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43377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演讲摘编编者按:2005年4月28日在京举办的首届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术报告会在业内引起了极大关注,对于专家们所带来的新理论、新视角、新技术、新方法,业内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受各种条件制约,能够有缘亲面大师的业内人士并不多,为弥补这种缺憾,使更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也能接触到经典理念,本报特辟专版,以飨读者。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孟兆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孟兆祯教授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设计方

2、面造诣颇深。主编园林工程教材被全国有关院校广泛采用,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攒、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置石、假山、园林工程。主持数十项风景园林设计,多次国家林业局、建设部设颁发的奖项。 设计遵循的理念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民族园林之林。 中国在上古与洪水斗争的实践中疏浚河流、清淤筑山、崇尚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理念,从而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学讲究“物我交融”、“比兴”的手法和“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学习方法。中国绘画有“外师造化,内得心源” 的创作方法和“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和评

3、价标准。文学和绘画又在历史发展中给造园以千丝万缕的影响。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总结出中国园林的理念和追求的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管子-五行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但人也不完全是被动的,“人杰地灵”和“景物因人成胜概”反映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美学家先生用现代的言语将中国风景园林艺术总结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景象极其自然而又富于人文的内涵。 传统设计理法 传统可理解为相传成统,统即统一。全国各地的风景园林具有统一的民族风格,当然也各有地方特色。园冶最后立专篇论借景并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是承接文学“比兴”的“物我交融”、“托物言志”的理法并

4、贯穿其它园林设计理法环节的根本理法。借的词义并非“借贷”,而是“凭藉”。事物都有因果关系要借 “因”造景,所以称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宜指园之地宜,优劣势何在,要精巧就要体现充分利用和发挥园之异宜。“借景随机” 指随遇而借,无非自然与人文资源。借景的效果是客观的,一定要打动游览者之心,使之与设计者在心灵上一样激起火花,产生艺术的共鸣。这便是“借景无由,触性俱是”的道理。 借景的最高境界是“臆绝灵奇”,臆指带猜测性的思考,也可进而理解寻觅、捕捉。臆想到相对不可能再深入的绝处,设计作品便可达到灵奇的效果。 以下再结合计的序列分别说明借景如何贯穿全部设计环节。 1问名 设计对象定性、定位后就要思

5、考景名。景名不单纯是符号,更是表达建园目的,树立景题,以按题行文的大事。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要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景名由借因而来,拙政园表达拙者之为政;残粒园和容滕居言其小;退思园显然园主退而思过;沧浪亭必居于水。 2相地 按照既定的造景目的选址,通过观察思度、分析用地之宜称相地。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指主观设计认识与客观地宜吻合,则构园才能得体。避暑山庄是造园家用六年多的时间,足迹近半个中国,最终才选上热河后称承德。相地涵蕴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风景名胜和大地景物也要相地,但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天然资源。 3布局 布局是总体设计,微观景物是在宏观布局合理基础上产生的。布局要合内容

6、、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为一体。清代画家笪重光说: “文章是案头上的山水,山水是地面上的文章。”因此园林布局要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用地广阔者忌空乏,狭小者不感拥挤和局促,狭长者避免冗长,扁阔者使无短浅之感。 4理微 游览是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的。宏观、微观同等重要。局部求精、集零为整则更精。要有“景不厌精”的概念,但精并不一定是细,粗犷也是精求的一种风格,更不是拿钱堆砌。华丽和朴素都是美,要因地制宜。 5世代接替和余韵 风景园林建设不属“急功近利”而是“慢功远利”,甚至有赖于世代接力。泰山、西湖都是数百年、数千年的积累。 设计虽要精益求精,但也要适可而止地稳定下来。世无绝对之完美,只能做到

7、尽可能的完美。在大体不动的情况下可以衍生余韵。 6置石与掇山 中国古代园林有“无园不石”之说,假山是中国园林运用最广泛、最灵活和最具体的手法。仅以置石的特置而论,以特写的手法从前置框景、背景、视线关系等方面确定山石的布置,石因园之异宜而益彰。颐和园仁寿殿前和乐寿堂均以特置山石为庭院主景,一如朝揖而立,一如安眠而卧,应朝宫和寝宫之境而设。苏州怡园琴,或院中二石相偎如母鸡护小鸡,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作也。除特置外还有散置、几案、山石花台和山石与建筑结合的多种置石。 掇山为掇石成山。自然山石风化是化整为零,掇山则集零为整。要在“有真为假,作假成真”。而假山之真又在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的功夫,下

8、“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苦功,最后以“卷山勺水”高度概括自然山水而奏效。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 谢凝高教授,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建设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20多项风景区的研究和规划,主持或参与多处城市规划。 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探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先从其具有的价值谈起。 风景名胜区的价值 当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自然科学、自然美学和历史文化三重价值。 自然科学价值包括地质、地貌

