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10041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总)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高 考 解 读,真 题 体 验,一、(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B,解析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最后两句的表面意思是: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被轻烟笼罩。结合全诗分析可知,“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答案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

3、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二、(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3“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体现出诗人_的心情。 答案 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4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

4、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 ,“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答案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

5、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三、(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

6、陌:代指襄阳。,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D,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思,这里是说入蜀之时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6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

7、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A,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并无“人生短暂的感慨”。C项,化用李白蜀道难,有“对友人的担忧”,但并无“望其早归”之意。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7清人陈廷

8、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的评论“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的意思。“龙吟虎啸”与“和缓”相对,一指豪放、宏阔、峭拔,一指平和、细腻、宛转,是对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的评价。然后,结合具体词句来分析,从上阕来看,“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写自身、写离情低回宛转,是“和缓”;“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写才华、写壮志气势雄奇,是“龙吟虎啸”。从下阕来看,“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写荆楚路上的美

9、景意境宏阔,是“龙吟虎啸”;“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造景设情清丽隽永,是“和缓”。,答案 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四、(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

10、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BE,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11、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9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下笔春蚕食叶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表现了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了考场的安静、庄严,表现了作者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答案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五、(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

12、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树杪:树梢。,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C,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万亩良田”错,“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引申为千家万户。,11“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

13、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B,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用黄鹂婉转的叫声反衬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传递的是深闺哀怨之情。B项,用“雁声”体现岁暮途远的悲凉,表达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C项,以“苍鸠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项,用“莺啼”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

14、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应该找出各句诗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林”。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晓行巴峡描写了三峡,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的景物之中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可知,诗人还有一点淡淡的思乡之情。,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