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94742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快乐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中心小学 韩秀芳教育是丰富,丰富对世界的认识;教育是培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对人对事正确的看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教育也是分享,分享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交流就是一种分享。说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话题其实很沉重,我们几位在和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发现,很多人对健康的认识是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是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身心”健康才算真正的健康。

2、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九个方面,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今天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一起来认识问题,面对问题,主要有段文艳老师和我讲述两个孩子的故事,希望所有的人都投入进来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而积极寻找对策,完成答卷,促进我们身边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

3、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

4、、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

5、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

6、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

7、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五)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

8、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六)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

9、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八)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

10、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

11、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一)家庭原因。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

12、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实践证明,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指导、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

13、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且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3、家长对孩子严没“度”,爱没“方”。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宝贝疙瘩”转,事事顺从孩子,养成了孩子自私、任性、专横等毛病。4、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思想难以沟通。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吃这吃那,光在物质上尊重孩子,而在精神上不尊重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

14、,就因为需要精神生活,现在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动物”养。同时,由于成年人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较少,而儿童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沟通存在许多困难。(二)学校原因。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

15、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严重伤害,久而久之会产生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三)社会原因。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 ”,学生接触多了会起负面作用,实际上起了教唆作用,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小学生

16、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康心理。相比之下,面对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三、个案追踪1、没有妈妈的鹏鹏他从没见过他妈妈,爸爸经常在外地,基本不管他,跟着姑姑生活。但不知道感恩,没有责任心。脑子很从聪明的,但是真的是没有责任感,所以成绩很一般。这次爸爸过了一年多回来,带他买了好几件衣服,一直在班级炫耀。2、多次旷课的小辉说到小辉,眼前就会闪现他瘦瘦的身影,似乎长年营养不良,低垂的脑袋,躲闪的眼神,木讷的表情,紧闭的双唇,飘忽的字迹这一切都汇聚到这个孩子身上,怎不让人心疼?!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救救这个孩子。他生活在出租房里,房屋低矮,阴暗潮湿,相依相伴的是父亲。父母在他幼时就不和,母亲是带着女儿和他爸结婚的,由于生活的艰辛,导致父母常为琐事争吵,母亲在他四年级的时候出走了,这对他父亲的打击非常大,他父亲开始变得烦躁、唠叨,一度把孩子丢在家里自己独自去寻妻。孩子本来就自卑的内心变得更严重了,心门上了锁,成绩开始一蹶不振。经过和他父亲多次反复的沟通,他父亲意识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