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08381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诗歌创作不绝如缕。人们忘情于优美的诗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感世遣怀,哀伤民生之音。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辞藻耐人寻味。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呢?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

2、学生整诗的积累、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此外,我还收集打印“古典佳句背诵”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1)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

3、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为三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句为四个音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2)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4)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遴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

4、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二、 重视教法,主动探究。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和鉴赏训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涵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传统诗词教学我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一)、抓住意象赏诗法: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

5、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诗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个句子中的“红日”,如同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青春的纯洁。(二)、知人读诗鉴赏法: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赏诗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沁园春雪,只有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才有可能解得这首词。毛泽东不仅是政治家、

6、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大诗人,这是解这首词的一把钥匙。毛泽东缔造了中国的历史,他的诗自然也记录着历史,无论是行军途中还是战争间歇,生活有多么浓烈,他的诗就有多饱满;面对人生,气吞山河,高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用自己的词作张扬了生命的美丽,为自己增添了人格魅力。在教学古诗词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人身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中不但体会了诗词之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了解。(三)、抓住“诗眼”品析法: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在教学

7、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如陶渊明饮酒的诗眼是“心远”二字,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它。教师可以围绕“心远”二字来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心远”入手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答案是“心远”。那么“心远”是什么意思?“心远”就是思想感情远离世俗世界。你认为“世俗”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是爱钱、爱权、爱名诗人“心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弃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悠然”是恬静、闲适、对生活无所求

8、人生态度。通过师生间共同探讨品析,使得学生对诗的主题就有更深的了解。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感性的文字,从中体会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襟,感受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地生活。 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 篇(含课文)”

9、,但纵观我们的教材,古诗的内容毕竟有限,小学六年的教材中古诗的总篇数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扩大学生古诗阅读的信息量,必须对古诗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园,以期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使其感受古典文化得底蕴。 一。以课本为载体进行古诗拓展阅读。很多专家学者曾言,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这里是强调课外阅读对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但也是对课堂内教学效率的一种批评。我们能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既得益于课外,又能更多地得益于课内呢?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过多地拘泥于课

10、文,课本是教学的凭借,但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过多地受教材的约束,将本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材料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古诗教学中,既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拓展阅读,1、从作者出发选择拓展阅读材料。可以补充作者生平经历及所著作品,以供学生阅读。如,在学完了李白所写的赠汪伦一诗后,我在课内组织了一次小小的朗诵比赛,让学生来背诵李白的其他诗,如果是教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就在黑板上写下来,集体读一读,背一背,不求甚解,但对学生的诗歌积累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再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时,我在课前先引导学生了解了“唐宋八大家”,然后请学生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并且阅读他们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带到课

11、堂与同学分享。这样的环节设计以点带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时代背景出发选择史实阅读。有的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习诗词作知识铺垫。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先介绍作者及背景。而后半部提出思考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背几句描写友情的句子。(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与汪伦之间

12、的深厚感情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很容易感悟到平淡的诗句中流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感受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知识。3、从诗词的体裁出发进行类比阅读。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赠汪伦一诗,在体裁上属于送别类诗歌,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学生很快就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的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一节课,学生学懂了三首古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课后,我还布置同学们搜集

13、、吟诵有关送别的诗歌,进一步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课外。4、从诗词的情感出发选择材料。例如,春夜喜雨一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无喜雨之情,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两首诗同时出示给学生。第一步:让学生对照着读,感受诗人相同的心情;第二步,让学生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加深理解。实践证明:教材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是能够实现耗时少、效

14、率高,开开心心学语言的理想境界。二。从兴趣出发,开展古诗课外拓展阅读。 新大纲明确指出:“对古诗的学习只要求获得初步的整体感悟,积累古诗文的精华和儿童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古诗积淀,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开始在量上有保底要求,继而,在质上有所提高,定期检查评比,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积累、学习、竞赛。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热忱,使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为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于是,我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1、班级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 首诗为三级,背 25 首诗为二级,背 30 首以上的为

15、一级。根据这一计划,大部分学生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天课前准备 3 分钟读背古诗,每周集中背两到三首诗,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读。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古诗吟诵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提高。2、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不仅引导学生诵读,还要师生共读。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学生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且定期更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凡此种种,旨在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诗文的熏陶和感染。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在环境布置,活

16、动展开中,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提高班级品位。三、在诵读中感受文化底蕴,从写作中感受生活的乐趣。经典诗文诵读的宗旨是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因为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因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者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也是锤炼儿童的记忆力、开发其智力的最佳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反复的强化诵读,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为写作积累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厚积而薄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