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08024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宝行业企业培训课程设置方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训课程设置,一、前言,1、培训课程设置的目的,1、培训课程设置的目的,一、前言,系统培训模式模型图,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 训 实 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科目、,2、培训课程设置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方法、,培训地点,一、前言,2、培训课程设置考虑的因素,课 程 目 的,方 式 方 法,时 间 材 料,完成活动设计,一、前言,1、现在贵公司培训课程设置的信息来源 为何? 2、现在贵公司培训课程设置的标准及原则 为何? 3、现在贵公司培训课程设置的方式或方法 为何?,二、培训课程的选择,问题探讨,1-课程设置外部培训信息来源,咨询顾问公司(培训机构) 竞争对

2、手的培训课程 国家有关企业培训发展的政策(要求) 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教育学科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二、培训课程的选择,2- 课程设置内部培训信息来源,组织中 个人培训 需 求,企业战略,培训实施全程记录,企业目标,个人人生发展规划,培训资源,培训评估信息,各部门 工作计划,各部门培训计划,各部门工作目标,企业发展计划,培训心得,二、培训课程的选择,3- 培训课程设置原则(标准),以培训发展需求为依据 以企业发展计划为依据 以各部门工作计划为依据 以可以掌握的资源为依据,二、培训课程的选择,4- 课程设置的方法,以学科内容设计课程 以学习者做为设计课程依据 以社会资源做为课程依据,二

3、、培训课程的选择,5- 培训课程选择的原则,评估培训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的重要性、常用性、阻碍性,二、培训课程的选择,5-1 重要性-importance,有些知识、技能和态度,虽然不是常用,但到要用时却非懂不可。 如一些安全防卫技能、知识的训练,二、培训课程的选择,须常用到的知识、技能、态度。 如:做人的基本礼貌、礼节,5-2 常用性-frequency,二、培训课程的选择,有些知识、技能,学了可能影响到日后的其他学习。 有些知识、技能与态度是需要时间渐进培养,但常造成揠苗助长。,5-3 阻碍性-risk,二、培训课程的选择,6- 培训课程选择的标准,必须学习(must learn

4、) 应该学习(should learn) 最好学习(nice to learn),二、培训课程的选择,6-1 必须学习(must learn),该知识、技能或态度,具有高度重要性与常用性,但阻碍性很低。,MUST LEARN(I)=高度重要性+高常用性+低阻碍性,MUST LEARN(II)=中重要性+高常用性+低阻碍性,MUST LEARN(III)=高重要性+中常用性+低阻碍性,二、培训课程的选择,该知识、技能或态度,具有高度重要性与常用性,但也具有高阻碍性;或具有低度重要性与阻碍性,但有高常用性;或具有高重要性,但有低常用性与低阻碍性,6-2 应该学习(should learn),sho

5、uld learn(I)=高重要性+高常用性+高阻碍性,should learn(II)=低重要性+高常用性+低阻碍性,should learn(III)=高重要性+低常用性+低阻碍性,should learn(IV)=中重要性+中常用性+低阻碍性,二、培训课程的选择,该知识、技能或态度,具有低重要性与常用性,及低高阻碍性;或具有低重要性,但具高常用性与阻碍性,或具有高重要性与高阻碍性,6-3 最好学习(nice to learn),Nice to learn(I)=低重要性+低常用性+低阻碍性,Nice to learn(II)=中重要性+中常用性+高阻碍性,Nice to learn(II

6、I)=低重要性+高常用性+高阻碍性,Nice to learn(IV)=高重要性+低常用性+高阻碍性,二、培训课程的选择,Nice to learn(V)=中重要性+高常用性+中阻碍性,7- 课程指标评量表,1 2 3 4 5 6 7 8 9 10 重 要 性 常 用 性 阻 碍 性,二、培训课程的选择,三、培训方式的选择,1- 在岗培训,主管或有经验者指导 担任职务的工作分派 部门间的工作轮岗 部门外的工作轮岗,关联企业的派遣轮岗 公司内的学习 自己部门内的学习,2- 离岗培训(off-the-job-training),三、培训方式的选择,公司外的学习 国内外科研单位、学校进修 厂商代训

