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07736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概述.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主讲 段萍,内容提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学习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套基于教与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1 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构成,1 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所依据的哲学、心理学、文化学、教育学、技术学等方面的基础。,针对实现特点的教学目标而构建。一般而言,我们所提倡的是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促使教学模式发挥功效的各种条件(教师、学习者、内容、

2、技术、策略、方法、时间和空间等)的优化组合结构。,特定的教学活动程序或逻辑步骤。操作程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而灵活变通。,因目标、程序、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各种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内容提要,2 教学模式分类,内容提要,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无疑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要针对自己的目的去选择正确的模式”(丹尼斯,1987) 我们不需要探讨哪一种模式最佳,而是哪一种模式的哪些侧面针对什么样的目的可以取得什么效果。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习者的特征、教师

3、的自身特点。,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 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 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那就要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那就要更多地采用突出社会互动、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 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根据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模式: 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接经验,所以

4、应采用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 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更好的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 另外,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内容提要,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 但是这种接受学习应该是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新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 发生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必

5、须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旧知识得到改造,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新旧知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即帮助学习者认识到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怎样的“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选择和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深入理解和应用迁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则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从而获得

6、新知识的意义;与此同时,新知识将通过“同化”被吸纳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得以扩展。,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新学习内容,正确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迁移、运用新知识,明确目标,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心向,接触新学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同化新知 意义建构,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阐明目标,讲解先行组织者,讲解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根据新旧知识关系选择相应的内容组织策略,促进同化和意义建构,提出问题,学生 活动,教学 进程,教师 活动,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1)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个步骤包括阐明教学目标,呈现并讲解先行组

7、织者和唤起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体验。阐明教学目标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先行组织者是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应存在某种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而且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当前所学新内容具有某种非任意、实质性联系的“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它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桥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相

8、对应,先行组织者也有“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过程中,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在后面对当前新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能对实施何种“先行组织者”策略做出恰当的选择。,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2)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 对当前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呈现,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验、阅读、作业或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 学习材料的介绍与呈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使学生易于了解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便于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以及各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对整个学习内容能从系统性与结构性去把

9、握。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集中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3) 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即帮助学生把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除了要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教师应依据当前所学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是“并列组合关系”而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 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类属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渐进分化”策略; 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总括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逐级归纳”策略; 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并列组合关系,则教学

10、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整合协调”策略。,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 (4)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应用精细加工策略和反思策略来巩固和深化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操练与练习策略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迁移。,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对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使学生更好的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高度概括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部分常规课堂教学都可以采取在此

11、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课程标准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探究式学习通常包括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五个环节。,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学习准备心理,分析问题,思考初步方案,形成行动计划,收集、分析、加工、评价信息,讨论、共享资源、信息,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方法,意义建构,学生 活动,教学 进程,教师 活动,总结提高,讨论、反思、自评、互评、拓展、迁移,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动机、探究动机,提出启发性问题,提供学习策略指导,提供认知工具,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提供资源、方法指

12、导,提供协作、问题解决的工具,协作策略指导,组织并参与讨论,总结、点评、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或情境,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师导入教学主题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探究动机的需要。 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设置一个待探究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需运用当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播放一段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视频录像,或是朗诵一首诗歌、放送一段乐曲、讲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演示专门制作的课件、设计一场活泼有趣的角色扮演 教师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动机的情境,学生一旦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就可在情

13、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产生探究的兴趣。,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2)启发思考 在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激发起学习兴趣并形成了学习的心理准备之后,教师应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而且能涵盖当前教学知识点的若干问题(切忌提出一些有明显答案或明知故问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这一过程也就是主动地、高效地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问题思考阶段,教师对于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应当利用何种认知工具或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以及应当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及资源、包括如何处理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等等,都应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则要认真分析教师所提

14、出的问题、明确自己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全面思考形成初步的探究方案。,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或是利用在教师指导下从网上或其他途径获取的工具和资源),围绕教师提出的与某个知识点有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这类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活动包括:学生利用相关的认知工具(不同学科所需的认知工具不同)去收集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关的各种信息;学生主动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性分析、加工与评价;以及在分析、加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即由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15、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并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认知工具、学习资源以及有关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指导。,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4) 协作交流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协作交流的工具,同时要对如何开展集体讨论、如何面对小组成员的分歧等协作学习策略作适时的指导,而且教师在必要时也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16、(不能只做场外指导)。 协作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深入完成知识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过程。,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4) 总体提高 总结提高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其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来补充和完善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这两个阶段以后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达到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关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这两方面的要求)。 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包括讨论、反思、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的活动包括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与迁移拓展有关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对当前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提出与迁移拓展有关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某个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完成某项作品。,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