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603089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 计 培 训,主讲:蒋老师 教材:会计学基础,广州金功夫会计培训学校,020-37349539,“会计”一词的由来 1、“会计”一词最早出自周礼 2、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 “会,合也”,具有集合、汇总之义; “计,算也”,具有正确无误的计算之义。 3、清朝焦循在孟子正义中的解释为: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意思就是: 会计既要连续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集合,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有生产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5000多年前,生活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楔形文字刻画在一块软泥版上,用来表示羊皮交换陶罐的交易,记录交易数量与金额。泥板很快在太阳下晒干,便有了可

2、以保存多年的“账单”,这是人类记载的最早的会计活动。 另外,早期人类的“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都是简单的会计活动。,1.1 会计产生的原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过程,又是新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如果生产的产品只够人们的消费而没有剩余,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若生产的产品除满足消费之外还有剩余,社会再生产就能扩大规模,剩余产品越多,社会发展越快。那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和比较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取得的成果及其经济效益,就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的结果就产生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会计。关心的程度

3、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1.2 会 计 的 概 念,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特点,(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三)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会计的价值 所有单位(无论公私,无论大小,无论赢利非赢利),都需要会计;会计无处不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一千多

4、万。 会计具有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价值 会计会不会消亡? 想想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有很多消亡了的职业 课本 P2-9,1.3 会计与社会环境,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重要阶段,目前,会计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现代会计,古代会计,近代会计,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的会 计,以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 和会计机构的产生为标志。 15世纪以后的会计,以复式 记账法的诞生为标志。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 以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 会计分

5、离为标志。,2.会计与社会环境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环境包括: 经济环境 政治环境 教育环境 科技环境 其他环境 在以上各种环境中,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的控制职能,1.4 会计的职能,(一)反映职能,反映职能是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生产全过程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记录并汇总和报告,为企业管理生产过程提供财务信息,也为各投资人、债权人、国家财政等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便使他们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赢利情况。,即:对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为其管理提供必要的资

6、料,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要求:准确、及时、全面 表现为:连续、全面、系统、综合,(二)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是企业会计机构根据已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监督和考核,检查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挖掘增收节支的能力,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和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结合市场情况,预测本单位经济前景,参与对未来生产经营的规划,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和方案,以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1.前馈控制:预算 2.过程控制:执行预算、遵循法规、 财务通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3.反馈控制:会计报告等 4.防护

7、性控制:会计分析、审计,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它是控制职能的基础,没有反映职能,对过去经济活动就胸中无数、情况不明,也就不能提出进一步控制未来经济活动的意见和措施。控制职能是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财务信息,既对过去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又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全面地、连续的、系统的提供经济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是执行会计的反映职能,而利用经济信息进行会计监督、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是执行会计的控制职能。,1.5 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一、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二、政府管理部门 三、公司经营管理部门,股东 债权人 供应商与采购商,

8、1.6 会计按职能分类:,1、财务会计 依据来自外部制定的法律、准则、规章等,并按规定的术语、格式及方法,在正式的帐簿上进行登记、计算,最终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 也称为:传统会计、制度会计、外部报告会计。,2、管理会计 是向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并为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和考核其业绩进行计算和提出报告。也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区别: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而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规划、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 管理会

9、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分配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是一种实际活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的性质是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直接管理,是一种实体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同劳动管理部门、物资管理等部门一样,都属于业务管理部门,以人、财、物等为其直接管理对象。 而会计的对象并不是资金运动本身,而是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属于信息流,会计的性质是对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的直接管理,而对资金运动本身只是间接管理,会计部门不是业务管理部门,而是综合性的信息管理部门。,

10、4、审计,“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这个定义准确地说明了审计的本质,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和主要目标。,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而且是经济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如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这就是说审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还包括其他经济信息

11、及其所反映的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外部信息使用者,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限定。 也称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理论,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的前提,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毋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

12、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目前为国际会计界普遍认可的基本假设有四个, 会计主体(Entity)假设、 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假设 会计分期(Accounting Period)假设 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假设,2.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内容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认定一个单位是否成为一个会计主体的主要依据是它能否 独立的进行经济核算,2)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算

13、原则建立的基础。,(2)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定义 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2)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以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期核算为前提,而不需要等到过程终止。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量等计量单

14、位)。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2)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1.6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衡量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三)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一致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明晰性原则 7、权责发生制原则 8、配比性原则 9、谨慎性原则 10、历史成本原则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13、实质重

15、于形式原则,1)真实性原则 又称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可比性原则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使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3)一致性原则 也称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4)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即

16、“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5)及时性原则 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即“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 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7)权责发生制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现金基础) 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简言之,凡本期收到的款项均作为本期收入,凡本期付出的费用都列作本期费用,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都不算本期收入和费用。,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8)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