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

上传人:Za****n* 文档编号:96187821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教师考试小册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情综述(2) 考点预测(3) 真题汇编(12) 公共基础(20) 时事政治(39) 完美说课(58) 精彩答辩(63) 考情综述 近年来河北省教育部门认真落实教师上岗考试政策,以期实现“凡进必考”的目标。 河 北省的教师招聘一般都是由各地市、区、县自己组织的,虽然各地市、区、县招考时间和考试 内容不大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如果安排招聘,一 般会安排在暑期进行,具体时间可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 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程序。 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公 考聘用机制,教育局通过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2、考试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 用签约等一般程序。 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内容。 由于各地市、区、县出题范围和内容比较灵活,所以 考查的内容不太固定,但是综合各地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多数地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主 要考查两个部分,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专业知识或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教 育理论综合知识部分包括时事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以及一些相 关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有的地区还包括写作;专业知识涵盖了各科相应的基 础性知识、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等;公共基础知识涵盖了时事政治、哲学、政治、 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计算机等知识。 具体的考试内容

3、考生应以各地教育网或人事 人才网公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笔试情况。 笔试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各地市、区、县自主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时间,集中评卷和统分。 考试时限一般为 120 分钟或 150 分钟。 笔试考试的题型 综合近几年教师招聘考试的真题可以得知,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 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等。 由于各地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同,所 以大多数地区的试卷结构都比较灵活,考生应做全方位的准备。 考生一定要关注当地的教 育网或人事网,时刻关注教师公开招聘简章,根据本地的教师公开招聘简章来安排自己的应 考计划。 河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面

4、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方式有说课、试讲、面谈 (答辩)等,其中面谈和结构化面试相似,问题会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2 考点预测 考点 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 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同时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也就是教育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 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

5、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 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 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所达到的某种发 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 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 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

6、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 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 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 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 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 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3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

7、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考点 2.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 (3)示范性和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其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 仿效的对象,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广延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间接 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考点

8、3. 常用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 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 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 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 以致用的目的。 (3)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 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 观教学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4)启发性教学原

9、则: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 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 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 结合。 (6)巩固性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 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

10、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 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8)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发展。 4 考点 4.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 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 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

11、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 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 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 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考点 5. 德育方法 类别内涵 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德育工 作的基本方法;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

12、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 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实际锻炼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 方法;包括规训练、实践锻炼 情感陶冶法 (陶冶教育法) 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 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 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道德修养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 控制,是建立在自(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 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

13、性的表现 考点 6. 教师的职业角色 (1)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观、价值 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 除了社会一般道 5 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 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 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

14、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 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夸美纽斯曾说 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 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 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 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

15、也期望教师能把 他们当作自己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 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 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考点 7. 课程类型 分类标准课程课程特点 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 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 教学 经验课程 代表人物:

16、杜威和克伯屈 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 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 代表人物:怀特海 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 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 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6 分类标准课程课程特点 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 培养和发展学生共性,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设的,所 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在一 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设计 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地方课程通过课程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学校课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