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05880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位与发展条件,重点问题: 区位的概念和区位因素 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 区域发展条件,2.1区域空间与区位,2.1.1区位空间的构成因素 1、节点 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经济活动内聚力的作用 而产生的极化作用,使经济活动集中向区域经济中心集中,这样的中心就称之为节点。 特征: 有明确的位置 有大小和形状 具有不断聚集的作用 内部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区 有数量和质量的概念,2、轴线 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称之为轴线。是一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基本设施和基本条件。 举例:交通线,各种资源运输线,商品流,技术流等 特征: 有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 有

2、一定的长度和方向 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3、域面 概念:节点与轴线存在的空间基础 域面的范围:经济活动的范围 域面的质量: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以及这个区域的资源丰裕度 举例:,2.1.2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系统,1、区域空间要素的相互作用 节点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域面是起基础作用的要素 轴线是起联结作用的要素 2、空间系统 城镇系统 城市区域系统 区域网络系统 区域空间系统,2.1.3区位和区位条件,1、概念 区位:一项经济活动或经济景观在区域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 具有两层含义:指该事物的位置; 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的对于一项

3、特定经济活动的条件 2、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的构成 区位因素的优劣,区位因素的构成:,(1)地理区位因素。地理气候、土壤、地形,是否邻近港口、机场以及离母公司的距离,语言、生活和文化习惯是否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等。 (2)生产要素。在传统的区位理论中,往往强调接近能源、原材料产地的重要性,以便降低运输成本,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运输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减少。相反,传统的劳动力要素,尤其是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廉价的高素质工人以及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员,仍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3)市场因素。国内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潜力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一个重要因素。 (

4、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基础设施。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较好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机构以及低犯罪率,对企业区位决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5)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体现在三个方面:a.提供产品,如公共基础设施;b.提供税收或其他刺激;c.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6)集聚经济。新建工厂大都倾向于在那些产业基础好,配套条件较为完善的地区,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尤其是在那些使用相同类型工人的其他产业的地方,以及具有潜在投入供应商和潜在的下游消费者地方,更是成为企业首选区位,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具有成熟的劳动力市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

5、产业配套条件,以及可供选择的投入供应商、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设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 (7) 行为因素。企业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的,因而也会受到决策者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者的行为偏好,如对气候、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特殊爱好;二是决策者与当地具有历史上的血缘、亲属关系或其他联系。 (8) 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从汇率水平变化来看,东道国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在东道国就不适合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反对于以占领东道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而言,东道国货币升值意味着

6、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东道国子公司以母国货币计算的投资利润也增大。 (9)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与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同样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区位决策,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改变产业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减少流动性因素的影响程度 (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到资本因素的区域转移情况 产业布局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流动性程度,区域化程度,2.2. 古典、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2.2.1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冯.杜能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

7、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杜能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的影响,指出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的重大影响,提出了6个同心农业圈。从运费(T)、生产成本(E)和市场价格(V)三者的关系,认为利润(P)是由这三者所决定的: P=V-(E+T) 杜能认为,运费T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1)基本假设: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

8、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2)“孤立国”6层农业圈,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牛奶; 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 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 第五圈层为三圃式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畜产品,以畜牧为重点; 第六圈层为畜牧圈,以畜牧为主。 第六圈层以外是荒野。,(3)杜能区位理论的局限性:,1)杜能环是以商品性农业生产为前提

9、,农场是追逐最大的地租,在现实中,农业生产不完全是商品性生产,自给性生产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它不一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可能是以产量为目标,而且也不会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 2)杜氏理论出现在19世纪初,当时交通技术落后,只有马车,而不是火车和汽车,燃料是木材,无食品储藏设施,而现代交通手段发展,使产品运输费用减少,加上冷冻技术和保鲜技术的发展,生产地到市场的时间距离缩短,使得某些农产品的供求范围延伸到数百至上千公里的空间尺度 3)杜能只考虑了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现代城市周围不仅仅有农业土地利用,同时也混杂着商业、住宅、工厂等不同的

10、土地利用。在城市近郊的农民,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等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或者临时性耕作成为一种现象,而远离城市的农民、农地难以转换为城市用地,因此对农地的投入较多,而从事相对集约程度较高的、农业利用价值的经营,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标志着工业区位理论的建立。韦伯所处的时代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空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与杜能建立在以马车运输为基础的农业区位论不同,它建立在现代交通运输

11、的基础之上。,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基本假设条件,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地区,此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而其他如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政策和技术水平等都相同; 工业原料、燃料等分布在已知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工业产品消费地点即定,需求量不变; 劳动力供给地已知且供给充足,工资率不变,劳动力供给是充裕的; 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与销售的问题。,(2)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首先寻找运费的最低点,理想工业区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 minF=fxmin (F:单位产品运费;f:运费率;mi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料的质量;Rii原料的运距; Rk

12、-产品运距。) 其次寻找劳动费用的最低点 满足条件是: 企业所节省的劳动费必须大于增加的费用等费用曲线 在X点布局,运费增2元,劳动费增8元,多支出10元.Y点运费增2元,劳动费节约4元。 Y点 聚集经济的影响 聚集经济(聚集利益)(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工业部门向某特定地域集中新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因为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节约使用基础设施等会降低生产成本。,(3)韦伯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 (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 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了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他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区位,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

13、指导意义。 局限性: (1)运费往往是因原料、产品的不同,运费率是不相同的,而不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统一运价体系 (2)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不同。 (3)他的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主要从个别工厂的角度出发,考察一个生产单位,从运费、工资等方面确定区位,而对整个区位问题,即一般均衡理论很少涉及 (4)他的理论是一种静态的纯区位研究,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原料和燃料等的产地产量、市场的分布和容量都在变化,必须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区位选择。,2.2.2近代区位理论,1、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主要从经济学观点来研究城市地理,认为经济活动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不仅注意每个具体城市的位置、形成条件,而且对每

14、个地域的城市总体数量、区位、发展和空间结构更加关注,一定的生产地必将产生一个适当的城镇,这个城镇是周围地区的中心,并且这个向周围地区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务。,(1)基本概念,中心地: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中心地职能:由中心地提供商品和服务。 中心性:也称中心度,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 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商品销售范围: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达到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是指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2)基本假设条件,研究区域时

15、一块均质的平原,其上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 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和距离成正比; 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平原上货物可以完全自由的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3)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克里斯泰勒讨论了市场的服务半径和市场区形状等问题。,基本观点: (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城镇为其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区位于六边形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的种

16、类服务 (4)同一等级的2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的2个中心地的距离越短(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有利于交通布局或市场组织或行政组织。,2、市场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在1940出版了经济区位论一书,提出了与中心地理论相似的市场区位理论。与他人不同之处是,廖什第一个把需求作为空间变量。他认为,最佳区位应该是利润最大的地方,即总收益超出总成本最多之处。此外,廖什发现最佳区位的问题不能只靠考虑个别厂商而解决,还要考虑经济体内各厂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样,经济体内存在两个力的作用,一是个别厂商对空间的获取,而是其他经济单位对空间的再夺取,但各方面的动机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区位就由这两个力的均衡地点所决定。,(1)基本假设条件,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所需的必要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 在平原上均等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行为相同; 在整体平原中居民都具相等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除经济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