7、政府或相关组织举办的学习 培训机构或公司举办的学习,3- 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三、培训方式的选择,读书会 档案资料、书籍的阅读 参观、访问、考察 参加社会教育进修学习 其他,4- 在岗培训的特色,三、培训方式的选择,优点,步骤,缺点,4-1 在岗培训的优点,三、培训方式的选择,花费低 真实性 对不能在静态工作者有激励性,4-2 在岗培训的步骤,三、培训方式的选择,1、将工作分类,拟订培训大纲,准备培训设备和材料 2、确认学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技能,以拟定学习的动机 3、说明示范,以一次一步骤进行为原则,并强调重点 4、应用:让学员实际操作练习,并改正其错误。再让学员

8、自己解释其操作重点,直到学员及讲师都了解他的说明。 5、追踪评鉴(follow up): 让学员自己上场,随时检视。,4-3 在岗培训的缺点,三、培训方式的选择,1、教室理论教学和OJT没有办法配合很好 2、生产线或作业上是以生产为重心,长久而把培 训忽略 3、若讲师未受过训练,常用错教学方法,延误教 学效果 4、培训材料有时太过时,有的太深涩 5、培训课程没有明确的职务分析,5-1 离岗培训的特色,三、培训方式的选择,建教合作模式 企业包班 专业委外 其他,5-2 离岗培训优点,三、培训方式的选择,学习效果容易改善 增加培训内容广度&深度 大量或快速的培训能力 其他,6- 小结训练方式的选择

9、,三、培训方式的选择,1、高科技性的培训宜采用Off JT,2、技术性的培训宜采用Off JT或OJT,3、半技术的培训宜采用OJT,4、新进人员采用OJT,主管或资深员工 采用Off JT,1- 培训方法和学习特性,四、培训方法,方 法,原则特性,讲演法,读书报告,讨论小组,个案研究,教学游戏,角色扮演,专案设计,篮中法,敏感训练,: 很好,: 好,: 较弱,2- oil shock 石油“组织能力训练”课程与训练方法,四、培训方法案例,2- oil shock 石油“组织能力训练”课程与训练方法,四、培训方法案例,2- oil shock 石油“组织能力训练”课程与训练方法,四、培训方法案

10、例,2- oil shock 石油“组织能力训练”课程与训练方法,四、培训方法案例,3- 培训方法的选择 讲演法,四、培训方法,特性: 利用媒体、在课堂讲述及保留时间做讲者与听者之沟通,目的: 适合大群学员 教学资料可以事先准备妥当, 教学时间亦易控制,缺点: 要掌握听众,从头到尾的专心一意很困难,特性: 观念、意见的沟通,四、培训方法,3- 培训方法的选择 讨论法,目的: 适合有各类意见之收集或改变观念及对活动的回馈,缺点: 易失去讨论的重点及方向,3- 培训方法的选择 个案研究法,四、培训方法,特性: 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做诊断或解决特别的难题,目的: 较适合静态地解决事情,缺点: 学员可能

11、误解状况处理和自己面临的一样,四、培训方法,3- 培训方法的选择 教学游戏,特性: 对公司决策运作的联系,决策者包括各类管理,目的: 适合训练经理人员 转换理论知识为应用知识,缺点: 很难评估游戏后的决策是否最好的。学员可能在游戏中不够严肃正经,3- 培训方法的选择 角色扮演,四、培训方法,特性: 学员表演他们必须面对面处理的问题,目的: 以表现实际人性的观念、技巧等练习接受指正,而改变行为,缺点: 学员可能害羞或忸怩不安,或者不正经的表演,四、培训方法,3- 培训方法的选择 作业应用(计划工作),特性: 让学员针对一件工作做有创造性的计划,目的: 作业工作可提供学员对自我智慧及态度的认识,也

12、可让学员发挥想像力,缺点: 学员之间必须能相互合作,但也要配合学员之间之需要差异,否则一失败则易生自卑感,3- 培训方法的选择 篮中训练法,四、培训方法,特性: 学员接到一堆档案、报表文件(和真实工作环境一样的内容),然后学员处理那些东西,并比较处理的结果,目的: 适合于办公室(白领)工人的工作训练 可以从训练中自我回馈而改进 作为改变工作态度或工作优先顺序的训练,缺点: 在比较训练成果时,应注意不要伤到学习速度较慢之学员,四、培训方法,3- 培训方法的选择 敏感训练,特性: 观念评论个人的行为 观察评论团体的行为,目的: 学员学到行为的效应(对个人和团体),以增长相互的了解,尤其是沟通的训练,缺点: 学员不喜欢别人的批评 常只是提出问题但未能解决问题,五、培训课程设置案例,六、培训课程设 置的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