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41620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正确的是A.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减小B. 衰变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C. 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D.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A、氢原子辐射光子后,轨道变小,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故A错误;B、衰变不能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是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电子的,故B错误;C、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故C正确;D、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

2、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气体温度不变,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C. 温度降低物体内每个分子动能一定减小D. 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空气,对空气做功4.5105J,空气内能增加了3.5105J,则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105J【答案】D【解析】【详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B、气体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运动速度增大说明宏观的机械能增大,与内能无关,故B错误;C、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降低了,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降低,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减

3、小,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U=W+Q ,由题意知,W=4.5105J,U=3.5105J,解得:Q=1.0105J,故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0105J,故D正确。3.如图所示,让一束光AO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边上,在这个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B. OC光线越来越弱,最终消失C. OB光线越来越弱,但不会消失D.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始终保持垂直【答案】B【解析】【详解】A、逐渐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增大,由折射定律知折射角也逐渐增大,故A错误;BC、在还未发生全反射过程

4、中,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OB越来越强,折射光线OC越来越弱,最终发生全反射,折射光线OC完全消失,故B正确,C错误。D、设光入射角为i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有n=sinisinr=sinisin90i=tani,解得:i=arctann,故反射光线不能与折射光线始终保持垂直,故D错误。4. 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副波形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答案】D【解析】由图A知,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上振动,经3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B图对

5、应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下振动,经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C图对应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上振动,经3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D图对应波长,由图知质点a向下振动,经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所以D正确。【考点定位】机械波【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5.某空间区域有竖直方向的电场(图中只画出了一条电场线)。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电场线竖直向下运动。不计一切阻力,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E与小球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小球所处的电场为非匀强电场,且场强不断减小,场强方向向上B. 小球所处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向下C.

6、 小球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D. 小球一定先做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减速运动,最后静止【答案】A【解析】【详解】AB、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小,由功能关系知电场力做负功,故电场强度方向向上,根据功能关系得:EqEx,知图象的斜率等于电场力,斜率不断减小,故电场强度不断减小,因此电场是非匀强电场。故A正确、B错误;CD、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重力与电场力;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故刚开始时重力大于电场力,下落过程中,电场力越来越小,故加速度越来越大,当电场力减小到0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g,故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6.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了一只微安表,用

7、手左右晃动表壳,让同学们观察表针相对表盘摆动的情况。然后用导线把微安表的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再次以同样的方式晃动表壳,让同学们再次观察表针相对表盘摆动的情况,对比两次实验。下列判断和解释正确的是A. 不连接接线柱时,晃动电表,由于表内没有电流,指针摆动幅度较小B. 连接接线柱后,晃动电表,微安表内会形成闭合回路,造成指针打偏、降低灵敏度、失灵等C. 连接接线柱后,晃动电表,由于电磁阻尼表针晃动幅度会变小,并能较快停下D. 两次实验指针相对于表盘摆动的情况是一样的【答案】C【解析】【详解】A、不连接接线柱时,晃动电表,指针随着晃动不断摆动,晃动幅度大,摆动的幅度就大,故A错误;BCD、连接接线柱

8、后,形成闭合回路,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出现安培阻力,表针晃动幅度很小,且会很快停下,这是物理中的电磁阻尼现象,故BD错误,C正确。7.A、B是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其中一个放出粒子,另一个放出粒子,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与c、d分别表示各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B. A放出的是粒子,B放出的是粒子C. a为粒子运动轨迹,d为粒子运动轨迹D. a轨迹中粒子比b轨迹中的粒子动量大【答案】B【解析】【详解】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粒子和粒子的速度方向未知,不能判断磁场的方向。故A错误;B

9、、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时,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相反,而电性相同,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外切圆;而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时,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相反,而电性相反,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内切圆。故A放出的是粒子,B放出的是粒子,故B正确。CD、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时,两带电粒子的动量守恒,故a轨迹中粒子比b轨迹中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半径公式可得轨迹半径与动量成正比,与电量成反比,而粒子和粒子的电量比反冲核的电量小,则粒子和粒子的半径比反冲核的半径都大,故b为粒子的运动轨迹,c为粒子的运动轨迹,故CD错误;8.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

