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69088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平行班,含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自晋以后,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

2、都是考据学的先导。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清代辨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通辨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考证原书上的典章制度以及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辨证,甚为有益。专辨一

3、史的书,以辨“四史”者最多。崔适的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辨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非常不够。这是因为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即以文献考证文献而论,清代学者也没有考证

4、完,例如从对诸史之史书志考证看来,侧重于地理和艺文,天文、律历、书表考证不太多;有关社会经济之食货志,风俗习惯之舆服志则绝无考证。清代学者考证使用的方法,是以文献考证文献,即以甲书上的史料辨证乙书上的史料,以真书上史料订正伪书上的史料,以各书上一般的通论指斥某一书上独特的异说。这种方法,用以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证是可以的,用以史前史的资料考证,那就无异以伪辨伪,以疑证疑。晚近以来,对于考古学上的史料之考证,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但也不是到了我们就没有事情可做。例如若干青铜器物的时代,尚待考证;若干甲骨文字的字义,尚待训释;若干汉代的石刻画像,尚待说明。特别是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古人类、古生物

5、的化石,古角器物、彩陶等,都需要我们做详细而精密的科学研究,才能变成史料。(摘编自翦伯赞史料辨证与考据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同一史实,不同的书记载不一样,引述原文各不相同;采摘古书不标明出处,商榷前史讹谬,以致异说纷纭,真伪难辨,因此,史料需要辩证。B. 汉代经注开启了考据学先河,晋代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骃注史记,裴松之增补三国志,吴缜纠正新唐书,这些是考据学的先导。C. 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校正原书上的文字,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考证、校勘典章制度及史实,两书辨证诸史,融合贯通,系统全面。D. 对于史书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地方,清代学者探源索隐,钩沉辑佚,有通

6、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考据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殷周的彝鼎、两汉的石刻画像等考古资料在清代虽已被发现,但并没有用来考证古史,这说明当时学者还没有认识到文物的价值。B. 虽然清代辨证文献史料的著述很多,但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绝无考证,由此看来,当时学者辨证史料的范围尚不够全面。C. 清代学者用文献考证文献、史料辨证史料这种方法考证有史以后的史料有效果,考证史前史则有许多需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D. 清代学者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等手段,对古典文献和考古资料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可信的史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一项是A. 清代学者埋头于故纸堆,致力于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造成学术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和当时政治上的限制有很大关系。B. 不知道利用考古学上的资料,也缺乏较多的考古发现,因此,从史料的范围来看,清代学者考证史料仅局限于大部分的文献资料。C. 晚近以来,虽然考证考古学上的资料取得了成绩,但对于一些青铜器物的时代、甲骨文字的字义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D. 清代考据学的成就与不足让人们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考古学上的史料即如地下出土的新材料。【答案】1. C 2. D 3. A 【解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编辑型学者周振

8、甫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编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鳊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午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祢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跑龙套”的代名词。周

9、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编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意,出版时订正

10、。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

11、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

12、者”的眼中,这样做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

13、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波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摘编自俞晓群、徐俊等人的文章)【相关链接】周振甫,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钝书管锥编序)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期间,周振甫在

14、老师钱基博的指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晚年,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校订出版了老师的著作。B. 在出版谈艺录和管锥编这两部学术巨著的过程中,周振甫与钱钟书之间成就了一段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珠联璧合的佳话。C. 作为杰出的编辑家,周振甫在编辑岗位默默耕耘六十余年,编校了许多重要的文史大著,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编辑工作者的楷模。D. 周振甫不直接回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而是说“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这表明他对没有成为一个职业学者还是感到有些遗憾。5. 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答案】4.

15、 D 5. 他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编辑职业背景,其学术风格与“学院派”不同他的文章体例不是“标准格式”,而像是“书稿审读意见”,其学术表达很高超他的著作学术出口多,能让读者获得学术启迪,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每答出一点1分,三点得4分) 6. 在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主张编辑与学者应达成“两位一体”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作为为学为编之道主张同作者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更尊重作者,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任意答出三点得5分)【解析】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编辑型学者”,这出现在文章第六段,第六段的开头说“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这就说明至少文章第五段和第六段应是写他作为“学者”的表现,而其他部分都是写周振甫作为“编辑”的表现,最后依据分值分点进行概括即可。6.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编辑思想”,如果说上一题是考查周振甫作为“编辑型学者”的表现,那么此题就是考查他作为“编辑”的表现。本题的答案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