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342098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2,学习目标,熟悉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的发展历史 掌握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理论,要素密集型变换理论,技术效用与博弈分析 了解各种理论的特点及优缺点 能运用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解释现实政策措施,3,第二章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理论 第五节 要素密集型变换理论 第六节 技术效用与博弈分析,4,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一、技术进步的概念及类型 1、技术进步的概念 技术进步是指能够使投入的要素带来更高

2、的产出比率的技术改变。 狭义 广义,5,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狭义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在硬件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包括: (1)采用新操作技能 (6)采用新材料 (2)采用新机器设备 (7)采用新能源 (3)采用新仪器仪表 (8)采用新产品 (4)采用新工艺 (9)采用新设计 (5)采用新原料 (10)采用新的硬件技术,6,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所引起的产出增长之外,其他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都被归结为技术进步的作用。 包括: (1)采用新的方针政策 (6)采用新的经济措施 (2)采用新的战略、规划和计划 (7)采用新的行政措

3、施 (3)采用新的管理体制和方法 (8)采用新的政治思想工作 (4)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和规模 (9)采用新的工作技能方法 (5)采用新的法律措施 (10)采用新的软技术方案,7,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2、技术进步的类型 (1)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 假设生产过程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而且其价值比率不变。如果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劳动比率下降,即可以节约更多的资本要素,则这种技术进步属于资本节约型,8,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根据上述例子,如果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劳动比率上升,即技术进步节约的劳动在比例上大于节约的资本,则这种技术进步属于劳动节约型 (3)

4、中性技术进步 如果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节约相同,即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则这种技术进步属于中性技术进步。,9,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二、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10,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 内增长理论,11,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 1、威廉配第和大卫休谟起源 2、亚当斯密正式论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三大定理:自由市场 劳动分工 新机器形式的技术进步 3、大卫李嘉图 进行不同角度阐述 总之,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外生于经济增长,忽略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

5、,提高劳动 生产率,12,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的根本机制、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相关性分析结合起来。 技术水平与生产关系状况紧密相连,经济增长模式内生取决于技术进步 马克思经济认为一定的技术只能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才能发展起来并得到应用,不同的制度将促进或阻碍技术的进步。,13,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 人物简介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但并不是一位“奥地利学派”的成员),其后移居美国,一直任教于哈佛大学。其

6、终生与凯恩斯间的瑜亮情节是经济学研究者中的一个热门讨论题目,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恩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都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14,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 主要内容 (1)经济发展是经济生活本身发生了变革,是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的过程。新的均衡不是对原有传统过程的重复或继续,而是一种跳跃,是对传统过程的取代。 (2)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15,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

7、新理论 主要内容 (3)创新与发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熊彼特理论的一大特色。,16,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创新的五种形式: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 控制原料的新供应来源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17,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创新和发明的区别 (1)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 (2)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用于经济之中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18,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企业家精神的内容 (1)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8、 (2)政府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意志 (3)创造和发挥自己才干带来的快乐,19,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的意义 (1)他对发展理论的贡献在于讨论了技术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将创新作为连接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转换媒介,从经济活动内部寻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因,突出了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熊彼特强调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企业家群体的存在,是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20,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熊彼特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突变性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演进性技术创新 创新 宏观

9、经济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 微观企业制度创新,21,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1、技术创新是指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根本性变革 2、制度创新是指创新者为获得利益而对现有制度进行的变革,是经济组织形式或经济管理形式方面的一种革新。 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第一、技术创新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客观上形成一种更加先进和更为复杂的生产组织和经管理; 第二、技术创新引起生产的集聚,使人口更为集中于城市,从而促成现有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制度创新。,22,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内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理论 (1)社会生产过程只使用劳动N和资本K两种

10、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不能互相替代; (2)不存在技术进步; (3)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产出比率成反比。,23,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内增长理论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人物简介 195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教授罗伯特索洛写了一篇有关经济均衡增长路径的文章,这篇文章第一次引入了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又被称作“新古典增长模型(建立在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古典模型基础上)” 为此,索洛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索洛模型基本思路:先让劳动力和技术不变,然后逐步放宽假设(劳动力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经济增长。,24,第一节 技

11、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内增长理论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内容 P=A ( t ) f ( K, L ) 索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的追加、劳动力的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因素,并第一次用数学的方法验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只有小部分效益是由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产生的。,25,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内增长理论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投资和技术进步再次提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能力方面,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超过了资本投入,是形成大幅度经济增长的源泉。 阿瑟.林德:按照索洛教授的经济模型,如果将技术继续应用下去,

12、则实际收入的增长将唯一取决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将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6,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内增长理论 索罗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增长理论意味着,全球的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将趋同。在富国之间存在某种趋同的迹象,但趋同是缓慢的,而且对所有国家而言,趋同看来并不明显。 2、索洛等人认为:在没有外力推动时,经济体系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技术进步或人口增长等外生因素时,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增长。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明显的。,27,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三、技术进步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技术要素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

13、作用,因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进程的因素不仅仅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存在,而是越来越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即技术要素在其中的作用,28,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三、技术进步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一、提高了国民经济总体的投入产出率,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增长。 第二、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使产业及技术构成和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9,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19世纪,经济实力并不强的美国,从欧洲大陆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引进技术人才,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在20世纪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和科技强国;德国仅用

14、30年时间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原因是充分利用技术引进手段;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崛起更是得益于技术引进。据有关资料表明,19551970年,日本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开发的先进技术,仅19601975年,日本购置了25 700项专利和技术,而只花费美国研究开发费500亿美元的1/4,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大国。,30,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其成功的秘诀也在于技术引进,充分运用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迅速发展了本国(地区)的经济和技术。 因此,技术引进是实现科技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是

15、节约企业资金,缩短技术开发周期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缩小差距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31,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又称技术间隔论,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该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32,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传统的H-O模型的缺点: (1)

16、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新产品问世。 (2)即使没有新产品问世,也会发明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3)技术投资、创新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国与国之间的速度不同。,33,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波斯纳模型主要用来解释相似国家在类似行业中的贸易,即使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完全相同,由于技术差异也会产生贸易。 该理论认为形成技术转移的原因在于国际间存在着技术差距。 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世界技术领域也存在着二元结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从而形成或扩大了他与技术落后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进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技术是由领先国家向落后国家转移的。,34,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还提出了“模仿时滞”问题。 模仿时滞指的是其他国家模仿创新国家的新技术产品需要一段时间。,35,第二节 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