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94734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家分析穹顶之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了 13 年环境,试解析柴静雾霾纪录片看到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非常激动。七年前我选择了以 PM2.5 暴露模拟为博士课题,后来又在美国南加州(洛杉矶一带)从事了两年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环境咨询工作。对照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的雾霾问题有着深深的怨念。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她采访到了许多当事人,触动了长期以来敏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可能她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雾霾不仅和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自己是可以推动改变的力量。这部片子必将载入史册。吹捧过了,也吹毛求疵一下,以期作为补充。毕竟 100 分钟的视频没

2、有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讲得让所有人理解和满意。有三点:有些更敏感的问题,这个视频上其实没提。提出的一些解决办法,其弊病只是三言两语带过。然而既然引发了讨论,就不能停留在表面。所涉及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很传统,都是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开始采用的。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几乎占世界 40%,大约是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总人口的 3 倍。我疑心,沿袭传统解决路径是会撞墙的。特别是,中国的环境问题远远不止雾霾。我们能不能借鉴一点新办法,避免走传统途径的弯路?接下来结合她的主要观点说说自己的看法,另外结合最近看到的资料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首先:雾霾真的很毒。对于雾霾,不存在“适应性”问题。这句话我再重复一遍:对于

3、雾霾,不存在“适应性”问题。吸得越多,危害越大,特别是对小孩子。柴静视频中关于 PM2.5 的化学成分分析非常专业,健康危害的动画短片近乎完美。唯一的问题是,PM2.5 的健康危害,除了影响呼吸道和肺功能,更为公认的是心血管疾病。公众更关注肺部疾病和肺癌容易理解,但是别忽略 PM2.5 对心血管的影响。如果家有老人或家族内有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对雾霾天需要有更多关注。空气污染还被证实与出生缺陷率提高以及新生儿体重过低有关,影响孩子一生。颗粒物更详细准确的健康危害表述可参阅美国环保署的 Integrated Science Assessmentfor Particulate Matters,唯需注

4、意这是 2009 年版本,近几年文献的结果未考虑在内。而谈到重现 APEC 蓝需要减少一半排放的问题,我们不该忘记,这个一半只是以我国2的“蓝天”标准而定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减少一半就能实现民众健康的需要。2014 年,北京 PM10 的年均值是 115.8 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 2006 年制定的 PM2.5 标准,第一阶段为年平均 35 微克/立方米(最宽松的标准) ,指导值为 10 微克/ 立方米。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担子又重了?对于 10 微克/立方米的制定依据,世卫组织的解释是:“对于 PM2.5 的长期暴露,这是一个最低水平,在这个水平,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

5、死亡率会增加(95%以上可信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片子中给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总的来说有这么几项: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对垄断的能源行业开放市场竞争。而它也难得地明确了这么做的阻力和要付出的代价。在以往的报导中,我们总是看到说“很难” ,但是难在哪里?利益相关方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别的国家如何能做到?柴静以贴近大众的方式做了呈现。几个主要的论点是:论点一:导致雾霾的燃煤中,劣质煤占了很大成分,劣质煤被用在过剩产能上,形成的是浪费,但是却一直接受国家财政输血。对劣质煤的监管不力来自于对影响就业的担忧。环保部门没有否决的权力。如果要淘汰这些产能,结果会是什么呢?一是原先的煤矿工人会失业,二

6、是成本要提高(洗煤或是控制排放) 。片中有三个人为“淘汰产能”的合理性说了话:英国的煤矿工人认为,自己重新找工作就行了,没有这份工还有其他的。英国的能源大臣表示,环保不是负担,环保会催动创新,让新产业淘汰旧产业。发改委副部长则认为,以绿色低碳倒逼产业转型是出路。清洁产业也能吸纳就业。我们也不该忘记,环保需要付出代价,不环保同样有代价,甚至代价更大。该片对“环保是奢侈品”的概念发出了挑战。事实上,长期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底层劳动者,才是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肺癌村的环境难民,从小看不到蓝天的小姑娘,都在承受着沉重的代价。而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无论是看不见西山的北京人,还是看不真西湖的杭州人,已经在漫天

