”字,看起来像是一个人的正面,下面是一个“口”,表示“住处”,合起来就是人离开他的住处。所以去的本义就是“离开”。迫使离开,就是“去掉、去除”了;离开自然是要前往其它地方,到某地去,因此引申出“前往、到去”的意思;离开住处前往某地, “距离”就产生了,因此“去”又引申出“距离”的意思;离开久了时间就过了,就成了过往,因而还引申出形容词“过去的”。(1)动词离开去掉、除掉前往、到去(2)名词距离(3)形容词过去的去2连连看,找对“去”连连看

2、,给下面的实词“去”找到合适的意思。1.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距离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离开3.阿母问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 去除4.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仲列传) 过去的5.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 前往3听解析,铭记“去”二、特殊句式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判断句。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6.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解析: 1,2,3, 4

3、, 5, 6, 7, 三、断句请结合所学文言知识,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孟 尝 君 将 入 秦 宾 客 莫 欲 其 行 谏 不 听苏 代 谓 曰 今 旦 代 从 外 来 见 木 禺 人 与土 禺 人 相 与 语 木 禺 人 曰 天 雨 子 将 败矣 土 禺 人 曰 我 生 于 土 败 则 归 土 今 天雨 流 子 而 行 未 知 所 止 息 也 今 秦 虎 狼之 国 也 而 君 欲 往 如 有 不 得 还 君 得 无为 土 禺 人 所 笑 乎 孟 尝 君 乃 止 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答案与解析(老师出镜讲解,其他讲解均不出镜): 原文: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

4、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译文: 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每日文

5、言一刻第62课(教师版)1个实词(劝)+特殊句式“被动句”+1个断句(蹇叔)一、 实词1看视频,掌握“劝” 劝是一个形声字,小篆字形的左边是一个“雚”字表声,右边的“力”表形,本义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利刃旁的字大多都含有“努力、力量”的意思,比如功劳的功,强劲的劲,勤劳的勤;鼓励他人努力上进、力争上游是一种 “劝说、劝告”,被鼓励的人受到鼓励之后勤勉努力,因而引申出“劝告、劝说、受到鼓励、勤勉”的意思。“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劝大家年少时努力拼搏追逐梦想,愿年老时都能幸福地回忆道“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动词鼓励、勉励劝告、劝说受到勉励、勤勉劝2连连看,找对“劝”连连看,给下面

6、的实词“迁”找到合适的意思。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劝勉、勉励 (逍遥游)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 勤勉3.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劝告、劝说3听解析,铭记“劝”二、特殊句式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被动句。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4.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5.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7.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1,2,3,4,5,6,7 三、断句与翻译请结合所学文言知识,给下

7、面的句子断句,并翻译划线的句子。蹇 叔 曰 劳 师 以 袭 远 非 所 闻 也 师 劳 力 竭 远 主 备 之 无 乃 不 可 乎 师 之 所 为 郑 必 知 之 勤 而 无 所 必 有 悖 心 且 行 千 里 其 谁 不 知 选自蹇叔哭师答案与解析(老师出镜讲解,其他讲解均不出镜): 原文: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译文:蹇叔说:“使军队辛勤劳苦地来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

8、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每日文言一刻第63课(教师版)1个实词(却)+特殊句式“宾前句”+1个断句(子鱼)一、 实词1看视频,掌握“却” “却”是个会意字,本来写作“卻”, 左边山谷的谷表示让人进退维谷的困境,左边是人屈膝跪地,表示“屈服退让”,合起来就是人在困境中妥协退让。因此本义是“退”。用于使动意义,就是“使退”,“击退”的意思;“却”有时是为了消除麻烦,比如“却病延年”,有时是为了推却好意,比如“却之不恭”,因而“却”有“消除去掉、推却推脱”的意思。却之不恭,经常拒绝别人也是不礼貌的,所以偶尔也会“回头”接受,所以又引申出“回头”的意思。除了以上这些实实在

9、在的含义外,还虚化出“又、再”的意思,你可要好好记住哦!(1)动词击退消除、去掉推却、推脱回头(2)副词又、再却2连连看,找对“却”连连看,给下面的实词“却”找到合适的意思。1.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击退2.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退后 3.却之为不恭。(孟子) 又、再4.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推却、推脱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去掉、消除3听解析,铭记“却”二、特殊句式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宾前句。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2.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3.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解析: 1,2,1 三、断句请结

10、合所学文言知识,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并翻译划线的句子。阻 而 鼓 之 不 亦 可 乎 犹 有 惧 焉 且 今 之 勍 者 皆 我 敌 也 虽 及 胡 耇 获 则 取 之 何 有 于 二 毛 明 耻 教 战 求 杀 敌 也 伤 未 及 死 如 何 勿 重 若 爱 重 伤 则 如 勿 伤 爱 其 二 毛 则 如 服 焉 选自左丘明子鱼论战答案与解析(老师出镜讲解,其他讲解均不出镜): 原文: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参考翻译: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

11、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每日文言一刻第64课(教师版)1个实词(如)+特殊句式“定后句”+1个断句(子产)一、 实词1看视频,掌握“如” “如”是会意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口,指的是女子说话,古人发现女孩子说话更像大人,因此“如”的本义是“像”。要学得像自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因此“如”引申出“按照、依照”的意思。才能、品行像某人,才能“比得上、赶得上”他,因此引申出“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既然是像,说明还不是完全一样,所以还只是一种假想,因而引申出“如果、假如”的意思。又因为是像,所以可用作描摹事物情态的词缀“的样子”,形容词词缀。还因为是像,所

12、以一直在“去往、到”的路上,因此还有“到、往”的意思。(1)动词像按照、依照赶得上、比得上到、往(2)连词假如、如果(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2连连看,找对“如”连连看,给下面的实词“如”找到合适的意思。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像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去、到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的样子4.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高祖本纪) 及、赶得上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按照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假如、如果(李将军列传)3听解析,铭记“如”二、特殊句式判断下面句子是否为定后句。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解析: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