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13788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9.2 农业的地域类型练习(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农业的地域类型一、选择题【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西班牙柑橘生产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实现专门化生产。读西班牙柑橘生产布局示意图,完成1-2题。1有关西班牙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布局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市场供应期 布局差异可以更好适应水源的多少布局差异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布局差异自然原因主要是南北方热量的差异ABCD2橘园中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其目的是A减小昼夜温差B提高土地生产效率C保持水土D降低地面反射率【答案】1C 2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农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等。1由于南北方热量的差异,柑橘生产分批次进行,主要是

2、为了占领市场,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水源对柑橘的分批次成熟关系不大,而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不会提高劳动效率。正确,故C正确。2据图可知,橘园分布多位于山区,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橘树行间种植杂草,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故C正确。减小昼夜温差不利于柑橘的糖分积累,种草经济价值较低,故不能提高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地面反射率不利于柑橘着色。【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等九校(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高三5月联考】农谚云:“ 一年红花草,两年田泥好”。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多在水稻秋收前夕,套播于稻田中,水稻收割之后的次年初春时节,红花草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长成江而“草原”,将初

3、春的乡村装扮得如诗如画。回答3-4题。3红花草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红花草种植业日趋衰落。判断其衰落的原因有:( ) 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放开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承包者变更频繁,往往出于眼前利益,掠夺式经营红花草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下降、种植利用技术集成不足其种植易导致土壤板结ABCD4红花草开花时节,宛如紫云,煞是好看,也吸引蜜蜂在其间飞舞酿密,即驰誉中外的“紫云英密”,花期过后,随着插秧季到来,红花草将被翻耕覆地沤田,变成绿肥滋养大地。判断江西蜜蜂采红花草花蜜的时间( )A2月B4月C6月D8月【答案

4、】3B 4B【解析】3本题考查影响红花草种植衰落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放开,大量化肥进入市场,农户减少红花草的种植,正确;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承包者变更频繁,往往出于眼前利益,掠夺式经营,提高复种指数,已获得经济效益,正确;根据材料红花草将乡村点缀得如诗如画,说明红花草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下降、种植利用技术集成不足,正确;由于红花草与水稻是套种,其种植易不易导致土壤板结,错误;故选B。4根据材料多在水稻秋收前夕,套播于稻田中,水稻收割之后的次年初春时节,红花草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长成江而“草原”,故此推断江西蜜蜂采红花草花蜜的时间

5、为4月,B正确;6-8月为水稻生长的季节,C、D错误;2月气温较低,红花草不会开花,A错;故选B。【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测】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据此完成5-7题。5三杨庄遗址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A气候干旱B植被覆盖C淤沙深埋D地形遮挡6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A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B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7图

6、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保持土地肥力延长生长同期减轻春季旱情减小昼夜温差ABCD【答案】5C 6A 7B【解析】5根据材料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得以保留至今的原因是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将遗址淹没,填埋地下,在后来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人类获得影响,得以保留至今,故选C。而植被覆盖、地形遮挡都不能避免人类获得对其进行破坏,B、D错误;而该区域位于我故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A错;故选C。6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河滩地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壤的盐碱化,该地田垄呈南北走向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排水,减少下渗,减轻该地的土壤盐碱化,A正确。引导水汽

7、,增加土壤含水量是垄沟和垄台的作用,跟走向没关系,C错;垄台和垄沟的高度和宽较小,不具备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的功能,错误。故选C7根据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且该区域为我国季风区,春节气温回升快,这样栽种在垄沟有利于汇聚水分,缓解旱情正确,将作物两侧的土培在作物周围有利保持土地肥力,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正确;一个地方生长周期的长短与当地热量相关,该种耕种方式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错;同样该种耕种方式也没有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错误,故选B。【北京市丰台区2019年高三二模】下图示意我国甲山峰与乙山峰垂直自然带谱。读下图,回答8-9题。8海拔30