7、雾霾中,呼吸了至少十年。人们需要工作,也需要健康,需要自在地生活。在“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一观念甚嚣尘上的今天,这种声音非常难得。然而,我认为视频中的这些观点说服力还有欠缺。 “失业了重新找份工作就好” ,实在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也许我们更应该问的是:如果造成工人失业,我们如何帮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如果倒逼企业转型,利益又将如何分配?造成的能源和资源价格提升又将由谁承担?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回答这些问题,而不是以盲目的乐观搪塞,更不能以3“难以回答”为借口,拒绝讨论。片中为了拒绝煤炭而采用“油气时代”的提法,更令我有些诧异。片中已经说明,煤炭经过清洁化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不

8、需要完全否定。燃油并非清洁能源;天然气虽然较为清洁,但是燃烧过程中照样会产生氮氧化物(PM2.5 前体物) 。更不用说他们都是化石能源,既不可再生,又不低碳。视油气为未来,有点自相矛盾。有可能只是把污染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正因如此,全世界都在呼唤对能源的节约,能效的提高,以及更清洁的替代能源。我们真的必须重走油气时代的老路吗?论点二:燃油品质是导致车辆污染物排放标准迟迟无法提高的限制因素。而无法提高油品则是由于利益集团掌握了标准制定的权力。发达国家的燃油品质标准由环保部门制定,但中国标准制定中,环保部门缺少专业人员。允许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将相关信息公开,是本片提出的解决油品之道。片中

9、还提出,应当放开能源市场,允许民营天然气进入市场竞争。油品确实需要提高。但是将市场作为解决问题的捷径,则为不择手段的竞争留下了一扇后门。在片中我们屡屡看到监管不力造成的环保困局,又怎能保证,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不会因此产生新的环境污染?这种污染可能不如雾霾那么近在眼前,却不会凭空消失。水电是一项早就允许民营投资的能源产业,但是不同于一般人所想象的“清洁能源” ,其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颇为严重。相关报道连篇累牍,这里不予展开。以市场竞争促进创新,把环保作为创新的动力,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并非不可实现。但,要令它成为现实,除了去掉垄断保护的枷锁,更需培育生长的土壤。为什么发达国家放开市场没有导致

10、这样的问题?他们的环保部门为何具有极大的权力?爱荷华州立大学周江评老师的这篇文章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江评:洛杉矶的治霾经验。在这里面,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NGO 的参与,环境诉讼的威力,都是极为关键的。在我国的语境下,却有些水土不服。或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改造水土关于机动车,轮船,飞机带来的污染,柴静的报告都试图涉及,却未曾明确指出:交通和消费需求才是驱动这一切经济活动的内在因素。很难说这是一种取舍还是一种忽视。唯一谈到的是减少开车次数,短距离不用车。其实,我们即使不自己开车,也难免由于所购买的商品在运输中的交通需求,给污染带来贡献。在轮船和飞机运输的货物中,有我们的海淘代购,也有从

11、世界各地进口的原料。你,意识到了吗?而片中谈到个人对污染行为所能做的,似乎只能是不断的举报。这种结果,不能怪柴4静和她身后的制作团队。我却不愿意停留在这一层面。雾霾治理只是中国环境问题的缩影。我们羡慕发达国家的蓝天白云,但是他们同样在被环境问题所困扰。要让经济绿色化,除了传统上的监管和污染控制,他们还有更多值得参考的办法。接下来的阐述,主要思路参考瑞典 Lund 大学的 Greening theEconomy 课程资料。如何使经济发展绿色化,而不是演出猫捉老鼠的低效内耗,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这门课程以丹麦、瑞典、挪威的绿色经济之路,为其他国家提供启示。确实,北欧有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人均