9、、水文、生物、生态等科学价值。根据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通过区域乃至全球对比研究,可以得出某风景区地质地貌学价值属世界级、国家级或地区级的结论。 生物生态学价值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及具有科学保存价值的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 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作为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资源,如衣、食、住、行等;间接使用-作为人类精神和科教活动所需的风景区,体现科教、游览、启智、创作、体验等价值。另外,使用价值还包括间接地支持风景区外经济社会的环境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风景区作为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实验室而论,其潜在价值的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根据中华民族悠久而传统

10、的审美观,对山水自然美的评价,一般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等要素。 形象美是风景美的主体和基础,可概括为雄、奇、秀、幽、奥、旷等。以宏观的形象美为基础,相应地展现出中观、微观及各种美学元素,如色彩、线条、动静、音响等有机结合,构成各有特色的自然美学价值。 我国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华在于以自然为主,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我国的名山有数千年历史,现在177处国家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在唐宋时代即已成为名山,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有形文化是指古建筑、道路、桥梁、摩崖石刻等;无形文化是指史书记栽的名山文献,文人创作的山水诗词、游记、绘画以及民俗风情等。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

11、为了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有限度地合理利用。为此,应根据风景遗产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应各种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进行功能分区。首先是风景区内外的分工,即区内以精神文化与科教功能为主,区外作为旅游服务基地,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如五岳名山的功能分区,俗称“山上游,山下住”。九寨沟的功能分区为“沟内游,沟外住”。 同时,风景区还应按以下功能分为5区:(1)生态保育区:生态科学价值高,不对游人开放,保护原生态,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 )特殊景观区:自然美学价值高,开放游览,不建机械交通与住宿设施,修建生态步游道、解说系统和必要的休憩点。(3)史迹保存区:开

12、放展示,维护原作,不能改造。(4)服务区:可修建公路,建设安全、卫生、简朴的食宿及文化活动等服务设施,并实行特许经营。(5 )一般控制区,除上述四区外,原有村落和田园等,控制在与风景区协调的原则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精细农业,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村落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等,随着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可把山区的农民迁出风景区。此外,还要划定风景区外围的保护地带,防止破坏性项目开发。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对策 遗产保护、保存、维护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时刻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威胁风景区遗产地的安全,尤其是人为因素更为危险。因此,要不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克服和消除破坏风景遗产的威胁,永续利用

13、。 当前我国风景区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如下: 1正确定位定性 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然而,有的决策者错误地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有些甚至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毁景牟利,把传世性的遗产毁于一旦。因此,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定位、定性。 2改革管理体制 由于把风景遗产定位于“旅游经济开发区”,又把管理权交给地方政府副县级以下,权威性不大,局限性很大。其结果造成权力比主管部门大的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有关政府单位,纷纷入驻风景区 “割地开店”,造成条块分割。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

14、是由国家建立职能部门,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如加拿大建立了国家遗产部。 3加快立法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已“暂行”20年了,应赶快建立国家遗产保护法。世界其他国家一般建立国家公园后,很快就立法;有的同时立法;有的是先立法,后建国家公园。 德国风景园林最新发展 阿诺-施密特(Arno SSchmid)教授,拥有40年从业经历,国际风景园林界著名领导人之一,现任德国联邦建筑师协会主席,曾先后担任德国风景园林协会(BDLA)两任主席、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两任主席、欧洲风景园林设计基金会副主席。多次担任国际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竞赛评委和评委会主席。 两年一度的德国风

15、景园林师协会奖评比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极富盛誉。该奖项从1977年由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提出至今已有28年历史。以下,我将结合中国和德国的国情介绍几个获奖项目。 学习但不能机械模仿 中国园林在美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德两国风景园林的相似之处是都面临着全球化、产业化和工业化的浪潮,这点在美国也是一样。中国国土面积非常大,但可使用的新空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展。因此,对原有土地进行循环使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德两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有着大致相似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来讲,在进行风景园林建设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学习其它国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能机械地模仿景观,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做法。 由慕尼黑旧机场改建而成的慕尼黑风景公园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1995年,慕尼黑政府针对旧机场改建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国际竞标,来自法国的拉蒂图德?诺德赢得了此次竞标的一等奖。整个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历时将近10年。该公园包含一个木质的矩形区域、一条对角轴线和极富创意的人造设施。200多公顷的慕尼黑风景公园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可识别性,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公园”。2005年,该项目获得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金奖。同年,该公园还承办了“联邦花园展览会及花园节”,成为了解德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园艺水平的一个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