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621557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糖被只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B.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C. 核膜上的核孔对物资进出细胞核仍然具有选择性D. 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培养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和方法论。【详解】细胞膜上的糖被除了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外,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细胞的糖蛋白还有润滑和保护作用,A错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使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

2、和转移,B正确.核膜上的核孔不是完全开放的孔,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C正确.膜成分相互转化是因为组成生物膜的分子大都可以运动,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点睛】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称为糖被;癌细胞是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具有选择性。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 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生物膜上C. 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小则代谢越强D. 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内相关物质,涉及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酶和细

3、胞内的物质代谢等,综合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动物细胞内没有淀粉,A错误.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正确.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往往代谢越强,C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D错误.【点睛】酵母菌是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线粒体;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有些反应还需要水的参与;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3.图中a、b、c表示物质运输的几种类型,、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P、Q分别表示细胞的两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据图分析,P侧表示细胞膜的外侧B. a过程中,X离子和Y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C. b

4、过程载体在运输物质的同时有ATP水解方能D. c过程不能实现细胞对外界物质进行选择性吸收【答案】D【解析】P侧存在糖蛋白,表示细胞膜的外侧,A项正确;a过程中,X离子为顺浓度运输,Y离子为逆浓度运输,B项正确;b过程载体在运输物质的同时使ATP水解放能,C项正确;c过程可以实现细胞对外界物质进行选择性吸收,D项错误。4.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轮状病毒感染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

5、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D.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答案】B【解析】细胞中存在较多的RNA,且吡罗红与RNA、DNA均可结合,只是与RNA亲和力加强,不能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轮状病毒感染,A项错误;双链RNA的碱基通过氢键配对,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复制过程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项正确;患者严重脱水后,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C项错误;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D项错误。【点睛】效应T细胞的作用:可与靶细胞或抗原结合。(1)可特异性的与被病毒或细菌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原体。(2)可与

6、肿瘤细胞结合,清除肿瘤细胞,发挥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可与器官移植中的外来细胞结合,产生免疫排斥反应。5.将携带抗P基因、不带抗Q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Q基因、不带抗P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P、Q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A. 抗Q基因位于细胞核中B. 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 抗P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 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携带抗P基因、不带抗Q基因的鼠细胞提供细胞质,携带抗Q基因、不带抗P基因的鼠细胞提供细胞质和细胞核,杂种细胞具有P、Q两种抗性,说明抗P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抗Q基因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或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项错

7、误,C项正确;实验不能证明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全能性,B项、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携带抗P基因、不带抗Q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Q基因、不带抗P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而不是与携带抗Q基因、不带抗P基因的鼠细胞核融合。6.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最可能是乙烯 B. 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C. 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答案】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甲能够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脱落酸,A项错误;丙很可能是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促进

8、果实发育,其运输过程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D项正确;植物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高效,C项正确。三、非选择题7.氮是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植物代谢、生长和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1)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NH4+和NO3-的主要方式是_,吸收后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_(写出两种即可)等化合物参与光合作用。(2)一种突变体水稻,其叶绿素含量仅是野生型水稻的51%,但产量与野生型水稻相当。若欲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应取新鲜叶片,用_作溶剂,并研磨,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_ 。然后过滤并测定滤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3)为了探究突变稻的生理学机制,科研人员将突变体水稻与野生型水稻分组处

9、理:全程不施氮肥和正常施氮肥;其他栽培管理均适宜且一致。测得各组叶片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在光照强度大于1000molm-2s-1条件下,不同氮处理的突变体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_; 较低光强下野生型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这是因为此条件下_。总体来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_(有没有)抑制光合速率。【答案】 (1). 主动运输 (2). ATP NADPH (3). 无水乙醇 (4). 碳酸钙(CaCO3) (5). 高 (6). 低光强下高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对光的吸收 (7). 没有【解析】【分析】1、细胞膜从土壤中吸收NH4+和NO3-等离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DNA、RNA、ATP都含有

10、C、H、O、N、P等元素。2、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是否施肥和光照强度对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中施肥后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都增加,但突变型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增加更明显。【详解】(1)植物根系主要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NH4+和NO3-,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细胞合成含磷的化合物,如ATP、NADPH、磷脂等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合物。(2)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光合色素提取中需要用无水乙醇作为溶解色素的提取剂,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研磨时需要添加碳酸钙。(3)据图分析,在施氮肥组中,较低光强下野生型的光合速率略高于突变体,但在光照强度大于1000molm-2s-1条件下,不同

11、氮处理的突变体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比野生型高,说明低光强下高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对光的吸收,两组数据对比从总体来看,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没有抑制光合速率。【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8.如图所示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巨噬细胞环路,其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是糖皮质激素,

12、IL-1为白细胞介素-1(本质为蛋白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单核巨噬细胞受到刺激并分泌IL1的过程中,细胞内_(细胞器)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膜面积基本不变。IL1除了图示功能外,还具有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一样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_的功能。(2)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该激素与_(激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分析图示信息,含有ACTH受体的细胞有_。图中存在的_调节机制使机体内的GC含量不至于过高。(3)从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激素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是_。【答案】 (1). 高尔基体 (2).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 胰岛素 (4). 肾上

13、腺皮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5). (负)反馈 (6).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考查对激素作用、激素分泌调节机制、免疫过程的理解与识记。(1)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的过程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膜面积基本不变。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GC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据图可知,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和单核巨噬细胞,二者应含有ACTH受体。图中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机体内的GC含量不至于过高。(3)图中信息说明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

14、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点睛】第(1)小题第二空容易因考虑不周而漏掉“记忆细胞”。第(3)小题不能反映激素作用的微量、高效特点,只能反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两个特点。9.如图所示为小白鼠体内的3个细胞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_,该时期有_个染色体组;若用显微镜观察该鼠的睾丸,能否同时观察到甲、乙、丙三个图形的细胞?_(2)甲图所示细胞能否通过分裂形成乙细胞?_为什么?_(3)甲到丙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的交叉互换;与丙细胞同时形成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形态与图丙_(相同、不同)。【答案】 (1). (有丝分裂)后期 (2).

15、 4 (3). 不能 (4). 不能 (5). 图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6).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7). 不同【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分裂,主要考查根据图示染色体特征判断细胞分裂的类型和所处时期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详解】(1)乙图所示细胞有丝为分裂中期,细胞内有6条染色体,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12条,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进行不均等的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分裂,不会出现在睾丸中。(2)甲图所示细胞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而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处于中期,所以不能。(3)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点睛】减数分裂的特征:减一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减二无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时有不均等分裂现象;性器官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