12、收入高的优势;而且他们也确实进行了一定的污染转嫁。但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牌发完了抱怨别人牌好是没用的,把自己手上的牌打好才是正经。这些方法能否在中国奏效?答案需要靠每个人共同塑造。我能做的只是通过告诉更多的人,希望引发讨论和改变。个人层面:商品购买、交通出行、家庭能耗构成了个人对环境影响的主要部分。如前所述,商品购买中的运输能耗和尾气排放,同样对雾霾有所贡献。而商品制造过程及其原料供应链,都在对环境产生影响。家庭电器的持续能源消耗更难以忽视。在欧洲,许多商品都有绿色标识(Ecolabel) ,帮助消费者进行绿色选择。消费者选择进一步影响商品制造者注重环保。 中国有绿色标识吗?其实有的。但

13、是你会注意吗?我想也许很少。我没有深入研究无法为任何绿色标识背书,不过起码有一种标识是国家强制的,那就是能效标识,详见官方网站:中国能效标识网遗憾的是,如同柴静视频中的机动车排放标识一样,中国的能效标识还存在造假现象。欧洲和美国的绿色标识都是由 NGO 发起的,而 NGO 通过公信力发展自身,倾向于站在消费者这边。关键在于,消费者自己得去在意,得去用钞票投票,得去关注和了解相关标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育消费者了解相关知识,监督相关部门履责,也是媒体、专家、政府、社会组织都可以去做的。若是你嫌绿色商品价格高,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不买那么多东西。人们购买商品的动力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我们认为消费会

14、带来快乐,认为商品会提升我们的社会形象。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整体幸福感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收入上升而升高,与家人、朋友、社区共享的快乐才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共享消费也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解决办法,比如共享用车。随着信息流动的便捷,5这方面我们未来势必会看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在经济上也更划算。更难的也许是观念上从“拥有”到“共享”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有影响力的先行者的带动,依赖于社会对环境的重视,依赖于每一个人,对这种现象的支持。国家层面:除了制定排放标准并实行监管,政府其实还有许多办法可用。令我在意的是,至少在美国,国家的各种政策在实施前会进行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分析并将结

15、果公示。这一点对于环境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方面的收益是隐性的,长期的,覆盖全社会的,更不容易看到直观效果。也正因为没有相应的分析,我们有时往往注意不到环境政策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将环保支出视作负担。欧洲国家的政策有这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政府采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将环保作为政府采购的要求之一,尽管欧盟不允许在国家政策中规定具体的绿色标识,以免造成对特定组织的偏袒,但是计划制定一系列原则,来协助各国在政府采购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Deposit-Refund System(DRS)。购买消费品时先交容器(如酒瓶)费用,用完后交还商家。国家层面实行这一政策能够大幅提高回收率。你可能觉得酒瓶而已,有那么重

16、要吗?其实玻璃生产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玻璃包装协会统计,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以让一个 100 瓦的灯泡点亮 4 个小时,可以让一台电脑运行 30 分钟,可以收看 20 分钟的电视节目。 (玻璃瓶回收体系亟待建立)国家强制要求采用节能灯具。你知道吗?中国照明用电占所有用电量 13%。欧盟通过使用节能灯,每年节约 400 亿度电。目前中国已有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国内照明用电节电潜力达 480 亿千瓦时 ) 。经济激励。这点我们在其他经济活动中并不陌生,现在是时候把他们用到环保上了!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污染的外部性未能市场化。政府对此进行的调节有利于释放正确的市场信号,例如对高排放车辆征收碳税或生态税,对电动车等予以税费减免甚至经济补贴。然而,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实践中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而单纯的经济激励如果不辅以监管和充分的信息提供,则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此外经济激励必须考虑实际中的公平,而不仅仅是对环境水平的提升促进。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公共政策很罕见。如果你不介入改变,就是在等待其他人来改变你。个人如何影响国家政策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