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601202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时安排:6学时,主要内容,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理论 三部门和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总需求与均衡产出的关系; 熟悉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其二者关系 熟悉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概念及其关系; 熟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掌握三部门中政府支出、政府税收和转移支出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和大小; 了解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理解二部门投资乘数与自生支出乘数的作用机制; 掌握不同部门条件下的乘数。,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5.2%,11.6%,1

2、4.2%,3.8%,引言,模型的基石: 产出和支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支出决定产出与收入,而产出和收入又决定支出。 基本思想: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水平。,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模型的基本假设: 价格完全不变,企业愿意在既定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出总供给曲线被假设为完全平坦的。,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模型对经济的简化: 忽略外国居民在国内获得的净收入,所以GDPGNP 忽略折旧项,所以GDPGNPNNP 忽略公司未分配利润 在两部门经济中,GDPNI(国民收入),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指一个经济在一定价格水

3、平下对经济中所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 c 投资 i 政府采购 g 净出口 nx,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 总需求是指计划(意愿)支出量 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 关键差别: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在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 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1、为什么产出

4、等于总需求时,产出处于均衡状态产量调整机制 当总需求人们想要购买的数量不等于产出时,便存在非计划的存货投资,记为IU。 当产出总需求,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企业降低产量。 当产出总需求,实际存货投资计划存货投资企业提高产量。 当IU0时,经济达到均衡,此时,计划支出(总需求AD)等于现实产出水平y。,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产量调整机制,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两部门的均衡产出公式:y = c+i 另外,c、i分别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或意愿的消费与投资(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与投资。,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

5、出,2、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表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 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即E= c+i,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基本结论: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购买的商品。 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达到均衡水平。,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三、投资等于储蓄,因为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即E=c+i 生产创造的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即y=c+s 根据经经济均衡的条件:E = y。 可得: c+i=c+

6、si=s 表示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注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表示实际发生的投资恰好等于储蓄。,第一节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消费倾向)关于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 消费函数公式: c=c(y)(满足条件dc/dy0) 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

7、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ption,MPC) 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 影响消费变化的主要是收入的变化,而消费倾向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次要的,一般将MPC假设为固定不变。,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二) 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8、家庭消费函数,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家庭消费函数(固定MPC),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三) 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对消费没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消费可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一般消费曲线图,450线与消费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幅度没有收入增加那么快,MPC逐步减小。,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相应点的MPC;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相对应的

9、APC。 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表明MPC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射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APC也递减,但APC始终大于MPC。 根据MPC的定义可知,由于消费增量(c)只是收入增量(y)的一部分,因此,MPC小于1,大于0;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线性消费函数: c=+y (01) 其中, c:计划消费量;y:可支配收入; :自发性消费支出,指与收入大小没有直接联系的消费。也就是说,即使收入为0时,通过动用积蓄或借款也要进行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 y

10、:收入引致的消费,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线性消费曲线,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注: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则APCMPC,且随着收入增加,/y越来越小,因而APC渐趋于MPC。,MPC=,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2、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关于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s=s(y) (满足条件ds/dy0) 其中: 边际储蓄倾向MPS: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如果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由于

11、s=yc,且c=+y,则 s=yc=y(+y) =+(1)y (01),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1)二者互为补数,且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 c=+y s=+(1)y c+s=+y+(1)y=y s=0时,c=y,消费曲线通过450线,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2)APC+APS=1;MPC+MPS=1 由于对收入来说,y=c+s,两边同除y得: y/y=c/y+s/y,即: APC+APS=1或1-APC=APS,1-APS=APC 同理,有y=c+s;两边同除y, 则有y/y=c/y +s/y,即: M

12、PC+MPS=1或1-MPC=MPS,1-MPS=MPC,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3)若APC,MPC都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且APCMPC;则APS,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若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趋势,那么边际储蓄倾向MPS必将有递增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4、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非简单总和 主要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消费曲线越向上移动; 政府税

13、收政策:如政府实行累进制个人所得税,会使社会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越大,消费少,储蓄多。,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其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消费之谜 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短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长期收

14、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较大,短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较小。,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 主要观点: 消费具有“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所谓的“棘轮效应”。,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2、永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 主要观点包括: 个人收入

15、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持久性收入是指除去那些暂时的或不固定的影响(如气候、短期经济波动、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等)之后,一个家庭获得稳定的、正常的收入。 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如馈赠、赌彩等。 消费主要取决于永久性的收入。短期MPC明显低于长期MPC。,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3、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 主要观点是: 一个人的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是根据其预期的寿命安排的。人们储蓄是为了熨平生命全程中的消费的波动。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退休后仍有一份适当的收入。 生命周期假说暗示:社会保障对退休人员提供慷慨的收入支持计划,会减少他们的

16、储蓄,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为退休存储过多的钱。,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一个人每年支出数是固定不变的,但在2530岁,收入入不敷出;3060岁,收大于支。一个人储蓄的目的: 一是为了还债,二是为了退休后养老。,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4、四种消费理论的对比 相同:以消费行为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的。 不同: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侧重于消费者的短期消费行为,认为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固定的。 其他三种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侧重于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认为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虽然不同消费理论的基本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存在实质性区别。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实际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互相补充的。,第二节 消费函数理论,二、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5、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利率; 收入分配; 价格水平; 财富;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