8、00米以下,影响甲峰南坡与乙峰北坡垂直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热量 水分B地势 光照C湿度 温度D地形 降水9甲峰南麓、乙峰北麓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甲峰南麓以林业为主 乙峰北麓以牧业为主两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两地区以混合农业为主ABCD【答案】8A 9A【解析】本题组以两地不同山体的自然分布图考查山体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8本题考查山体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甲山峰3000m以下自下而上自然带依次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带而乙山峰3000m以下自下而上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草原带、寒温带草原带、寒温带针叶林带;可知甲的纬度低于乙地,导致二者的差异是由

9、于热量和水分条件的不同,A正确;9读图可知甲山峰山麓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业;乙山峰山麓自然带温带草原带,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A.【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下图示意某地区土地利用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情况,其农业景观描述如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山地可能位于A阿尔卑斯山地区B印度半岛东部C南非东部D南美北部11图中海拔2 000米以下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地中海农业B水稻种植业C种植园农业D混合农业【答案】10D 11C【解析】10图中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以种植咖啡、可可、甘蔗为主,说明该地区地处热带,排除A;该山地海拔大

10、于4 000米且有终年积雪,排除C;印度半岛东部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可以排除B;南美北部的安第斯山区,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符合图示特点,据此分析选D。11海拔2 000米以下地区以种植咖啡、可可、甘蔗为主,属于种植园农业。故本题选C。【浙江温州市2019届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下面小题。12甲、乙、丙、丁四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A园艺业、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热带迁移农业B乳畜业、种植园农业、绿洲农业、大牧场放牧业C畜牧业、水稻种植业、绿洲农业、地中海式农业D乳畜业、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13提高乙地粮食单产的有效途径为A扩大播种面积B推广机械农具

11、C选用优良品种D提高耕作制度【答案】12D 13C【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12甲地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乙地位于南亚孟加拉湾,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丙地位于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丁地位于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故选D。13扩大播种面积只能增加粮食总产量,不能提高粮食单产,A错误;推广机械农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能提高粮食单产,B错误;耕作制度取决于热量条件,已经是热带没法通过提高耕作制度来提高乙地粮食单产,D错误;选用优良品种可以提高粮食单产,C正确。选C。【安徽省皖中名

12、校联盟2019届高三10月联考】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下表完成14-16题。1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15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A玉米地 B苹果园 C铁杆蒿地 D沙棘地16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A坝地玉米 B人工苜蓿 C铁杆蒿 D苹果园【答案】14B 15C 16A 【解析】14从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土壤储水量较小,墒情差,说明气候较为干旱;该地经济林木为苹果,是我国温带地区;从地形分析,农田多位于坡地及

13、坝田上,地势崎岖,平地面积小;综合分析,符合以上特征的是黄土高原,所以B项正确。15从表中数据分析,铁杆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小,土壤有机质消耗少,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故选C。16从表中各样地植物群落和储水量对比分析,坝地玉米的地上鲜生物量、地下干生物量大,经济效益好;土壤储水量最高,利于水分保持,生态效益高;故A项正确。【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1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空间分布状况,该地区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海拔介于88.5-208.4米之间。土地利用类型有林地、草地、耕地、沙地、水域和建筑用地。近60年来,该区域存在过度开垦现象。据此完成17-

14、19题。17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相适宜的、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地18耕地多分布在该区域的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19导致该区域过度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 B扩大商品谷物的生产C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 D现代城郊农业的发展【答案】17C 18A 19 A 【解析】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17据降水量和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天然草场广阔,C正确。18耕地往往分布在水分较充足的地区,该地区东部降水较多,较适合开垦为耕地,A正确。19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导致大量草场被开垦,生产力低下,造成草场退化,为维持生计,必须开垦更多的草场,出现过度开垦的状况,A正确;内蒙古东部为我国的畜牧业基地,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20【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一模】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西是农牧业大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农牧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图中图a为巴西地形分布图、图b为巴西人口分布图。(1)简述巴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2)分析图b中甲地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3)分析为促进甲地大牧场放牧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