10、首张黑洞照片发布,照片中是室女座巨椭圆星系M87的黑洞照片,这是黑洞存在最直接的视觉证据。黑洞最初是一个衰老的巨大恒星,它的质量要达到太阳的数十倍以上,恒星不断的发光发热,随着恒星中心的“燃料”不断消耗,恒星内部能量不足,无法支撑外壳重压,恒星内核开始塌缩。最终,所有物质缩成一个体积接近无限小的点,这便是奇点。奇点会形成强大引力场,吸收周围物质,就连光也会被吸进去,至此黑洞诞生。拍摄黑洞用的是事件视界望远镜,该望远镜收集到的不是我们日常的可见光,而是一种波长比光波更长的亚毫米波,亚毫米波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区别,科学家们实际上只能感受到强弱的不同。发布的图片中心黑暗区域正中为黑洞。周围环绕一个新月

11、状光环,一侧亮一些,另一侧暗一些,是因为光环旋转,导致接收者接收到相位和频率变化造成的。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是A. 恒星发光发热是恒星内部的核裂变造成的B. 环状新月型光环上下两侧不对称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C. 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光速D. 事件视界望远镜收集的亚毫米波比可见光的频率大【答案】B【解析】【详解】A、恒星发光发热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造成的,故A错误;B、光环旋转,光与接收者的距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接收者接收到相位和频率与发出的光的相位和频率不同,这属于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 C、星体的逃逸速度是逃脱该星体引力束缚的最低速度,逃逸速度也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在黑洞中,光速无法逃逸,

12、所以将黑洞逃逸速度临界点是光速c,故光速是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故C错误;D、亚毫米波的波长比光波更长,根据c=f可知,亚毫米波比可见光的频率小,故D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9.在“测量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为了选用合适的器材,先用多用电表粗测了一段粗细均匀的被测电阻丝的阻值。(1)他用表盘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先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0”位置,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_(选填“S”或“T”),使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向电阻挡的_刻线(选填“0”或“”)。(2)将红、黑表笔的笔尖分别与电阻丝两端接触,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测

13、量准确,他应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_位置(选填“1”或“100”)。(3)经过初步测量和分析小明决定采取安培表外接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测量该电阻丝实验器材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补充完整_。(4)用刻度尺测量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丝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电阻丝的外径d,示数如图所示,电阻丝外径d为_mm。(5)用测得的I、U、L、d等物理量,写出电阻率表达式 =_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示)。(6)为了进一步研究滑动变阻器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选择合适的电路后,分别用最大阻值是5、50、2000的三种滑动变阻器做限流电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

14、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做出电压表读数U随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曲线a、b、c,如图所示。用最大阻值为2000的滑动变阻器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中的_(选填“a”、“b”、 “c”);如果待测电阻两端电压需要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同时操作还要尽量方便,应选择图中的_(选填“a”、“b”、“c”)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答案】 (1). T (2). 0 (3). 1 (4). (5). 0.725mm (6). =d2U4IL (7). a (8). b【解析】【详解】(1)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0”位置后,要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T,使电表指

15、针指向电阻挡的“0刻线”;(2)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则被测量电阻较小,所以要调小倍率,应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档,然后再进行欧姆调零;(3)测电阻不要求电压从零开始,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电路选择限流式电路以及安培表外接法来进行,实物连线图如下:(4)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5mm+22.50.01mm=0.725mm;(5)由伏安法测电阻可知电阻R=UI,有电阻定律得:R=LS=Ld22,联立解得:=Ud24IL;(6)由题意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距离x的变化关系,被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是串联分压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滑片移动很小距离,就产生了很大的电压变化,说明该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大于被测量电阻阻值,所以a图对应2000滑动变阻器;同理分析,可知,c图线电压几乎不随着距离x变化,说明该滑动变阻器是小电阻,分压效果不明显,所以对应是5的图象;本实验采用的是伏安法测量电阻,为了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