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40125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地球上看来,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海洋的行星总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然而在太空中,地球给宇航员们的印象却并非如此,在一层薄而脆弱的气体笼罩下的地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对一个太空旅行者来说,用来区分地球的特征是黑色背景上蓝色的水、棕色和绿色的大块陆地及白色的云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系统。,你知道吗?,人们一直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其实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08000公里。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

2、345小时自转一圈。它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地球的系统,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地球的核心可能是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称为地核。在地

3、核之外,是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地幔之外是薄厚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为75公里,最薄处仅5公里左右,平均厚度约35公里。地核内层是固体,也有科学家认为是在强大压力下原子壳层已被破坏的超固体。外层是具有液体性质的物质,还推测有电流在其中运动,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本原。外层的厚度约为2220公里。,地球的内部结构,近日点日距 147,100,000千米(每年1月3日左右) 远日点日距 152,100,000千米(每年7月4日前后) 平均日距 1个天文单位(pc) 赤道半径 6378.14千米 极半径 6356.75千米 赤道周长 40075.7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质 量 5.976e

4、24千克 密 度 5.52克/立方厘米 重力加速度 1 G(9.8米/秒) 公转周期 365.2422 平均太阳日 公转行程 9.4亿千米 自转周期 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地球形成自亿年前,大约在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多天;到了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个小时,年缩短到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地壳平均厚度千米,地幔厚度约千米,占地球体积的.,地幔温度为摄氏度,地核厚度约千米,占地球体积的.,物质处于液体状态,内核温

5、度高达摄氏度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物理气候系统,生物地球化学,CO2,NO3,CFMS,植被,平流层 臭氧,温度降水,云,海洋环境,地球外部的圈层,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土壤圈,大气圈 空气是地球自然物质组成中最轻的物质,它包围着固体地球,成为地球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称为大气圈。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赤道上方高42000千米和两极上方高28000千米的高空仍有大气存在的痕迹。,生物圈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带被称为“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等)。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

6、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群落内部依靠食物链维系着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和流动,生物和环境之间也因物质和能量的制约而达到一种较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部以及人类与生物环境之间时刻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土壤圈 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气体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同

7、时,土壤携带了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土壤是地壳表层长期演化形成的,是生命的温床,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体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刻离不开土壤这一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持土壤使之可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水圈 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有水,素称“水星”。地表的广大面积被水所覆盖,主体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9% 。此外,还有大陆上的湖泊、河流和冰川,土壤和浅部岩石的孔隙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不甚规整而基本上连续的水圈。水圈质量为140亿亿吨,约为13.6亿立方千米,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地球

8、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通常是指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不仅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上与星际空间,下与地壳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大气的底层、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以及地壳,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据研究,初期地球上水很少,最早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当时 大气中的大量水气,由于温度降低,以尘埃为凝结核,形成水滴降落地面。更多的水来自地球内部岩石中的结晶水,它们由于温度升高形成水汽,随火山活动等逸出地壳进入大气中,经凝结降落地面,因此水圈是整个地质时期由小到大,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球科学面临的严重挑战。当前,人口爆炸、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9、、“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暧、臭氧层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困扰着人们。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地球各圈层组成的统一系统即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早在10年前,科学家已普遍认识到,必须把地球作为一个由相互作用着的各个圈层或子系统即地球系统来研究,才能回答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标示着从传统地球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问题诸方面看,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相比具有许多全新的特色和更高的层次。,来看一看关于我们的地球上吧!,由于环境的变化许多动物已濒临灭绝了,来看一看关于我们的地球上吧!,就连海洋也受到了污染,台风云系,太平洋上的漩涡云,云,月亮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以下这幅图是由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下的地球的照片。,这是地球与月球的对照图,地球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科学体系,你还想知道关于地球的更多知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