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94731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古诗和阅读知识3.doc200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原英语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11第六课 古诗文一、学习古诗文的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会划分节奏: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般与诗句的字数有关:三字句:节奏是:“A/BC”或“AB/C ”。如:“江南/好” ;“青/ 箬笠,绿/蓑衣” 。四字句:节奏是“AB/CD” 。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五字句:节奏是“AB/C/DE”或“AB/CD/E” 。如:“煮豆/燃/ 豆萁” ;“空山/不见/ 人” 。七字句:节奏是“AB/CD/E/FG”或“AB/CD/EF/G”或“AB/CD/EFG” 。如:“春城/无处/ 不/飞花” “独怜/幽草/涧边/生” “姑苏/城外/寒山

2、寺” 。3、注意押韵:a、 韵:主要是指韵母相同或相近。b、押韵:一首诗中,某些行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韵母相同。c、 古诗对韵的使用非常严格:一般要求双数句必须押韵,单数句可押可不押: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4、理解诗句。5、把握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1)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对称的语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我们民俗中的春联也都采用这种手法。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比喻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夸张 如:“飞流直

3、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手可摘星辰” ;“接天莲叶无穷碧”。(4)反问 如:“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来征战几人回” ;“能不忆江南” 。(5)对比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拟人 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设问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8)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以下几点:1、将文言文读通,读熟。首先要逐字逐句读通读顺,可参照注释或工具书。2、了解一些特殊字、词的意思,尤

4、其要注意“之” “乎” “者” “也” “其”等词,意义很丰富,变化多,处在不同的句子,意思也不一样,要仔细分析。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有以下几步:A 结合注释,逐词逐句理解;B 通读全文,整体领悟大意;C 结合上下文,逐词逐句译出全文;三、必背古诗1、表达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 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新中原英语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2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出塞2、劝人珍惜时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 偶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

5、卿 劝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3、朋友送别之情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思念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5 儿童生活情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6、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唐)白居易池上6、春天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外外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7、夏天的景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8、秋天的景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9、冬天的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

7、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10、描写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11、反映边塞生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唐纶塞下曲12、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新中原英语学校没有教不好的

8、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3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3、赞美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古诗练习题一、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柴门闻犬吠( )()小扣柴扉( )久不开()平明寻白羽,没( )在石棱()中()月飞燕飞高,单()于夜遁()逃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释义。(1)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 )(2)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 ( ) 坐看牵牛织女星( ) ( )(3)却 却看妻子愁何在( ) (

9、)小舟泛尽却山行( ) ( )(4)间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向曲项向天歌( ) ( )向晚意不适( ) ( )()归意空迟迟归( ) ( ) 何时复西归( ) ( )(7)师 言师采药去( ) (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 )三、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 ( ) (2)一片冰心在玉壶 ( )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豆在釜中泣( )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二月春风似剪刀( ) (8)天下谁人不识君( ) (9)桃花依旧笑春风 ( )四、填空。(1)你问我春、夏、秋、冬是什么?我

10、告诉你:春,就是高鼎笔下“_,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听取蛙声一片。 ”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 ”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_。 ”的纯洁。一年四季新中原英语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44就是这样 充满着诗情画意。(2)写文章时,语文老师常引用古诗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 ”鼓励我们习作要不拘形式,彰显自己的个性。(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 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就说明了这个问题。(4)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

11、学过的诗句劝他_(5)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 6 )美丽可爱的花,是人们很喜欢描写与赞颂的,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佳作。春天,百花盛开,勃勃生机关都关不住,于是诗人叶绍翁写道:“_,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荷叶茂盛,荷花亭亭玉立,诗人_挥笔写下“_,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花木凋零,一片萧杀,难怪长歌行中写道“_,焜黄华叶衰。 ”不过,我们不要伤感,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_。 ”冬天,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怒放,毛主席在咏梅一词中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_。 ”(8)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 ”;启发我们“纸上得

12、来终觉浅,_ 。 ”;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 ”。(9)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以有形的名句是“_,_。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_,新中原英语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55_。 ”安慰朋友。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_,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儿童散学归来早,_。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路人借问遥招手,_”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_,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气;“_,_。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