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6205189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版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第五节 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第七节 吸收,重点难点,1.胃肠平滑肌的电生理特征 2.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生长抑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3.胃液的组成、作用及其分泌细胞 4.胃酸生成机制和胃液分泌调节 5.胃的运动形式和胃排空 6.胰液的组成、作用和分泌调节 7.小肠的运动形式 8.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途径和吸收机制,重点难点,1.消化和吸收的定义及消化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活动的一般生理特性 3.胃肠激素的概念及一般生理作用 4.脑-肠肽的概念 5.

2、胆汁的组成、作用和分泌调节 6.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重点难点,1.唾液的组成、作用及分泌调节 2.小肠液的组成、作用及分泌调节 3.咀嚼、吞咽、食管的蠕动 4.小肠运动的调节 5.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6.大肠运动的形式及排便,消化生理概述,第一节,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具有自律性 (3)具有紧张性 (4)富有伸展性 (5)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不同,生理学(第9版),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细胞电活动较骨骼肌复杂,其电位变化主要有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等三种形式,(1)静息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电位较小,且

3、不稳定,存在一定波动 (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 (3)动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主要依赖Ca2+内流,因此锋电位上升较慢,持续时间较长,生理学(第9版),生理学(第9版),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外来神经,(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 副交感神经 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和盆神经,其节前纤维直接终止于消化道的壁内神经元,与壁内神经元形成突触,然后发出节后纤维支配消化道的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副交感神经的大部分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通过激活M受体,促进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

4、分泌,但对消化道的括约肌则起抑制作用。少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某些肽类物质,如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脑啡肽和生长抑素等,因而有肽能神经之称,在胃的容受性舒张、机械刺激引起的小肠充血等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生理学(第9版),外来神经,(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 交感神经 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第5胸段至第2腰段脊髓侧角,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内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胃、小肠和大肠各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生理学(第9版),内在神经丛 消化道除受外来自主神经支配外,还受内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从食管中段到

5、肛门的绝大部分消化道管壁内,含有两层内在的神经结构,称为肠神经系统 。它们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根据其所在位置又分为黏膜下神经丛(submucosal plexus)和肌间神经丛(myenteric plexus),(1)黏膜下神经丛:位于黏膜下层,主要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功能 (2)肌间神经丛:后者则分布于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主要支配平滑肌的活动,生理学(第9版),生理学(第9版),消化道内在神经丛与外来自主神经的关系示意图,APUD细胞 消化道从胃到大肠的黏膜层内存在40多种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都具有摄取胺的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通常将这类细胞统

6、称为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有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生理学(第9版),(1)大多数为开放型细胞,其细胞呈锥形,顶端有微绒毛突起伸入胃肠腔内,直接感受胃肠腔内容物刺激,触发细胞的分泌活动 (2)闭合型细胞较少,主要分布在胃底和胃体的泌酸区和胰腺,这种细胞无微绒毛,不直接接触胃肠腔内环境,它们的分泌受神经和周围体液环境变化的调节,生理学(第9版),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形态模式图,生理学(第9版),胃肠激素 由于这些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种激素主要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因此

7、把这些激素合称为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极为广泛,但主要在于调节消化器官的功能,总体上讲有以下三个方面,(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这是胃肠激素的主要作用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例如,在血糖浓度升高时,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这对防止餐后血糖升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营养作用:有些胃肠激素可促进消化系统组织的生长,消化道主要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分泌物,生理学(第9版),五种主要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刺激物,生理学(第9版),3. 脑-肠肽 一些被认为是胃肠激素的肽类物质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

8、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被发现。这些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1)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这些肽类物质有20多种,如促胃液素、缩胆囊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 (2)意义:脑-肠肽概念的提出揭示了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生理学(第9版),口腔内消化和吞咽,第二节,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 6.67.1)的低渗液体。唾液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mylase)和溶菌酶等,(一)唾液的分泌,生理学(

9、第9版),(1)唾液的渗透压随分泌率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最大分泌率时,渗透压可接近血浆,唾液中Na+和Cl-的浓度较高,K+的浓度较低 (2)分泌率低时则出现相反的现象,在分泌率很低的情况下,其渗透压仅约50mOsm/(kgH2O),2.唾液的作用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学(第9版),(1) 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便于吞咽,并有助于引起味觉 (2)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3)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稀释与中和有毒物质,其中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具有杀菌和杀病毒作用,因而具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 (4)某些进入体内的重金属

10、(如铅、汞)、氰化物和狂犬病毒可通过唾液分泌而被排泄,3.唾液分泌的调节 在安静情况下,唾液约以0.5ml/min的速度分泌,量少稀薄,称为基础分泌(basic secretion),其主要功能是湿润口腔。进食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完全属于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唾液分泌的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生理学(第9版),(1)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机械性、化学性和温热性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 (2)进食过程中,食物的性状、颜色、气味、进食环境、进食信号、甚至与食物和进食有关的第二信号(言语)等,均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3)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可分为口腔期及食管胃小肠期,生理学(

11、第9版),唾液分泌的神经调节,(二)咀嚼,咀嚼(mastication) 咀嚼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节律性动作,(1)咀嚼肌: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属于骨骼肌,可做随意运动 (2)当食物触及齿龈、硬腭前部和舌表面时,口腔内感受器和咀嚼肌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传入冲动,引起节律性的咀嚼活动 (3)咀嚼的作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通过上、下牙以相当大的压力相互接触,将食物切割或磨碎。切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bolus)以便吞咽。咀嚼可使唾液淀粉酶与食物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性消化,还能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和胆囊的活动加

12、强,为下一步消化和吸收作好准备,生理学(第9版),(三)吞咽,吞咽( deglutition或swallowing ) 吞咽是指食团由舌背推动经咽和食管进入胃的过程。吞咽动作由一系列高度协调的反射活动组成。根据食团在吞咽时经过的解剖部位,可将吞咽动作分为三个时期,(1)口腔期(oral phase) :是指食团从口腔进入咽的时期。主要通过舌的运动把食团由舌背推入咽部。这是一种随意运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2)咽期(pharyngeal phase):是指食团从咽部进入食管上端的时期 (3)食管期(esophageal phase):是指食团由食管上端经贲门进入胃的时期,生理学(第9版),胃内消化

13、,第三节,(一)胃液的分泌,1. 胃液分泌部位 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1)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 (2)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 (3)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生理学(第9版),(4)常见的内分泌细胞: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

14、,分布于胃窦;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生理学(第9版),(一)胃液的分泌,1. 胃液分泌部位 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2.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1

15、)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分泌。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总酸度,生理学(第9版),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盐酸的基本过程模式图,水在细胞内分解成OH-和H+,H+通过H+,K+-ATP酶主动转运至分泌小管腔;CA:碳酸酐酶,(2)盐酸的作用: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

16、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由于盐酸属于强酸,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如果盐酸分泌过多,将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病。若胃酸分泌过少,则可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生理学(第9版),生理学(第9版),(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主要由胃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进食、迷走神经兴奋及促胃液素等刺激可促进其释放。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后,在HCl作用下,从酶原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肽段后,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pepsin),分子量由43 500减少到35 000。胃蛋白酶可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4)内因子: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的糖蛋白。内因子有两个活性部位,一个活性部位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生理学(第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